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膨胀堵水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904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膨胀堵水袋,尤其是一种用于快速封堵涌漏水的自膨胀堵水袋,其包括袋体和容纳在袋体中的双组分自膨胀材料,其中,所述袋体由柔性薄膜材料热压焊接形成,所述双组分自膨胀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混合而成,所述袋体包括由一快速密封件相互密封隔离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A组分和B组分分别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快速密封件便于快速打开而使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使用简便快速,使用时无需施工设备,适用于水下潜水员简易操作,在堤坝或大坝深水环境中便捷地快速封堵空腔或孔洞涌漏水。

A self-expanding water plugging ba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lf-expanding water-blocking bag, in particular to a self-expanding water-blocking bag for fast sealing water gushing, which comprises a bag body and a two-component self-expanding material contained in the bag body, wherein the bag body is formed by hot-pressing welding of a flexible film material, the two-component self-expanding material is composed of a component A and a component B, and the bag body comprises a fast sealing element. The first and second capacitive cavities are sealed and isolated, and the components A and B are respectively containe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capacitive cavities. The fast seals facilitate rapid opening and connect the first and second capacitive caviti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fast operation, n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needed in use, and is suitable for simple operation of underwater divers, and convenient and rapid sealing of water gushing from cavities or holes in deep water environment of dykes or da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膨胀堵水袋
本技术涉及堤坝或大坝深水环境的涌漏水封堵
,特别是一种借助于自膨胀材料对涌漏水进行封堵的技术。
技术介绍
涌漏水问题是地下工程(如隧道、矿山)、水利水电工程(如堤坝、大坝、水库等)、地下储油储气洞室等建筑不可避免存在的一种工程疑难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如堤坝或大坝在长期运行中由于受到边坡稳定性影响、高水头储水水压力长期作用的影响等其他外在不确定性承载作用影响下,堤坝或大坝在深水环境中会出现涌漏水的空腔或孔洞问题,给堤坝和大坝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直接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堤坝和大坝深水环境下涌漏水的治理一直是一项国内外科技难题。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涌漏水封堵和渗漏水治理工作,在涌漏水封堵技术开发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并对施工和维护单位对堤坝和大坝深水环境下渗漏水的治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有的堤坝和大坝裂缝或空腔、孔洞渗漏水的封堵手段主要包括:水下嵌填堵水材料如膨胀型橡胶等材料、水下灌浆、水下表面贴服防渗橡胶板等防水材料等等。但是目前在这些技术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工艺复杂、实施困难、投入的人力财力较大的问题。此外,由于在深水环境下只能通过潜水员来操作,要求潜水员必需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现有的施工工艺技术手段,要么,操作复杂使潜水员无法一次潜水完成实施或无法实现操作性。目前现有的技术基本上是基于简单填堵而无法满足涌漏水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容易留下渗漏安全隐患。因此亟待研发一种适用于潜水员在水下能简便、快捷、有效的封堵水工艺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传统的封堵水技术难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简便操作型的自膨胀堵水袋。(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膨胀堵水袋,包括袋体和容纳在袋体中的双组分自膨胀材料,其中,所述袋体由柔性薄膜材料热压焊接形成,所述双组分自膨胀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混合而成,所述袋体包括由一快速密封件相互密封隔离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A组分和B组分分别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快速密封件便于快速打开而使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连通。优选地,所述快速密封件为密封杆,包括内外套合的外杆部和内杆部,所述外杆部的内壁和内杆部的外壁形状和尺寸匹配,从而将袋体的一部分夹紧在二者之间从而在所述密封杆的两侧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优选地,所述内杆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内杆部。优选地,所述外杆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袋体的最小宽度。优选地,所述快速密封件为密封夹。优选地,所述柔性薄膜材料包括复合铝箔或塑料。优选地,所述袋体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边缘均包括热压密封线。优选地,所述自膨胀材料包括特种聚氨酯发泡膨胀材料等具有优异特性的自反应膨胀型高聚物材料,其中A组分包括液体聚醚多元醇树脂材料及特殊助剂材料混合物,B组分包括液体聚合MDI及特殊助剂材料混合物。(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异的效果:1.本技术构成独立产品,使用时无需其他特殊的施工设备,仅需将密封杆拆除,稍微揉搓堵水袋让袋中的A组分和B组分两种液体相混合即可投入使用,方便快捷。尤其适用于深水环境中潜水员操作。比传统的注浆或其他膨胀橡胶等堵水或止水方法高效、快捷,是一种新型水下或深水环境中封堵涌漏水的简便高效处理方法。2.能快速(10~30秒,根据工程需要调节反应速度)快速自膨胀并固结成强度较高、韧性较大的高分子树脂硬化物。3.袋体内材料涨袋后固化过程中不受水流、水压影响,不会被水稀释,堵水更精确,效率更高。4.可通过调整袋体内材料特性,特制成不同发泡膨胀倍数、不同强度要求、不同比重要求、不同凝结时间等不同工程特性需要的针对性要求堵水袋,满足工程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密封杆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膨胀堵水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图例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阐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一种用于堤坝或大坝深水环境中的空腔或孔洞涌漏水快读封堵用的自膨胀型堵水袋,包括袋体、容纳在袋体中的双组分自膨胀材料,以及将所述双组分自膨胀材料密封分隔在袋体的两个独立腔室中的快速密封件。如图1所示,快速密封件为密封杆2,其包括纵长形的外杆部21和内杆部22。外杆部21沿长度方向具有均一的C形横截面且两端开放,所述内杆部22适于从两端插入所述外杆部21的由C形横截面构成的内部空间。优选地,所述内杆部22包括与所述外杆部21的内壁形状和尺寸均匹配的外壁。当所述内杆部22插入所述外杆部21内部时,能够对二者的内外壁之间所存在的双层薄膜材料形成适当的夹持力,从而使双层薄膜材料的层间形成密封。优选地,所述内杆部2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外杆部21的长度。优选地,所述密封杆2由塑料制成。可以想见的是,快速密封件不仅限于附图1所示的密封杆2的结构。例如密封夹等结构也可以实现与密封杆2相同的密封效果,并且也能实现快速解除密封。因此,应理解,图1所示的密封杆2仅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堵水袋的袋体1采用柔性薄膜材料制成,优选由厚度0.2mm至0.5mm的复合铝箔材料或一定强度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材料制成。袋体可以由一片所述材料对折后在开放的边缘处热压焊接而形成。由于上述材料具有优异的热压焊密封特性,能够保证袋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压性。优选地,所述袋体由两片前述材料对置,并在四周通过热压焊接形成密封线。这种四周焊接的方式,由于具有较长的密封线11,因此当袋体内部材料膨胀形成向外的压力时,能够在四周同时开裂而使内部材料快速完成膨胀。当然,如果通过更多的材料片热压焊接形成更长的密封线11,也将有助于快速膨胀。不过相对地,袋体自身的稳定性和耐压性也会降低,因此在设计密封线长度时需要和袋体结构强度进行平衡。袋体1的腔室通过密封杆2与袋体1的配合而被分隔为两个独立的容置腔A和容置腔B,分别用于灌注双组分膨胀材料的A组分和B组分。视A组分和B组分所需配比的不同,可以按照空间比例将密封杆2设置在袋体1的合适位置,以将容置腔A和容置腔B分为相等或不相等的空间。优选地,容置腔A和容置腔B空间比例与A组分和B组分的体积比例匹配。密封杆2安装到袋体1上时,可以将外杆部21沿袋体的宽度方向(将袋体1中容置腔A和容置腔B并排设置的方向定义为袋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该长度方向的为宽度方向)放置在形成袋体1的两层材料片的一侧面,内杆部22沿形成袋体1的两层材料片的另一侧面插入外杆部21,从而将形成袋体1的两层材料片夹紧在所述外杆部21和内杆部22之间,密封杆2的长度不短于袋体1的最小宽度,使容置腔A和容置腔B分别位于密封杆2的两边且相互密封隔离。前述双组分膨胀材料优选为特殊性能的自反应性聚氨酯树脂发泡材料,能够在A组分和B组分混合后在10~30秒时间内快速反应发泡膨胀15~20倍左右并固结成较高强度和韧性的高分子树脂硬化物。A组分和B组分本身为液体料,适于在密封杆2拆除后通过自身的流动相互快速混合。使用时,将袋体1从密封杆2中抽出、展开,使袋体1的容置腔A和容置腔B两部分相通,用手简单揉搓5~10秒钟,使A组分和B组分混合。然后迅速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后的袋体1放置于涌漏水的空腔、孔洞的通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膨胀堵水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和容纳在袋体中的双组分自膨胀材料,其中,所述袋体由柔性薄膜材料热压焊接形成,所述双组分自膨胀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混合而成,所述袋体包括由一快速密封件相互密封隔离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A组分和B组分分别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快速密封件便于快速打开而使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膨胀堵水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和容纳在袋体中的双组分自膨胀材料,其中,所述袋体由柔性薄膜材料热压焊接形成,所述双组分自膨胀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混合而成,所述袋体包括由一快速密封件相互密封隔离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A组分和B组分分别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快速密封件便于快速打开而使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胀堵水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密封件为密封杆,包括内外套合的外杆部和内杆部,所述外杆部的内壁和内杆部的外壁形状和尺寸匹配,从而将袋体的一部分夹紧在二者之间从而在所述密封杆的两侧形成所述第一容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怀国贾金生郑璀莹王月汪洋王莎刘中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坝工程学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