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096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后段管道,且所述后段管道与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后段管道的一侧设有后承力盘,且所述后承力盘与后段管道固定连接,所述后承力盘的一侧设有围护管槽,且所述围护管槽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中,所述后承力盘的一侧设有围护筒,且所述围护筒嵌入设置在围护管槽中,并与后承力盘固定连接,所述后承力盘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千斤顶槽,且所述千斤顶槽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中,该种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是将后承力盘、围护筒和千斤顶以及前承力盘都分别独立开,千斤顶与围护筒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中,使得在拆卸的过程更加方便。

An easy-to-disassemble plug-in rela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air of plug-in relay rooms which are easy to disassemble, including a main body. One side of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rear section pipeline, and the rear section pipeline is fixed to the main body. One side of the rear section pipeline is provided with a rear bearing disc, and the rear section pipeline is fixed to connect with the rear section pipeline. One side of the rear bearing disc is provided with a enclosure pipe groove, and the enclosure pipe groove is embedded and arranged. In the rear bearing disc, one side of the rear bearing disc is provided with a retaining barrel, which is embedded in the retaining pipe groove and fixed with the rear bearing disc. A number of Jack grooves are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rear bearing disc, and the jack groove is embedded in the rear bearing disc. The disassembly-friendly intercalating relay is composed of the rear bearing disc, the retaining barrel and the jack. The front bearing plates are separately separated, and the jack and the enclosure are embedded in the rear bearing plates, which makes the disassembly process more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
本技术涉及对插式中继间
,具体为一种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
技术介绍
顶管是市政管道铺设的常用施工方法,顶管施工中,随着顶进长度的增加,管道轴向推力亦会逐渐增大。当推力超过管材承受值时,管材将破碎,导致工程失败。为了使用较小的顶力推进较长距离的管道,常用方法是将长距离管道划分成几个区段,分段推进,在每个相邻区段之间加设中继间,中继间内安装小型千斤顶,每个顶段产生的推力均小于管道所能承受的最大推力,将大顶力分解为数个小顶力,这样能够保证顶管施工正常进行。现有的对插式中继间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一是现有的许多对插式中继间结构固定,不便于拆卸,给施工完后的拆卸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二是现有的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容易在顶管的过程中由于保护措施不当给管道造成损坏,影像管道铺设效果;三是现有的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结构不稳定,虽然为拆卸带来便利,但是结构不稳定使得在顶管中,中继间会发生形变,不利于施工。所以,如何设计一种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后段管道,且所述后段管道与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后段管道的一侧设有后承力盘,且所述后承力盘与后段管道固定连接,所述后承力盘的一侧设有围护管槽,且所述围护管槽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中,所述后承力盘的一侧设有围护筒,且所述围护筒嵌入设置在围护管槽中,并与后承力盘固定连接,所述后承力盘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千斤顶槽,且所述千斤顶槽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中,所述千斤顶槽的一侧设有卡块槽,且所述卡块槽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中,所述围护筒的内部设有若干个千斤顶,且所述千斤顶嵌入设置在千斤顶槽中,所述千斤顶的底部设有底柱,且所述底柱与千斤顶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的顶部设有伸缩柱,且所述伸缩柱嵌入设置在底柱中,并与底柱连接,所述千斤顶的一侧设有前承力盘,且所述前承力盘与千斤顶固定连接,所述前承力盘的一侧设有前段管道,且所述前段管道与前承力盘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槽的内部设有保护垫,且所述保护垫嵌入设置在千斤顶槽中,所述保护垫的底部设有圆盘,且所述圆盘与保护垫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前承力盘的一侧设有阻水密封圈,且所述阻水密封圈与前承力盘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后承力盘的一侧设有软橡胶,且所述软橡胶与后承力盘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底柱的底部设有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与底柱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后承力盘的一侧设有螺丝孔,且所述螺丝孔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中。优选的,所述保护垫的底部设有承力块,且所述承力块与保护垫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是将后承力盘、围护筒和千斤顶以及前承力盘都分别独立开,千斤顶与围护筒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中,使得在拆卸的过程更加方便,同时独立开来也有利于将相关组件搬运出去,使得原本需要多人完成的工作,一个人就可以轻易完成,提高了效率。(2)该种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在后段管道和后承力盘之间装有软橡胶,且所述软橡胶与后承力盘固定连接,使得在顶管的过程中,后段管道施加给后承力盘的力不会对彼此造成破坏,设置在千斤顶槽里的保护垫,保护垫的底部设有承力块,且所述承力块与保护垫固定连接,这些都是为了保护中继间不受损坏,延长中继间的使用寿命。(3)该种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的螺丝孔,后承力盘的一侧设有螺丝孔,且所述螺丝孔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中,底柱的底部设有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与底柱固定连接,固定块都是为了将可拆卸的各组件固定起来,使得中继间结构稳定,在受力的情况下,保持顶管过程中不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前承力盘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千斤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保护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前段管道;3-围护筒;4-阻水密封管;5-千斤顶;6-后承力盘;7-软橡胶;8-后段管道;9-螺丝孔;10-千斤顶槽;11-卡块槽;12-围护管槽;13-底柱;14-伸缩柱;15-固定块;16-保护垫;17-承力块;18-圆盘;19-前承力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包括本体1,本体1的一侧设有后段管道8,且后段管道8与本体1固定连接,后段管道8的一侧设有后承力盘6,且后承力盘6与后段管道8固定连接,后承力盘的一侧设有围护管槽12,且围护管槽12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6中,后承力盘6的一侧设有围护筒3,且围护筒3嵌入设置在围护管槽12中,并与后承力盘6固定连接,后承力盘6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千斤顶槽10,且千斤顶槽10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6中,千斤顶槽10的一侧设有卡块槽11,且卡块槽11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6中,围护筒3的内部设有若干个千斤顶5,且千斤顶5嵌入设置在千斤顶槽10中,千斤顶5的底部设有底柱13,且底柱13与千斤顶5固定连接,千斤顶5的顶部设有伸缩柱14,且伸缩柱14嵌入设置在底柱13中,并与底柱13连接,千斤顶5的一侧设有前承力盘19,且前承力盘19与千斤顶5固定连接,前承力盘19的一侧设有前段管道2,且前段管道2与前承力盘19固定连接,千斤顶槽10的内部设有保护垫16,且保护垫16嵌入设置在千斤顶槽10中,保护垫16的底部设有圆盘18,且圆盘18与保护垫16固定连接。前承力盘19的一侧设有阻水密封圈4,且阻水密封圈4与前承力盘19活动连接,阻水密封圈4有利于防止地下水进入中继间,影响顶管,后承力盘6的一侧设有软橡胶7,且软橡胶7与后承力盘6固定连接,软橡胶7有利于保护后段管道8和后承力盘6在受力时不相互受损,底柱13的底部设有固定块15,且固定块15与底柱13固定连接,固定块15有利于固定千斤顶5,同时利于拆卸,后承力盘6的一侧设有螺丝孔9,且螺丝孔9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6,螺丝孔9有利于固定围护筒3,使得围护筒3不变形,保护垫16的底部设有承力块17,且承力块17与保护垫16固定连接,承力块17起到减震的作用。工作原理:千斤顶5伸出运动时,底柱13不动,以后承力盘6为支承,推动前承力盘19及前段管道2向前移动,中继间沿轴向伸长,前段管道2在千斤顶5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后段管道8向前推进时,前承力盘19不动,以前承力盘19为支承,后承力盘6推动千斤顶5回缩,外筒在内筒外侧滑动,中继间沿轴向缩短,这样就实现了顶管的过程,拆卸时分别将后承力盘、围护筒和千斤顶以及前承力盘拆下来,非常方便,只要一两个人就能完成,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一侧设有后段管道(8),且所述后段管道(8)与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后段管道(8)的一侧设有后承力盘(6),且所述后承力盘(6)与后段管道(8)固定连接,所述后承力盘的一侧设有围护管槽(12),且所述围护管槽(12)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6)中,所述后承力盘(6)的一侧设有围护筒(3),且所述围护筒(3)嵌入设置在围护管槽(12)中,并与后承力盘(6)固定连接,所述后承力盘(6)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千斤顶槽(10),且所述千斤顶槽(10)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6)中,所述千斤顶槽(10)的一侧设有卡块槽(11),且所述卡块槽(11)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6)中,所述围护筒(3)的内部设有若干个千斤顶(5),且所述千斤顶(5)嵌入设置在千斤顶槽(10)中,所述千斤顶(5)的底部设有底柱(13),且所述底柱(13)与千斤顶(5)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5)的顶部设有伸缩柱(14),且所述伸缩柱(14)嵌入设置在底柱(13)中,并与底柱(13)连接,所述千斤顶(5)的一侧设有前承力盘(19),且所述前承力盘(19)与千斤顶(5)固定连接,所述前承力盘(19)的一侧设有前段管道(2),且所述前段管道(2)与前承力盘(19)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槽(10)的内部设有保护垫(16),且所述保护垫(16)嵌入设置在千斤顶槽(10)中,所述保护垫(16)的底部设有圆盘(18),且所述圆盘(18)与保护垫(16)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卸的对插式中继间,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一侧设有后段管道(8),且所述后段管道(8)与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后段管道(8)的一侧设有后承力盘(6),且所述后承力盘(6)与后段管道(8)固定连接,所述后承力盘的一侧设有围护管槽(12),且所述围护管槽(12)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6)中,所述后承力盘(6)的一侧设有围护筒(3),且所述围护筒(3)嵌入设置在围护管槽(12)中,并与后承力盘(6)固定连接,所述后承力盘(6)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千斤顶槽(10),且所述千斤顶槽(10)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6)中,所述千斤顶槽(10)的一侧设有卡块槽(11),且所述卡块槽(11)嵌入设置在后承力盘(6)中,所述围护筒(3)的内部设有若干个千斤顶(5),且所述千斤顶(5)嵌入设置在千斤顶槽(10)中,所述千斤顶(5)的底部设有底柱(13),且所述底柱(13)与千斤顶(5)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5)的顶部设有伸缩柱(14),且所述伸缩柱(14)嵌入设置在底柱(13)中,并与底柱(13)连接,所述千斤顶(5)的一侧设有前承力盘(19),且所述前承力盘(19)与千斤顶(5)固定连接,所述前承力盘(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昆宝建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