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极驱动单元、栅极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460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栅极驱动单元、栅极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所述栅极驱动单元包括:进位信号输出端;上拉控制节点控制电路,配置为在第一扫描控制信号、第二扫描控制信号和第一电压信号的控制下,控制上拉控制节点与第一扫描电压端和/或第二扫描电压端连接;上拉节点控制电路,配置为根据上拉控制节点的电位,控制上拉节点的电位;下拉节点控制电路,配置为控制下拉节点的电位;以及,进位信号控制电路,配置为在上拉节点的电位和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进位信号输出端输出进位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降低栅极驱动输出端口负载,使得栅极驱动信号稳定,并能够简化上拉控制节点控制电路的结构。

Gate Driving Unit, Method,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grid driving unit, a grid driving method, a grid driving circuit and a display device. The gate driving unit includes: carry signal output terminal; pull-up control node control circuit, which is configured to control the pull-up control node to connect with the first scan voltage terminal and/or the second scan voltage terminal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first scan control signal, the second scan control signal and the first voltage signal; and pull-up node control circuit, which is configured to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potential of the pull-up control node. The potential of the pull-up node is controlled; the control circuit of the pull-down node is configured to control the potential of the pull-down node; and the carry signal control circuit is configured to control the output terminal of the carry signal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potential of the pull-up node and the potential of the pull-down node.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load of the gate drive output port, make the gate drive signal stable, and simplify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trol circuit of the pull-up control n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栅极驱动单元、栅极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驱动
,尤其涉及一种栅极驱动单元、栅极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栅极驱动电路中,通过各级栅极驱动单元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提供级联信号,使得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口负载较大,级联信号不稳定。并在现有的栅极驱动单元中,第一扫描控制端和第二扫描控制端分别与不同相邻级栅极驱动单元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在空白时间段,第一电压信号、第一扫描电压信号和第二扫描电压信号反转,会影响栅极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并且,在现有的栅极驱动单元中,上拉控制节点控制电路的结构复杂,不能在精简结构的前提下,依然能够实现正反向扫描,并不能在减少晶体管的情况下,仍能改善该上拉控制节点控制电路中的晶体管长时间单向导通或该晶体管在直流偏压下带来的特性偏移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栅极驱动单元、栅极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栅极驱动信号用于级联,从而导致的栅极驱动输出端口负载较大,栅极驱动信号不稳定的问题,并解决现有技术中上拉控制节点控制电路的结构复杂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包括进位信号输出端,所述栅极驱动单元还包括:上拉控制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电压端、第一扫描控制端、第二扫描控制端、第一扫描电压端、第二扫描电压端和上拉控制节点连接,配置为在第一扫描控制信号、第二扫描控制信号和第一电压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上拉控制节点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和/或第二扫描电压端连接;上拉节点控制电路,配置为根据所述上拉控制节点的电位,控制上拉节点的电位;下拉节点控制电路,配置为控制下拉节点的电位;以及,进位信号控制电路,配置为在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和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进位信号输出端输出进位信号;所述第一电压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一扫描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扫描控制信号。实施时,所述上拉控制节点电路包括:端口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第一电压端、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和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连接,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的电位;以及,上拉控制节点控制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第一扫描电压端、第二扫描电压端和所述上拉控制节点连接,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和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上拉控制节点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之间连通,和/或,控制所述上拉控制节点与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之间连通。实施时,所述端口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以及,第二控制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连接;所述上拉控制节点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一上拉控制节点控制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上拉控制节点连接;以及,第二上拉控制节点控制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上拉控制节点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连接。实施时,所述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二电压端、所述上拉控制节点、所述上拉节点和下拉节点连接,配置为在第二电压信号、所述上拉控制节点的电位和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所述第二电压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实施时,所述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下拉节点控制晶体管,控制极和第一极都与所述第二电压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下拉节点连接;第二下拉节点控制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上拉控制节点连接,第一极与所述下拉节点连接,第二极与第三电压端连接;以及,第三下拉节点控制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上拉节点连接,第一极与所述下拉节点连接,第二极与第三电压端连接。实施时,所述进位信号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上拉节点、所述下拉节点、时钟信号端、所述进位信号输出端和第三电压端连接,配置为在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进位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时钟信号端之间连通,在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进位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压端之间连通。实施时,所述进位信号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进位信号控制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上拉节点连接,第一极与所述时钟信号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进位信号输出端连接;以及,第二进位信号控制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下拉节点连接,第一极与所述进位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三电压端连接。实施时,所述上拉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二电压端、所述上拉控制节点、所述上拉节点、所述下拉节点和第三电压端连接,配置为在所述上拉控制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上拉节点与所述第二电压端之间连通,在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上拉节点与所述第三电压端之间连通。实施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还包括置位电路;所述置位电路配置为在置位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上拉节点和所述进位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三电压端连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在两显示周期之间设置有空白时间段,所述空白时间段包括电压反向阶段,所述栅极驱动方法包括:在显示周期,第一电压端输入无效电压,上拉控制节点控制电路在第一扫描控制信号和第二扫描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上拉控制节点的电位,上拉节点控制电路根据所述上拉控制节点的电位,控制上拉节点的电位;下拉节点控制电路控制下拉节点的电位;进位信号控制电路在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和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进位信号输出端输出进位信号;在所述电压反向阶段,第一电压端输入有效电压,所述上拉控制节点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的电位都为有效电压,从而控制导通所述上拉控制节点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之间的连接,并导通所述上拉控制节点与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之间的连接。实施时,所述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二电压端、所述上拉控制节点、所述上拉节点和下拉节点连接;所述上拉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二电压端、所述上拉控制节点、所述上拉节点、所述下拉节点和第三电压端连接;在所述显示周期,所述下拉节点控制电路控制下拉节点的电位步骤包括:所述第二电压端输入有效电压,所述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在第二电压信号、所述上拉控制节点的电位和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所述栅极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电压反向阶段,所述第二电压端输入无效电压,上拉节点控制电路在所述上拉控制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上拉节点与所述第二电压端之间连通,以使得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为无效电压;所述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控制下,断开所述下拉节点与所述第二电压端之间的连接;所述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在所述上拉控制节点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下拉节点与所述第三电压端连接,以控制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为无效电压。实施时,所述栅极驱动单元还包括置位电路,所述空白时间段还包括置位阶段,所述栅极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置位阶段,所述置位电路在置位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上拉节点和所述进位信号输出端都与第三电压端连通,以使得所述上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进位信号输出端,所述栅极驱动单元还包括:上拉控制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电压端、第一扫描控制端、第二扫描控制端、第一扫描电压端、第二扫描电压端和上拉控制节点连接,配置为在第一扫描控制信号、第二扫描控制信号和第一电压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上拉控制节点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和/或第二扫描电压端连接;上拉节点控制电路,配置为根据所述上拉控制节点的电位,控制上拉节点的电位;下拉节点控制电路,配置为控制下拉节点的电位;以及,进位信号控制电路,配置为在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和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进位信号输出端输出进位信号;所述第一电压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一扫描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扫描控制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进位信号输出端,所述栅极驱动单元还包括:上拉控制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电压端、第一扫描控制端、第二扫描控制端、第一扫描电压端、第二扫描电压端和上拉控制节点连接,配置为在第一扫描控制信号、第二扫描控制信号和第一电压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上拉控制节点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和/或第二扫描电压端连接;上拉节点控制电路,配置为根据所述上拉控制节点的电位,控制上拉节点的电位;下拉节点控制电路,配置为控制下拉节点的电位;以及,进位信号控制电路,配置为在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和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进位信号输出端输出进位信号;所述第一电压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一扫描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扫描控制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控制节点电路包括:端口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第一电压端、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和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连接,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的电位和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的电位;以及,上拉控制节点控制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第一扫描电压端、第二扫描电压端和所述上拉控制节点连接,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和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上拉控制节点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之间连通,和/或,控制所述上拉控制节点与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之间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以及,第二控制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连接;所述上拉控制节点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一上拉控制节点控制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扫描控制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电压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上拉控制节点连接;以及,第二上拉控制节点控制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扫描控制端连接,第一极与所述上拉控制节点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电压端连接。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二电压端、所述上拉控制节点、所述上拉节点和下拉节点连接,配置为在第二电压信号、所述上拉控制节点的电位和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所述第二电压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二电压信号。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节点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下拉节点控制晶体管,控制极和第一极都与所述第二电压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下拉节点连接;第二下拉节点控制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上拉控制节点连接,第一极与所述下拉节点连接,第二极与第三电压端连接;以及,第三下拉节点控制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上拉节点连接,第一极与所述下拉节点连接,第二极与第三电压端连接。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位信号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上拉节点、所述下拉节点、时钟信号端、所述进位信号输出端和第三电压端连接,配置为在所述上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进位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时钟信号端之间连通,在所述下拉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控制所述进位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压端之间连通。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栅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位信号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进位信号控制晶体管,控制极与所述上拉节点连接,第一极与所述时钟信号端连接,第二极与所述进位信号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浩博王建薛艳娜张勇白璐华刚林坚张丽敏张亚伟杨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