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蔺庆彬专利>正文

呼吸内科用输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6340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包括输氧管及设置在输氧管端部的面罩,所述面罩的氧气进口内设有一同轴分布的内管,内管外壁与氧气进口内壁之间通过径向分布的筋体支撑,内管端部与一送氧嘴连接,内管外侧设有与氧气进口对应设置的缓冲板,缓冲板与面罩内壁之间设有氧气流通通道,缓冲板外侧设有孔板结构的均流板,均流板内侧与内管外壁连接,均流板外侧与面罩内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以通过口含使用的送氧嘴实现口部供氧,同时通过面罩实现鼻部供氧,实现了口鼻两用呼吸功能,方便病人使用。

Oxygen transfusion tube for respiratory medic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oxygen transporting pipe for respiratory medicine, which comprises an oxygen transporting pipe and a mask at the end of the oxygen transporting pipe. The oxygen inlet of the mask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tube with a coaxial distributi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tub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oxygen inlet are supported by a radial distribution rib body. The end of the inner tube is connected with an oxygen transporting nozzle. The outer side of the inn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buffer plate corresponding to the oxygen inlet. There is an oxygen flow passage between the plat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sk, and an orific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buffer plate. The inner side of the equalizer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tube,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equalizer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sk.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The oxygen supply in the mouth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oxygen supply nozzle used in the mouth, and the oxygen supply in the nose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mask, thus realizing the dual-purpose breathing function of the mouth and nose. Used by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内科用输氧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
技术介绍
医院抢救或治疗病人的过程中经常要给病人输氧,目前医用输氧是将一根输氧管直接插入病人的鼻孔中,再用胶布在鼻嘴部进行固定,但输氧过程通常时间较长,当病人不具备自主呼吸能力或鼻腔堵塞情况下,容易导致病人缺氧,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口鼻两用呼吸功能的呼吸内科用输氧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包括输氧管及设置在输氧管端部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的氧气进口内设有一同轴分布的内管,内管外壁与氧气进口内壁之间通过径向分布的筋体支撑,内管端部与一送氧嘴连接,内管外侧设有与氧气进口对应设置的缓冲板,缓冲板与面罩内壁之间设有氧气流通通道,缓冲板外侧设有孔板结构的均流板,均流板内侧与内管外壁连接,均流板外侧与面罩内壁连接。所述送氧嘴后侧与内管连接,送氧嘴前侧为敞口结构,送氧嘴的上下侧表面分别设有对应的弧形咬槽,送氧嘴内部于弧形咬槽之间通过支撑筋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可以通过口含使用的送氧嘴实现口部供氧,同时通过面罩实现鼻部供氧,实现了口鼻两用呼吸功能,方便病人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送氧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送氧嘴的前侧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氧管、2面罩、3氧气进口、4内管、5筋体、6送氧嘴、7弧形咬槽、8支撑筋、9缓冲板、10均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根据图1、2所示: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包括输氧管1及设置在输氧管1端部的面罩2,输氧管1用于与储氧设备连接,并将氧气输送至面罩2内供病人呼吸使用,其中:所述面罩2的氧气进口3内设有一同轴分布的内管4,内管4外壁与氧气进口3内壁之间通过径向分布的筋体5支撑,使氧气在氧气进口3内就直接分开流通,一部分在进入内管4,另一部分在内管4外侧进入面罩2;所述内管4端部与一送氧嘴6连接,所述送氧嘴6后侧与内管4连接,送氧嘴6前侧为敞口结构,氧气自后侧的内管4进入送氧嘴6并在其前侧敞口处送出,送氧嘴6的上下侧表面分别设有对应的弧形咬槽7,送氧嘴6内部于弧形咬槽7之间通过支撑筋8连接,弧形咬槽7用于病人的上齿和下齿咬住送氧嘴6使用,同时通过支撑筋8的设置用于保持送氧嘴6内部的通道打开状态,避免病人咬合使送氧嘴6封闭不流通,通过该送氧嘴6可以将氧气直接根据病人动作送入口腔,送氧嘴6含在嘴内,无需病人张开嘴部,适用于重病病人;内管4外侧设有与氧气进口3对应设置的缓冲板9,缓冲板9与面罩2内壁之间设有氧气流通通道,缓冲板9外侧设有孔板结构的均流板10,均流板10内侧与内管4外壁连接,均流板10外侧与面罩2内壁连接,缓冲板9和均流板10均为圆形板体,使得进入面罩2的氧气进行缓冲均流,防止氧气的急促气流引起的病人不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包括输氧管及设置在输氧管端部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的氧气进口内设有一同轴分布的内管,内管外壁与氧气进口内壁之间通过径向分布的筋体支撑,内管端部与一送氧嘴连接,内管外侧设有与氧气进口对应设置的缓冲板,缓冲板与面罩内壁之间设有氧气流通通道,缓冲板外侧设有孔板结构的均流板,均流板内侧与内管外壁连接,均流板外侧与面罩内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包括输氧管及设置在输氧管端部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的氧气进口内设有一同轴分布的内管,内管外壁与氧气进口内壁之间通过径向分布的筋体支撑,内管端部与一送氧嘴连接,内管外侧设有与氧气进口对应设置的缓冲板,缓冲板与面罩内壁之间设有氧气流通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庆彬
申请(专利权)人:蔺庆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