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管西运专利>正文

一种腹腔微创手术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433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腹腔微创手术套管,包括套筒和顶杆,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顶杆,所述第三导管的右端设有第二单项阀,所述第二单项阀的右端设有第一圆筒,所述橡胶垫块的上表面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上表面圆心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有顶块,所述垫板通过连接杆与顶块相连。该腹腔微创手术套管,通过橡胶垫块向下进行运动可以第一圆筒内部的气体收到推动通过第一单向阀排出第一圆筒,使用者向上拉动顶块,通过使用者进行反复抽压橡胶垫块可以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部的气体快速排出,从而避免了单纯依靠气囊自身气压进行放气速度慢放气不够充分的问题,提升力放气的速度和效果。

A Minimally Invasive Cannula for Abdominal Surger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eritone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sleeve, which comprises a sleeve and a top rod. The inner part of the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top rod, the right end of the third conduit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ingle valve, the right end of the second single val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ylinder,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rubber pad is provided with a cushion plate, the upper surface center of the cushion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rod,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top block. The cushion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block through a connecting rod. The abdomin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cannula can be driven downward by the rubber pad to expel the gas from the first cylinder through the first one-way valve. The user pulls the top block upward. The ga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airbags can be expelled quickly by repeatedly pumping the rubber pad by the user, thus avoiding relying solely on the air pressure of the airbag itself. The problem of slow ventilation speed and insufficient ventilation, the speed and effect of lifting force venti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腔微创手术套管
本技术涉及腹腔微创手术套管
,具体为一种腹腔微创手术套管。
技术介绍
微创手术有创口小、治疗时间段、患者疼痛轻、刀口复原快等优点,当腹腔微创手术需要将切口牵开建立器械通道,这些动作很不方便,同时也加大了腹壁孔的直径,例如专利号为CN205459010U的专利,虽然方便了使用者进行操作,但是仍然存在在手术红气囊内部残存的气体单靠气囊内部的气压难以快速充分的排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微创手术套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腹腔微创手术套管,包括套筒和顶杆,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右端设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右侧外表面圆周设有丝扣,所述丝扣的左侧外表面设有扣件,所述扣件的右侧表面设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扣件和套筒与螺母相连,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圆周安装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导管,所述顶杆的外表面圆周设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右侧表面设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一气囊通过第二导管与第二气囊相连,所述第二气囊的下部设有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的右端设有第二单项阀,所述第二单项阀的右端设有第一圆筒,所述第一圆筒的下端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圆筒的内部设有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的上表面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上表面圆心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有顶块,所述垫板通过连接杆与顶块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筒的上端设有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设有垫片,所述第二圆筒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均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三圆筒,所述第三圆筒的上端与顶块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筒的外表面圆周设有橡胶套。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左侧内壁设有橡胶环。优选的,所述丝扣的外表面圆周设有凸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腹腔微创手术套管,通过橡胶垫块向下进行运动可以第一圆筒内部的气体收到推动通过第一单向阀排出第一圆筒,使用者向上拉动顶块,通过顶块向上拉动连接杆带动橡胶垫块向上进行运动,使第一圆筒的内部产生负压,第一圆筒内部的负压带动第二单向阀打开,第二气囊和第一气囊内部的空气受到负压的作用通过第一单项阀流入第一圆筒的内部,通过使用者进行反复抽压橡胶垫块可以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部的气体快速排出,从而避免了单纯依靠气囊自身气压进行放气速度慢放气不够充分的问题,提升力放气的速度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圆筒下部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扣件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套筒左端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圆筒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中:1、套筒,2、第一导管,3、第二导管,4、第一气囊,5、丝扣,6、第三导管,7、丝杠,8、第一单项阀,9、橡胶套,10、第一圆筒,11、第二圆筒,12、顶块,13、凸纹,14、第二单项阀,15、橡胶垫块,16、垫板,17、连接杆,18、扣件,19、螺栓,20、螺母,21、橡胶环,22、顶杆,23、滑杆,24、第三圆筒,25、弹簧,26、滑槽,27、垫片,28、第二气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腹腔微创手术套管,包括套筒1和顶杆22,套筒1的内部设有顶杆22,套筒1的左侧内壁设有橡胶环21,橡胶环21可以在顶杆22向套筒1的右侧运动使将顶杆22的表面进行清理,顶杆22的右端设有丝杠7,丝杠7的右侧外表面圆周设有丝扣5,通过转动丝扣5可以带动丝杠7进行左右运动,丝扣5的外表面圆周设有凸纹13,凸纹13可以增加丝扣5表面的摩擦力通过增加丝扣5表面的摩擦力可以方便使用者转动丝扣5避免使用者的手指在丝扣5的表面大滑,丝扣5的左侧外表面设有扣件18,扣件18的右侧表面设有螺栓19,螺栓19贯穿扣件18和套筒1与螺母20相连,扣件18用来安装丝扣5,通过扣件18可以将丝扣5安装在套筒1的右侧,套筒1的外表面圆周安装有第二气囊28,第二气囊28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导管2,第一导管2的顶端与气泵相连,使用时使用者接通气泵通过气泵向第二气囊28的内部充气,顶杆22的外表面圆周设有第一气囊4,第一气囊4的右侧表面设有第二导管3,第一气囊4通过第二导管3与第二气囊28相连,第二气囊28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二导管3流入第一气囊4的内部,第二气囊28的下部设有第三导管6,第三导管6的右端设有第二单项阀14,第二单项阀14的右端设有第一圆筒10,第一圆筒10的外表面圆周设有橡胶套9,第一圆筒10的上端设有第二圆筒11,第二圆筒11的内部设有弹簧25,弹簧25的下端设有垫片27,在使用者向下按压顶块12后弹簧25向上推动顶块12进行运动复位,第二圆筒1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滑槽26,滑槽26的内部均设有滑杆23,滑杆23的顶端安装有第三圆筒24,第三圆筒24的上端与顶块12相连,第一圆筒10的下端设有第一单向阀8,第一圆筒10的内部设有橡胶垫块15,橡胶垫块15的上表面设有垫板16,垫板16的上表面圆心设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的上端设有顶块12,垫板16通过连接杆17与顶块12相连,在使用后使用者通过向下按压顶块12,通过顶块12向下推动连接杆17进行运动通过连接杆17带动垫板16进行运动,安装在第一圆筒10内部的橡胶垫块15向下进行运动,通过橡胶垫块15向下进行运动可以第一圆筒10内部的气体收到推动通过第一单向阀8排出第一圆筒10,使用者向上拉动顶块12,通过顶块12向上拉动连接杆17,通过垫板16带动橡胶垫块15向上进行运动,使第一圆筒10的内部产生负压,第一圆筒10内部的负压带动第二单向阀14打开,第二气囊28和第一气囊4内部的空气受到负压的作用通过第一单项阀4流入第一圆筒10的内部,通过使用者进行反复抽压橡胶垫块15可以将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28内部的气体快速排出。在使用后使用者通过向下按压顶块12,通过顶块12向下推动连接杆17进行运动通过连接杆17带动垫板16进行运动,安装在第一圆筒10内部的橡胶垫块15向下进行运动,通过橡胶垫块15向下进行运动可以第一圆筒10内部的气体收到推动通过第一单向阀8排出第一圆筒10,使用者向上拉动顶块12,通过顶块12向上拉动连接杆17,通过垫板16带动橡胶垫块15向上进行运动,使第一圆筒10的内部产生负压,第一圆筒10内部的负压带动第二单向阀14打开,第二气囊28和第一气囊4内部的空气受到负压的作用通过第一单项阀4流入第一圆筒10的内部,通过使用者进行反复抽压橡胶垫块15可以将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28内部的气体快速排出,从而避免了单纯依靠气囊自身气压进行放气速度慢放气不够充分的问题。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腹腔微创手术套管,包括套筒(1)和顶杆(22),所述套筒(1)的内部设有顶杆(2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22)的右端设有丝杠(7),所述丝杠(7)的右侧外表面圆周设有丝扣(5),所述丝扣(5)的左侧外表面设有扣件(18),所述扣件(18)的右侧表面设有螺栓(19),所述螺栓(19)贯穿扣件(18)和套筒(1)与螺母(20)相连,所述套筒(1)的外表面圆周安装有第二气囊(28),所述第二气囊(28)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导管(2),所述顶杆(22)的外表面圆周设有第一气囊(4),所述第一气囊(4)的右侧表面设有第二导管(3),所述第一气囊(4)通过第二导管(3)与第二气囊(28)相连,所述第二气囊(28)的下部设有第三导管(6),所述第三导管(6)的右端设有第二单项阀(14),所述第二单项阀(14)的右端设有第一圆筒(10),所述第一圆筒(10)的下端设有第一单向阀(8),所述第一圆筒(10)的内部设有橡胶垫块(15),所述橡胶垫块(15)的上表面设有垫板(16),所述垫板(16)的上表面圆心设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的上端设有顶块(12),所述垫板(16)通过连接杆(17)与顶块(1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腔微创手术套管,包括套筒(1)和顶杆(22),所述套筒(1)的内部设有顶杆(2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22)的右端设有丝杠(7),所述丝杠(7)的右侧外表面圆周设有丝扣(5),所述丝扣(5)的左侧外表面设有扣件(18),所述扣件(18)的右侧表面设有螺栓(19),所述螺栓(19)贯穿扣件(18)和套筒(1)与螺母(20)相连,所述套筒(1)的外表面圆周安装有第二气囊(28),所述第二气囊(28)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导管(2),所述顶杆(22)的外表面圆周设有第一气囊(4),所述第一气囊(4)的右侧表面设有第二导管(3),所述第一气囊(4)通过第二导管(3)与第二气囊(28)相连,所述第二气囊(28)的下部设有第三导管(6),所述第三导管(6)的右端设有第二单项阀(14),所述第二单项阀(14)的右端设有第一圆筒(10),所述第一圆筒(10)的下端设有第一单向阀(8),所述第一圆筒(10)的内部设有橡胶垫块(15),所述橡胶垫块(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西运郑金枝
申请(专利权)人:管西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