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棚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172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高棚灯,包括支架、驱动模块、防护套、后盖、端盖、第一螺钉、壳体和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包括灯板、密封圈、透镜罩和第二螺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外壳分为后盖和壳体,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裁切后盖和壳体的长度并装设不同功率的发光组件,只需要将后盖和壳体开模即可满足所有同系列产品的规格尺寸的需要,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且制造简单方便。

A New Type of Shed Lam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ew type of high shed lamp,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a driving module, a protective cover, a back cover, an end cover, a first screw, a shell and a luminous component; the luminous component comprises a lamp board, a sealing ring, a lens cover and a second screw; the outer shell is divided into a back cover and a shell, and the length of the back cover and the shell can be cut arbitrarily according to the need and the luminous group with different power can be installed. The part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ll the specifications and sizes of the same series of products by only opening the back cover and shell,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manufacturing cost and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manuf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棚灯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高棚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同一个系列的高棚灯,由于对散热的特定要求,灯具的外壳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根据产品功率和大小的不同分别使用不同尺寸的外壳,每个不同尺寸的外壳都需要单独开模,模具成本投入很大;第二种是将外壳和发光组件合起来制作成一个标准模组,然后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将多个标准模组进行组合,但是采用这种组合式模组的灯具,还需要在模组外面增加灯具的外框,所以仍旧需要另外投入模具费,且外观没有整体性,美观程度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根据需要定制任意规格尺寸,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且制造简单方便的新型高棚灯。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高棚灯,包括支架、驱动模块、防护套、后盖、端盖、第一螺钉、壳体和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的下方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下方至少设置有一个发光组件,所述后盖和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端盖,所述后盖的下方至少设置有一个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的数量与发光组件的数量相同;所述驱动模块与发光组件相连;所述后盖的上方一侧嵌入有防护套;所述后盖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可拆卸的支架;所述端盖的外侧侧面上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对流孔组合,每个所述对流孔组合包括多个对流孔。优选地,所述后盖的下方两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且平行分布的插边,对应地,所述壳体的上方两侧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且平行分布的插槽,两个所述插边分别插入到两个插槽中。优选地,所述后盖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壳体的两端均开设有四个第二螺纹孔,每个所述端盖中还均穿插连接有六个第一螺钉,六个所述第一螺钉的螺纹端分别拧入到两个第一螺纹孔和四个第二螺纹孔中,从而将两个所述端盖分别固定在后盖和壳体的两端外侧。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上方形成有第一凹腔,所述驱动模块位于第一凹腔的内部;所述壳体的下方形成有第二凹腔。优选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灯板、密封圈、透镜罩和第二螺钉;所述透镜罩中穿插连接有多个第二螺钉,每个所述第二螺钉的螺纹端均向上插入螺接在第二凹腔的底面内部,从而将所述透镜罩固定在第二凹腔的内部,所述透镜罩与第二凹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灯板和密封圈;所述驱动模块与发光组件中的灯板相连。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的上侧侧面贴合在第二凹腔的底面上,所述密封圈的下侧侧面贴合在透镜罩的上侧平面边缘,所述灯板位于密封圈的内侧。优选地,所述后盖的上方形成有第三凹腔,所述第三凹腔的两侧内壁下端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滑槽。优选地,所述支架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支架的下侧向外形成有折弯边,所述折弯边中还穿插螺接有第三螺钉;所述折弯边的两侧均形成有一个互为对角设置且同心分布的圆弧边和一个互为对角设置且相互平行的直边。优选地,两个所述直边之间的距离与第三凹腔的宽度相互配合,两个所述圆弧边所形成圆的直径与两个滑槽底面之间的距离相互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将外壳分为后盖和壳体,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裁切后盖和壳体的长度并装设不同功率的发光组件,只需要将后盖和壳体开模即可满足所有同系列产品的规格尺寸的需要,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且制造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架的结构和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端盖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高棚灯,包括支架2、驱动模块1、防护套5、后盖6、端盖7、第一螺钉8、壳体9和发光组件;后盖6的下方设置有壳体9,壳体9的下方设置有三个发光组件,后盖6和壳体9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端盖7,后盖6的下方设置有三个驱动模块1,三个驱动模块1分别与三个发光组件相连;后盖6的上方一侧嵌入有防护套5;后盖6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可拆卸的支架2,用来安装在天花板上;后盖6的下方两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且平行分布的插边61,对应地,壳体9的上方两侧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且平行分布的插槽91,两个插边61分别插入到两个插槽91中;后盖6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螺纹孔62,壳体9的两端均开设有四个第二螺纹孔93,每个端盖7中还均穿插连接有六个第一螺钉8,六个第一螺钉8的螺纹端分别拧入到两个第一螺纹孔62和四个第二螺纹孔93中,从而将两个端盖7分别固定在后盖6和壳体9的两端外侧;壳体9的上方形成有第一凹腔92,三个驱动模块1均位于第一凹腔92的内部;壳体9的下方形成有第二凹腔94,发光组件包括灯板10、密封圈11、透镜罩12和第二螺钉13;透镜罩12中穿插连接有12个第二螺钉13,12个第二螺钉13的螺纹端均向上插入螺接在第二凹腔94的底面内部,从而将透镜罩12固定在第二凹腔94的内部,透镜罩12与第二凹腔94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灯板10和密封圈11,密封圈11的上侧侧面贴合在第二凹腔94的底面上,密封圈11的下侧侧面贴合在透镜罩12的上侧平面边缘,灯板10位于密封圈11的内侧,从而将灯板10密封设置在透镜罩12的上方内部;驱动模块1的数量与发光组件的数量相同,三个驱动模块1分别与三个发光组件中的灯板10相连;驱动模块1起到了变压和整流的作用;支架2上开设有腰型孔24,支架2的下侧向外形成有折弯边23,折弯边23中还穿插螺接有第三螺钉3;折弯边23的两侧均形成有一个互为对角设置且同心分布的圆弧边21和一个互为对角设置且相互平行的直边22,后盖6的上方形成有第三凹腔64,第三凹腔64的两侧内壁下端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滑槽62,两个直边22之间的距离与第三凹腔64的宽度相互配合,两个圆弧边21所形成圆的直径与两个滑槽62底面之间的距离相互配合;端盖7的外侧侧面上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对流孔组合,每个对流孔组合包括多个对流孔71,以促进第一凹腔92和第二凹腔94内部的空气流动,提高散热效果。使用时,电源线4从外向内穿过防护套5并与三个驱动模块1按照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高棚灯接线方法进行连接,从而使得三个发光组件中的灯板10能在通电后发光,从而实现照明的作用;后盖6上的两个插边61对应地分别插入到两个插槽91中,既消除了后盖6与壳体9装配时容易产生的错位,又提高了装配后的美观程度;安装支架2时,先将支架2上的两个直边22插入到第三凹腔64的底部,然后旋转一定角度,使得两个圆弧边21分别卡入在两个滑槽62中,并旋紧第三螺钉3,使得第三螺钉3的螺纹端顶紧在第三凹腔64的底面上,从而将支架2固定在后盖6的上方,然后使用吊钩或挂绳穿过腰型孔24就能将本技术挂设在天花板上;此外,本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任意长度和功率,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三个驱动模块1和三个发光组件的结构,定制时,只要将后盖6和壳体9根据需要进行裁切,然后再根据需要加装驱动模块1和发光组件的个数,就能实现此效果,生产厂家只需要制作后盖6和壳体9的模具就能生产出任意长度和功率的多款高棚灯,通用性极强,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目前市场上同一个系列的高棚灯,由于对散热的特定要求,灯具的外壳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根据产品功率和大小的不同分别使用不同尺寸的外壳,每个不同尺寸的外壳都需要单独开模,模具成本投入很大;第二种是将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棚灯,包括支架、驱动模块、防护套、后盖、端盖、第一螺钉、壳体和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的下方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下方至少设置有一个发光组件,所述后盖和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端盖,所述后盖的下方至少设置有一个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的数量与发光组件的数量相同;所述驱动模块与发光组件相连;所述后盖的上方一侧嵌入有防护套;所述后盖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可拆卸的支架;所述端盖的外侧侧面上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对流孔组合,每个所述对流孔组合包括多个对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棚灯,包括支架、驱动模块、防护套、后盖、端盖、第一螺钉、壳体和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的下方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下方至少设置有一个发光组件,所述后盖和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端盖,所述后盖的下方至少设置有一个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的数量与发光组件的数量相同;所述驱动模块与发光组件相连;所述后盖的上方一侧嵌入有防护套;所述后盖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可拆卸的支架;所述端盖的外侧侧面上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对流孔组合,每个所述对流孔组合包括多个对流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棚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的下方两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且平行分布的插边,对应地,所述壳体的上方两侧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且平行分布的插槽,两个所述插边分别插入到两个插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棚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壳体的两端均开设有四个第二螺纹孔,每个所述端盖中还均穿插连接有六个第一螺钉,六个所述第一螺钉的螺纹端分别拧入到两个第一螺纹孔和四个第二螺纹孔中,从而将两个所述端盖分别固定在后盖和壳体的两端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棚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方形成有第一凹腔,所述驱动模块位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春合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生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