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重叠合闸操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61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源重叠合闸操作机构,涉及双电源开关领域,包括第一触头,第二触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第一辅轴,第二辅轴和第三辅轴;所述第四连杆逆时针转动,通过所述第五连杆和所述第七连杆推动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第二静触头进行电性接触,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首先将所述第一触头进一步压紧,直到通过死点,才将所述第一触头顺时针慢慢打开;所述第四连杆顺时针转动的结果类似,也是先将所述第二触头进一步压紧,直到通过死点,才将所述第二触头顺时针慢慢打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中性线重叠时间更长,且通过机械结构来保持,有效杜绝断零现象的出现。

A Double Power Supply Overlapping Closing Operat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power supply overlapping closing operation mechanism,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double power supply switch, including the first contact, the second contact,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the third connecting rod, the fourth connecting rod, the fifth connecting rod, the sixth connecting rod, the seventh connecting rod, the first auxiliary shaft, the second auxiliary shaft and the third auxiliary shaft; the fourth connecting rod rotates counterclockwise through the fifth connecting rod and the third auxiliary shaft. The seventh connecting rod drives the second contact to make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the second static contac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first contact is further pressed through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and the third connecting rod until the first contact is slowly opened clockwise through the dead point; the result of the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fourth connecting rod is similar, and the second contact is further pressed first. The second contact is slowly opened clockwise until it passes through the dead point. The utility model enables the neutral line to overlap for a longer time, and is maintained by a mechanical structure, thereby effectively eliminating the appearance of zero-breaking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重叠合闸操作机构
本技术涉及双电源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源重叠合闸操作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双电源开关在从常用供电状态转换至备用供电状态时,负载N相连接端子有短暂的腾空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因断零产生的中性线漂移电压高达几十伏甚至上百伏,很可能造用电设备损害,比如直接导致服务器重启或烧坏等,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在专利201010105826.6中,公开了一种能够中性线重叠转换的双电源开关。该双电源开关的常用N相动触头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和可转动地安装在常用驱动方轴上的常用驱动部和连接部;备用N相动触头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和可转动地安装在备用驱动方轴上的备用驱动部和连接部;常用驱动部用于与备用连接部配合,驱动备用N相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与N相静触头电性接触,或者断开与N相静触头之间的电性接触;备用驱动部用于与常用连接部配合,驱动常用N相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断开与N相静触头之间的电性接触,或者与N相静触头电性接触。在该技术中,所述双电源开关在转换过程中可以避免中性线“腾空”,有效保护了用电设备。但是在现有的结构中,触头连杆没有过死点,只是通过连杆机构的延迟动作来实现,中性线重叠时间短,触头容易误动作,所以断零现象依然可能产生,仍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新的双电源重叠合闸操作机构,使得中性线的重叠时间变长,并在机构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是通过机械结构来保持,使得合闸操作的动作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杜绝断零现象,有效保护用电设备的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电源重叠合闸操作机构,包括第一触头,第二触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一辅轴,第二辅轴和第三辅轴;所述第一辅轴、所述第二辅轴与所述第三辅轴平行排列,所述第二辅轴位于所述第一辅轴与所述第三辅轴的中间,所述第一触头位于所述第一辅轴的一侧,所述第二触头位于所述第三辅轴的一侧,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一辅轴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第三辅轴之间通过所述第六连杆和所述第七连杆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辅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处进行连接,所述第五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的连接处进行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杆和所述第七连杆的连接处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触头关闭时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电性接触,所述第一触头打开时断开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的电性接触,所述第二触头关闭时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电性接触,所述第二触头打开时断开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的电性接触;所述第四连杆跟随所述第二辅轴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所述第四连杆逆时针转动,通过所述第五连杆和所述第七连杆推动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第二静触头进行电性接触,同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首先将所述第一触头进一步压紧,直到通过死点,才将所述第一触头顺时针逐步打开,在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第二静触头从打开到闭合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一直处于闭合状态,直到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第二静触头闭合之后一段时间,所述第一触头才逐步打开;所述第四连杆顺时针转动,通过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推动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进行电性接触,同时通过所述第五连杆和所述第七连杆首先将所述第二触头进一步压紧,直到通过死点,才将所述第二触头顺时针逐步打开,在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从打开到闭合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第二静触头一直处于闭合状态,直到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闭合之后一段时间,所述第二触头才逐步打开。进一步地,还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所述第一主轴的一侧与第三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轴另一侧的延长线上有所述第三辅轴,所述第二主轴的一侧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主轴另一侧的延长线上有所述第一辅轴,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之间是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辅轴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轴上还通过连杆系统连接有一组A、B、C三相触头;所述第二主轴上也通过连杆系统连接有另一组A、B、C三相触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轴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一主轴上的一组A、B、C三相触头跟着第一主轴从闭合到打开;所述第一主轴顺时针旋转,所述A、B、C三相触头从打开到闭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轴逆时针旋转,所述A、B、C三相触头从打开到闭合;所述第二主轴顺时针旋转,所述A、B、C三相触头从闭合到打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头和所述第二触头都为N相触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大小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第二主轴的同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处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所述第三连杆、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五连杆连接处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所述第五连杆、所述第六连杆与所述第七连杆连接处的连接方式为铰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座,所述操作机构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本技术所提供的这种双电源重叠合闸操作机构,使得中性线重叠时间更长,而且在电源切换的过程中始终是通过机械结构来保持,动作稳定可靠,从而非常有效地杜绝断零现象的出现,起到稳定保护用电设备的作用。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触头,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一辅轴,5-第三连杆,6-第四连杆,7-第二辅轴,8-第五连杆,9-第三辅轴,10-第六连杆,11-第七连杆,12-第二触头,13-固定座,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7-第一静触头,18-第二静触头,19-第一主轴,20-第二主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技术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双电源重叠合闸操作机构包括第一触头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一辅轴4、第三连杆5、第四连杆6、第二辅轴7、第五连杆8、第三辅轴9、第六连杆10、第七连杆11、第二触头12、第一静触头17、第二静触头18。第一辅轴4、第二辅轴7、第三辅轴9与第一触头1、第二触头12之间通过多个连杆连接,具体为第一触头1与第一辅轴4之间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进行连接,第二触头12与第三辅轴9之间通过第六连杆10和第七连杆11进行连接,第四连杆6与第二辅轴7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源重叠合闸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触头,第二触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一辅轴,第二辅轴和第三辅轴;所述第一辅轴、所述第二辅轴与所述第三辅轴平行排列,所述第二辅轴位于所述第一辅轴与所述第三辅轴的中间,所述第一触头位于所述第一辅轴的一侧,所述第二触头位于所述第三辅轴的一侧,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一辅轴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第三辅轴之间通过所述第六连杆和所述第七连杆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辅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处进行连接,所述第五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的连接处进行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杆和所述第七连杆的连接处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触头关闭时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电性接触,所述第一触头打开时断开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的电性接触,所述第二触头关闭时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电性接触,所述第二触头打开时断开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的电性接触;所述第四连杆跟随所述第二辅轴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所述第四连杆逆时针转动,通过所述第五连杆和所述第七连杆推动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第二静触头进行电性接触;所述第四连杆顺时针转动,通过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推动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进行电性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重叠合闸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触头,第二触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一辅轴,第二辅轴和第三辅轴;所述第一辅轴、所述第二辅轴与所述第三辅轴平行排列,所述第二辅轴位于所述第一辅轴与所述第三辅轴的中间,所述第一触头位于所述第一辅轴的一侧,所述第二触头位于所述第三辅轴的一侧,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一辅轴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第三辅轴之间通过所述第六连杆和所述第七连杆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辅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处进行连接,所述第五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的连接处进行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杆和所述第七连杆的连接处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触头关闭时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电性接触,所述第一触头打开时断开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的电性接触,所述第二触头关闭时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电性接触,所述第二触头打开时断开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的电性接触;所述第四连杆跟随所述第二辅轴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所述第四连杆逆时针转动,通过所述第五连杆和所述第七连杆推动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第二静触头进行电性接触;所述第四连杆顺时针转动,通过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推动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进行电性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重叠合闸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所述第一主轴的一侧与第三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轴另一侧的延长线上有所述第三辅轴,所述第二主轴的一侧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主轴另一侧的延长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锐
申请(专利权)人:德布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