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绕线效果优异的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4779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绕线效果优异的耳机,包括控制壳体,所述控制壳体的右侧设置有耳机线一,所述耳机线一的右侧设置有耳机插头,所述控制壳体的左侧设置有耳机线二,所述耳机线二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耳机线二远离控制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耳塞。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橡胶保护头、耳机线定位柱、铝合金层、耐磨层、TPE层、阻尼套一和阻尼套二的配合使用,解决了传统的耳机容易发生耳机线互相缠绕的情况的问题;该防绕线效果优异的耳机,具有防绕线效果优异的优点,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者可以快速的将耳机线收起,继而防止耳机线出现缠绕的情况,缠绕好解开十分便捷,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延长了耳机的使用寿命。

A Headphone with Excellent Winding Resistan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eadphone with excellent anti-winding effect, which includes a control case. The right side of the control case is provided with a headphone wire,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phone wire is provided with a headphone plug,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control case is provided with two headphone wires, the number of the headphone wires is two, and the one end of the headphone wire far from the control case is provided with an earplug.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raditional headphones are prone to winding each other by using rubber protection head, headphone wire positioning column, aluminium alloy layer, wear-resistant layer, TPE layer, damper sleeve and damper sleeve two together; the headphone with excellent winding-proof effect has the advantages of excellent winding-proof effect, simple structure and easy operation, and users can quickly make headphones. The wire is retracted, and then the winding of the earphone wire is prevented. The winding is very convenient to untie, which brings convenience to the users and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earph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绕线效果优异的耳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耳机
,具体为一种防绕线效果优异的耳机。
技术介绍
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一个插头连接,好处是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可独自聆听音响,亦可隔开周围环境的声响,对在录音室、DJ、旅途、运动等在噪吵环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帮助,耳机原是给电话和无线电上使用的,但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盛行,耳机多用于手机、随身听、收音机、可携式电玩和数位音讯播放器等。传统的耳机容易发生耳机线互相缠绕的情况,使用者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解开耳机线,在解开的过程中由于拉扯容易损坏耳机,这样就大大缩短了耳机的使用寿命,使用者需要频繁的更换耳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绕线效果优异的耳机,具有防绕线效果优异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耳机容易发生耳机线互相缠绕的情况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绕线效果优异的耳机,包括控制壳体,所述控制壳体的右侧设置有耳机线一,所述耳机线一的右侧设置有耳机插头,所述控制壳体的左侧设置有耳机线二,所述耳机线二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耳机线二远离控制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耳塞,所述控制壳体的表面开设有按键槽,所述控制壳体正表面的左侧设置有音量键一,所述控制壳体正表面的右侧设置有音量键二。所述控制壳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橡胶保护头,所述耳机线二的左端贯穿橡胶保护头的内腔,所述控制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耳机线定位柱,所述耳机线定位柱的数量共为八个,所述耳机线定位柱表面的顶部套设有阻尼套一,所述耳机线定位柱表面的底部套设有阻尼套二,所述阻尼套二位于阻尼套一的底部。所述耳机线一包括数据传输线,所述数据传输线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包裹层,所述绝缘包裹层的表面设置有金属丝缠绕层,所述金属丝缠绕层的表面设置有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层。所述耳机线定位柱包括铝合金层,所述铝合金层的一侧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一侧设置有TPE层。优选的,所述耳机线一的表面开设有防滑凹槽,所述防滑凹槽的宽度为两毫米。优选的,所述耳机线一的右端套设有乳胶保护套,所述乳胶保护套的右侧与耳机插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橡胶保护头的形状为鱼头状,所述橡胶保护头的内部开设有与耳机线二相适配的贯穿孔。优选的,相邻两个耳机线定位柱的间距与耳机线一的直径相等,所述耳机线定位柱的高度为两厘米。优选的,所述阻尼套一和阻尼套二的材料均为弹性材料,所述阻尼套一和阻尼套二的间距等于耳机线一的直径。优选的,所述按键槽的深度大于音量键一和音量键二的高度,所述音量键一和音量键二位于按键槽的内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橡胶保护头、耳机线定位柱、铝合金层、耐磨层、TPE层、阻尼套一和阻尼套二的配合使用,解决了传统的耳机容易发生耳机线互相缠绕的情况的问题,该防绕线效果优异的耳机,具有防绕线效果优异的优点,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者可以快速的将耳机线收起,继而防止耳机线出现缠绕的情况,缠绕好解开十分便捷,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延长了耳机的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通过防滑凹槽的设置,能够增加耳机线一的摩擦力,便于耳机线一使用和收卷,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通过乳胶保护套的设置,能够保护耳机线一,避免了耳机线一与耳机插头连接处容易受损情况的发生,进一步延长了耳机的使用寿命,有利于耳机的正常使用,通过按键槽的设置,能够避免耳机线一缠绕在控制壳体上时,挤压音量键一和音量键二情况的出现,进而放置音量的异常的变化,有利于耳机的正常使用,增加了耳机的实用性,通过阻尼套一和阻尼套二的配合使用,能够将耳机线一和耳机线二进行分层,表面耳机线一和耳机线二缠绕在一起,进一步增加该耳机的防缠绕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耳机线定位柱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耳机线一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耳机线定位柱的剖面图。图中:1、控制壳体;2、耳机线一;21、数据传输线;22、绝缘包裹层;23、金属丝缠绕层;24、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层;3、耳机插头;4、耳机线二;5、耳塞;6、按键槽;7、音量键一;8、音量键二;9、橡胶保护头;10、耳机线定位柱;101、铝合金层;102、耐磨层;103、TPE层;11、阻尼套一;12、阻尼套二;13、防滑凹槽;14、乳胶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绕线效果优异的耳机,包括控制壳体1,:控制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耳机线一2,耳机线一2的右侧设置有耳机插头3,控制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耳机线二4,耳机线二4的数量为两个,耳机线二4远离控制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耳塞5,控制壳体1的表面开设有按键槽6,控制壳体1正表面的左侧设置有音量键一7,控制壳体1正表面的右侧设置有音量键二8。控制壳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橡胶保护头9,耳机线二4的左端贯穿橡胶保护头9的内腔,控制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耳机线定位柱10,耳机线定位柱10的数量共为八个,耳机线定位柱10表面的顶部套设有阻尼套一11,耳机线定位柱10表面的底部套设有阻尼套二12,阻尼套二12位于阻尼套一11的底部。耳机线一2包括数据传输线21,数据传输线21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包裹层22,绝缘包裹层22的表面设置有金属丝缠绕层23,金属丝缠绕层23的表面设置有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层24。耳机线定位柱10包括铝合金层101,铝合金层101的一侧设置有耐磨层102,耐磨层102的一侧设置有TPE层103。本专利技术中:耳机线一2的表面开设有防滑凹槽13,防滑凹槽13的宽度为两毫米,通过防滑凹槽13的设置,能够增加耳机线一2的摩擦力,便于耳机线一2使用和收卷,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本专利技术中:耳机线一2的右端套设有乳胶保护套14,乳胶保护套14的右侧与耳机插头3固定连接,通过乳胶保护套14的设置,能够保护耳机线一2,避免了耳机线一2与耳机插头3连接处容易受损情况的发生,进一步延长了耳机的使用寿命,有利于耳机的正常使用。本专利技术中:橡胶保护头9的形状为鱼头状,橡胶保护头9的内部开设有与耳机线二4相适配的贯穿孔。本专利技术中:相邻两个耳机线定位柱10的间距与耳机线一2的直径相等,耳机线定位柱10的高度为两厘米。本专利技术中:阻尼套一11和阻尼套二12的材料均为弹性材料,阻尼套一11和阻尼套二12的间距等于耳机线一2的直径,通过阻尼套一11和阻尼套二12的配合使用,能够将耳机线一2和耳机线二4进行分层,表面耳机线一2和耳机线二4缠绕在一起,进一步增加该耳机的防缠绕性。本专利技术中:按键槽6的深度大于音量键一7和音量键二8的高度,音量键一7和音量键二8位于按键槽6的内腔,通过按键槽6的设置,能够避免耳机线一2缠绕在控制壳体1上时,挤压音量键一7和音量键二8情况的出现,进而放置音量的异常的变化,有利于耳机的正常使用,增加了耳机的实用性。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使用时,不使用耳机时,直接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绕线效果优异的耳机,包括控制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耳机线一(2),所述耳机线一(2)的右侧设置有耳机插头(3),所述控制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耳机线二(4),所述耳机线二(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耳机线二(4)远离控制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耳塞(5),所述控制壳体(1)的表面开设有按键槽(6),所述控制壳体(1)正表面的左侧设置有音量键一(7),所述控制壳体(1)正表面的右侧设置有音量键二(8);所述控制壳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橡胶保护头(9),所述耳机线二(4)的左端贯穿橡胶保护头(9)的内腔,所述控制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耳机线定位柱(10),所述耳机线定位柱(10)的数量共为八个,所述耳机线定位柱(10)表面的顶部套设有阻尼套一(11),所述耳机线定位柱(10)表面的底部套设有阻尼套二(12),所述阻尼套二(12)位于阻尼套一(11)的底部;所述耳机线一(2)包括数据传输线(21),所述数据传输线(21)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包裹层(22),所述绝缘包裹层(22)的表面设置有金属丝缠绕层(23),所述金属丝缠绕层(23)的表面设置有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层(24);所述耳机线定位柱(10)包括铝合金层(101),所述铝合金层(101)的一侧设置有耐磨层(102),所述耐磨层(102)的一侧设置有TPE层(1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绕线效果优异的耳机,包括控制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耳机线一(2),所述耳机线一(2)的右侧设置有耳机插头(3),所述控制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耳机线二(4),所述耳机线二(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耳机线二(4)远离控制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耳塞(5),所述控制壳体(1)的表面开设有按键槽(6),所述控制壳体(1)正表面的左侧设置有音量键一(7),所述控制壳体(1)正表面的右侧设置有音量键二(8);所述控制壳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橡胶保护头(9),所述耳机线二(4)的左端贯穿橡胶保护头(9)的内腔,所述控制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耳机线定位柱(10),所述耳机线定位柱(10)的数量共为八个,所述耳机线定位柱(10)表面的顶部套设有阻尼套一(11),所述耳机线定位柱(10)表面的底部套设有阻尼套二(12),所述阻尼套二(12)位于阻尼套一(11)的底部;所述耳机线一(2)包括数据传输线(21),所述数据传输线(21)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包裹层(22),所述绝缘包裹层(22)的表面设置有金属丝缠绕层(23),所述金属丝缠绕层(23)的表面设置有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层(24);所述耳机线定位柱(10)包括铝合金层(101),所述铝合金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献磊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今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