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结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708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及电子设备。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间隙过小,两个部件之间在安装的时候产生相互碰撞,从而导致部件损坏。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支撑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能够产生相对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撑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通过支撑件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支撑,使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保持间距,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两个部件相互碰撞,保证了部件良好的品质。

A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he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that the clearance is too small, and the two parts collide with each other during install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damage of the parts. Including: the first component, the second component and the support, the support is supported between the first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component, the first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component can generate relative movement. The support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at least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by supporting the support between the first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componen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component is maintained, and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two components is effectively avoided in the relative movement process, thus ensuring the good quality of the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结构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计算机随着用户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功能的发展是通过硬件性能的提高产生的,因此,计算机内部,尤其是服务器内部的硬件也越来越多,但是,在计算机性能发展的同时,用户还要追求整体设备的小型化,使得主机内部的空间越来越小,给各部件的安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例如,将网线插口安装在主板上后,需要从壳体的网口开口穿出,为了保证外观美观,通常将壳体的开口做成与网线插口的外型尺寸间隙很小,在安装时,网线插口与壳体的网口开口的边缘相撞,从而导致网线插口的外表面磨损,甚至损毁,产生残次品。现在,亟待一种设备解决由于间隙过小,两个部件之间在安装的时候产生相互碰撞,从而导致部件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支撑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间隙过小,两个部件之间在安装的时候产生相互碰撞,从而导致部件损坏。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支撑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能够产生相对移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优选的,前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部件支撑板和第二部件支撑板,所述第一部件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支撑板支撑于所述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支撑板通过支撑梁与所述第一部件支撑板呈指定角度连接,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支撑板旋转。优选的,前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部件支撑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支撑于所述第二部件。优选的,前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支撑梁为弹性梁。优选的,前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支撑梁具有弧度。优选的,前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部件支撑板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连接。优选的,前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部件支撑板的所述第一端为圆弧端。优选的,前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部件支撑板的所述第二端为圆弧端。优选的,前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二部件支撑板弯折形成。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支撑结构。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支撑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通过支撑件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支撑,使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保持间距,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两个部件相互碰撞,保证了部件良好的品质。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的支撑结构的第一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的支撑结构的第一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的支撑件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的支撑件的制作方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支撑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支撑结构,其包括: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3和支撑件2,所述支撑件2支撑于所述第一部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3之间,所述第一部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3能够产生相对移动。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存在极小的间隙,因此在两部件之间增设所述支撑件,当第二部件如箭头所示方向朝向第一部件移动时,通过支撑件的支撑,使得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在安装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具有间隙,而避免因为相互碰撞而导致俩个部件损坏,最终将所述第二部件推到穿过第一部件时达到如图2所示的状态,完成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安装。例如,在计算机的安装过程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部件为壳体,所述第二部件为网线插口,网线插口先安装在主板上,随主板一起安装于壳体内部,同时网线插口从壳体的开口处穿出。在壳体的网口开口处呈如图所示的弯折板形状,由于竖板的边缘与网线插口的外表面间隙小,很容易发生干涉。因此,通过所述支撑件支撑壳体和网线插口,避免发生干涉,最终达到如图2所示的状态,实现网线插口从壳体的网口开口处顺利穿出,完成主板的安装过程。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件2包括第一部件支撑板21和第二部件支撑板22,所述第一部件支撑板21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部件1,所述第二部件支撑板22支撑于所述第二部件3,所述第二部件支撑板22通过支撑梁23与所述第一部件支撑板21呈指定角度连接,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支撑板21旋转。如图1所示,通过第一部件支撑板托住所述第一部件,通过第二部件支撑板的下端支撑于所述第二部件的上表面,第二部件支撑板倾斜设置,通过支撑梁的支撑,使得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保持间隙。在计算机主板安装的实施例中,将主板放入壳体内,并沿箭头方向朝向壳体方向推进,网线插口在向壳体移动的过程中,在支撑件的支撑的同时,相对于支撑件的下端滑动地向壳体移动,随着网线插口的移动,第二部件支撑板与网线插口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最终达到如图2所示的大致水平状态。通过上述支撑件的结构,方便了网线插口穿过壳体网口开口的安装,避免了网口开口与网线插口之间的干涉,有效地防止了网线插口被损坏的可能,保证了网线插口的品质。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方式,如图3和4所示,所述第二部件支撑板2包括第一端25和第二端24,所述第一端25支撑于所述第二部件3。作为优选实施方式,优选第二部件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部件接触,并提供支撑,使得第二部件支撑板与第二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便于第二部件向第一部件移动,减小了摩擦阻力。进一步的,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梁23为弹性梁。通常情况下,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距离可以在一定的微小的范围内变化,为了不增加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受力,从而避免由于支撑力过大而导致部件损坏,优选支撑梁采用弹性梁。通过弹性使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受到支撑力,保持了相互之间的间隙,避免发生干涉,同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随着相对移动,互相之间的间隙变小,所受到的支撑力越来越大,随着支撑力的增大,支撑梁因为可以发生弹性变形,减小了第一部件支撑板给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支撑板给第二部件的受力,从而起到了避免由于部件因受力过大而被损坏的作用。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支撑梁23具有弧度。将支撑梁制作成具有弹性的部件,可以采用很多方式,例如,利用弹簧作为支撑梁,或者其他的如橡胶材料等,但是,作为弹性梁的优选实施方式,优选将支撑梁制作成具有弧度的杆件,弧形的支撑梁在受到压力的时候会增大弯曲程度,缩短第一部件支撑板与第二部件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减小对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受力,有效地避免了部件因受力过大而被损坏。同时,由于杆件比弹簧、橡胶等具有更好的支撑力,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支撑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能够产生相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支撑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能够产生相对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部件支撑板和第二部件支撑板,所述第一部件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支撑板支撑于所述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支撑板通过支撑梁与所述第一部件支撑板呈指定角度连接,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支撑板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支撑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支撑于所述第二部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宣云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