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23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所述接水盘组件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位于所述第一接水盘的一侧,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分别对应不同的换热器,所述第二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接水盘之间形成漏水空间;第三接水盘,设置在所述漏水空间位置处,所述第三接水盘用于防止凝露通过所述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漏水空间位置处设置第三接水盘,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凝露从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部,即便长时间不清理也不会腐蚀机组,提高机组运行寿命。

Water pan assembly and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 receiving plate assembly and a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achine. The water receiving plate assembly comprises a first water receiving plate, a second water receiving plate, the second water receiving plate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water receiving plate, the first water receiv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water receiving plate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heat exchangers respectively, and the second water receiving plate forms a leakage space between the second water receiving plate and the first water receiving plate. The water receiving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leakage space, and the third water receiving plate is used to prevent condensation from falling into the unit through the leakage spac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condensation from falling into the unit from the leaking space by setting a third water receiving plate at the position of the leaking space, and can not corrode the unit even if it is not cleaned up for a long time, thu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life of the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
技术介绍
对于加湿量大的恒温恒湿机多采用电极加湿来满足加湿需求,多采用V型蒸发器、双向进风。由于采用V型蒸发器竖放的机组,因此,需要使用两个接水盘在分别在每个蒸发器的底部进行排水,同时通过接水盘对相应的蒸发器进行支撑,接水盘通过支撑件连接在恒温恒湿机的壳体上。对于这样的机组,加湿装置需要设置在V型蒸发器的中间,在机组制冷运行时,加湿装置上会有凝露的产生。但由于目前采用两个接水盘,两个接水盘之间隔有一段距离,加湿装置上的凝露会通过两个水接盘之间的间隔直接滴落到机组上,为了解决凝露滴落问题,通常在两个接水盘之间通过粘贴海绵解决凝露滴落到机组内的问题,但是长时间运行后,海绵并不能够完全解决凝露滴落问题,还会有部分凝露滴落至机组内部,长时间不清理会腐蚀机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及恒温恒湿机,解决了现有技术凝露滴落到机组内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位于所述第一接水盘的一侧,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分别对应不同的换热器,所述第二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接水盘之间形成漏水空间;第三接水盘,设置在所述漏水空间位置处,所述第三接水盘用于防止凝露通过所述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接水盘组件还包括: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三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接水盘之间,所述第一导流板用于将所述第三接水盘内的积水引流至所述第一接水盘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接水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三接水盘的第一侧边位于与所述第一接水盘相对应的一侧;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三接水盘的第一侧边相连,且所述第一导流板向背离所述第三接水盘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接水盘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接水盘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三接水盘与所述第二接水盘之间,所述第二导流板用于将所述第三接水盘内的积水引流至所述第二接水盘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接水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三接水盘的第二侧边位于与所述第二接水盘相对应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三接水盘的第二侧边相连,且所述第二导流板向背离所述第三接水盘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接水盘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或所述第二接水盘与所述第三接水盘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接水盘所在平面形成第一夹角α,且90°<α≤18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三接水盘上,且所述第一接水盘与所述第三接水盘之间通过转动调节所述第一夹角α的大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与所述第三接水盘之间通过卡扣进行限位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水盘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接水盘所在平面形成第二夹角β,且90°<β≤18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水盘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三接水盘上,且所述第二接水盘与所述第三接水盘之间通过转动调节所述第二夹角β的大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水盘与所述第三接水盘之间通过卡扣进行限位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上和/或所述第二接水盘上设置有排水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和所述第三接水盘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与所述第三接水盘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水盘与所述第三接水盘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盘上和/或所述第二接水盘上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上设置有过水孔。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恒温恒湿机,包括:壳体;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壳体内;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第一换热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间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自上而下相互靠近;还包括上述的接水盘组件,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底部,所述第二接水盘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底部。进一步地,还包括加湿装置,所述漏水空间设置在所述加湿装置的下方。本技术通过在漏水空间位置处设置第三接水盘,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凝露从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部,即便长时间不清理也不会腐蚀机组,提高机组运行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接水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接水盘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恒温恒湿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例:10、第一接水盘;20、第二接水盘;30、第三接水盘;41、第一导流板;42、第二导流板;50、壳体;60、第一换热器;70、第二换热器;80、加湿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接水盘组件,包括第一接水盘10、第二接水盘20和第三接水盘30,第二接水盘20位于第一接水盘10的一侧,第一接水盘10和第二接水盘20分别对应不同的换热器,第二接水盘20与第一接水盘10之间形成漏水空间;第三接水盘30设置在漏水空间位置处,第三接水盘30用于防止凝露通过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部。本技术通过在漏水空间位置处设置第三接水盘30,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凝露从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部,即便长时间不清理也不会腐蚀机组,提高机组运行寿命。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水盘组件还包括第一导流板41,第一导流板41设置在第三接水盘30与第一接水盘10之间,第一导流板41用于将第三接水盘30内的积水引流至第一接水盘10内,从而可以防止第三接水盘30的积水存满后溢出,提高接水盘组件整体的积水存储量。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接水盘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三接水盘30的第一侧边位于与第一接水盘10相对应的一侧;第一导流板41与第三接水盘30的第一侧边相连,且第一导流板41向背离第三接水盘30方向延伸至第一接水盘10上方。当第三接水盘30中的凝露盛满溢出后,可以第一导流板41流入第一接水盘10中,使第三接水盘30中的凝露不会因为达到第三接水盘30的容量上限而溢出至机组内,提高了接水盘的可靠性。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水盘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流板42,第二导流板42设置在第三接水盘30与第二接水盘20之间,第二导流板42用于将第三接水盘30内的积水引流至第二接水盘20内,从而可以防止第三接水盘30的积水存满后溢出,提高接水盘组件整体的积水存储量。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接水盘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三接水盘30的第二侧边位于与第二接水盘20相对应的一侧;第二导流板42与第三接水盘30的第二侧边相连,且第二导流板42向背离第三接水盘30方向延伸至第二接水盘20上方。当第三接水盘30中的凝露盛满溢出后,可以第二导流板42流入第二接水盘20中,使第三接水盘30中的凝露不会因为达到第三接水盘30的容量上限而溢出至机组内,提高了接水盘的可靠性。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10和/或第二接水盘20与第三接水盘30连接。从而方便安装固定。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10所在平面与第三接水盘30所在平面形成第一夹角α,且90°<α≤180°,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水盘(10);第二接水盘(20),所述第二接水盘(20)位于所述第一接水盘(10)的一侧,所述第一接水盘(10)和所述第二接水盘(20)分别对应不同的换热器,所述第二接水盘(20)与所述第一接水盘(10)之间形成漏水空间;第三接水盘(30),设置在所述漏水空间位置处,所述第三接水盘(30)用于防止凝露通过所述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水盘(10);第二接水盘(20),所述第二接水盘(20)位于所述第一接水盘(10)的一侧,所述第一接水盘(10)和所述第二接水盘(20)分别对应不同的换热器,所述第二接水盘(20)与所述第一接水盘(10)之间形成漏水空间;第三接水盘(30),设置在所述漏水空间位置处,所述第三接水盘(30)用于防止凝露通过所述漏水空间落入机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组件还包括:第一导流板(41),所述第一导流板(41)设置在所述第三接水盘(30)与所述第一接水盘(10)之间,所述第一导流板(41)用于将所述第三接水盘(30)内的积水引流至所述第一接水盘(1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水盘(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三接水盘(30)的第一侧边位于与所述第一接水盘(10)相对应的一侧;所述第一导流板(41)与所述第三接水盘(30)的第一侧边相连,且所述第一导流板(41)向背离所述第三接水盘(30)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接水盘(10)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流板(42),所述第二导流板(42)设置在所述第三接水盘(30)与所述第二接水盘(20)之间,所述第二导流板(42)用于将所述第三接水盘(30)内的积水引流至所述第二接水盘(20)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水盘(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三接水盘(30)的第二侧边位于与所述第二接水盘(20)相对应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流板(42)与所述第三接水盘(30)的第二侧边相连,且所述第二导流板(42)向背离所述第三接水盘(30)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接水盘(20)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盘(10)和/或所述第二接水盘(20)与所述第三接水盘(30)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盘(10)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接水盘(30)所在平面形成第一夹角α,且90°<α≤18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水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盘(10)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三接水盘(30)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元浩邓晶陈博强曹颖孔环灵林国游刘小康赵时俊石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