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翼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4289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医疗美容整形领域,提供了一种鼻翼撑开器,包括手柄、两个第一夹持部以及一个第二夹持部,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手柄的同一端部;所述两个第一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两侧,且所述两个第一夹持部分别向手柄下方弯曲并形成拉钩;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自由端的上方并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自由端勾住鼻翼内侧时抵靠在鼻翼的外侧,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为球形或球冠形。本鼻翼撑开器通过连接在手柄的同一端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对位置的设置,从而实现撑大鼻孔且使鼻孔呈现在手术医生的视野范围,有助于鼻子整形的成功率以及发现鼻孔中存在异物的机率。

Nasal alar distractor

The utility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cosmetology and plastic surgery, and provides a nose wing distractor, which comprises a handle, two first clamping parts and a second clamping part, and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same end of the handle; the two first clamping parts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and the two first clamping parts are respectively oriented. The lower part of the handle bends and forms a pull hook; the free end of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is located above the free end of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rests against the outer side of the nose wing when the free end of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hooks the inner side of the nose wing, and the free end of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is spherical or spherical. By sett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connected at the same end of the handle, the nasal alar propping device can enlarge the nostril and make the nostril present in the field of vision of the surgeon,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success rate of nose plastic and the probability of finding foreign bodies in the nostr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鼻翼撑开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整形美容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鼻翼撑开器。
技术介绍
在鼻子中塞进了一些异物或者在鼻子整形的过程中都会用到相关的鼻子撑开器械。现有技术与之相应的鼻翼撑开装置少之又少,在鼻翼整形过程中或鼻子中塞有异物面前,显得力不从心与不知所措。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鼻翼撑开器,该撑开工具手持手柄,通过第一支持部与第二支持部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撑开鼻翼,有助于手术的成功率。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鼻翼撑开器,包括手柄、两个第一夹持部以及一个第二夹持部,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手柄的同一端部;所述两个第一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两侧,且所述两个第一夹持部分别向手柄下方弯曲并形成拉钩;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自由端突出于手柄端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突出于手柄端部的长度;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自由端的上方并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自由端勾住鼻翼内侧时抵靠在鼻翼的外侧,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为球形或球冠形。在本技术的所述鼻翼撑开器中,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自由端突出于手柄端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突出于手柄端部的长度之差为0.5-1cm。在本技术的所述鼻翼撑开器中,所述手柄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的截面积;所述手柄上还设有防滑条纹。在本技术的所述鼻翼撑开器中,所述手柄的截面为圆形、椭圆或具有倒圆角的方形;所述两个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截面为圆形、椭圆或具有倒圆角的方形。在本技术的所述鼻翼撑开器中,所述手柄以及连接在手柄的同一端部上的两个第一夹持部以及一个第二夹持部为一体成型连接。在本技术的所述鼻翼撑开器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或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上设有硅胶。在本技术的所述鼻翼撑开器中,所述第一夹持部自由端的切线与第二夹持部自由端的切线平行;该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小为0°~90°。在本技术的所述鼻翼撑开器中,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的夹角大小为0°~60°。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接在手柄的同一端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对位置的设置,使得在第一夹持部的自由端勾住鼻翼内侧时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抵靠在鼻翼的外侧,从而实现撑大鼻孔且使鼻孔呈现在手术医生的视野范围,有助于鼻子整形的成功率以及发现鼻孔中存在异物的机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鼻翼撑开器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鼻翼撑开器的主视图。附图标记包括:1-手柄2-第一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鼻翼撑开器,包括手柄1、两个第一夹持部2以及一个第二夹持部3,且第一夹持部2以及第二夹持部3分别连接在手柄1的同一端部;两个第一夹持部2分别位于第二夹持部3两侧,且两个第一夹持部2分别向手柄1下方弯曲并形成拉钩。上述鼻翼撑开器的第一夹持部2的拉钩形状更有利于在鼻翼撑开动作中在不同方位都可以更好的先勾住鼻翼内侧,更好的找准施力点。在使用上述鼻翼撑开器进行鼻翼撑开的过程中,第二夹持部3的自由端位于第一夹持部2的自由端的上方并在第一夹持部2的自由端勾住鼻翼内侧时抵靠在鼻翼的外侧。在为避免第二夹持部3对鼻翼外侧造成损伤,可使第二夹持部3的自由端为球形或球冠形。为便于操作,上述第一夹持部2的自由端突出于手柄1端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夹持部3的自由端突出于手柄1端部的长度,且第一夹持部2的自由端突出于手柄1端部的长度d1与第二夹持部3的自由端突出于手柄1端部的长度d2之差在0.5-1cm之间。上述鼻翼撑开器使得手术医生可单手进行鼻翼撑开,并且为了使手术医生以适宜的力道完成手术过程以及便于两个第一夹持部2深入鼻翼的内侧,该手柄1的截面积大于第一夹持部2或第二夹持部3的截面积;手术医生在进行鼻子手术的过程中,长时间握持手柄1,手腕会没有力度以及手术医生紧张或其周围的温度较高会使手术医生手心产生汗液,导致其握在手中的手柄1发生打滑等原因,都会影响手术的过程,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产生,手柄1上还设有防滑条纹。为了使手柄1以及连接在手柄1同一端的两个第一夹持部2与一个第二夹持部2美观大方、方便手术医生对该鼻翼撑开器手柄1的握持以及第一夹持部2自由端与第二夹持部3自由端更舒适地贴合在鼻翼内外侧,该手柄1的截面为圆形、椭圆或具有倒圆角的方形;两个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的截面为圆形、椭圆或具有倒圆角的方形。具体地,为了使该鼻翼撑开器方便生产制造,降低生产成本与加快生产效率,手柄1以及连接在手柄1的同一端部上的两个第一夹持部2以及一个第二夹持部3为一体成型连接。为了使第一夹持部2和/或第二夹持部3自由端更舒服地夹持到鼻翼内外侧且防止尖锐的金属自由端在手柄1使鼻翼撑大的过程中刺伤鼻翼内外侧,所以第一夹持部2和/或第二夹持部3的自由端上设有硅胶。作为优选的,第一夹持部2自由端的切线与第二夹持部3自由端的切线平行,其原因在于,不管是那种人群,其鼻翼不同部位的厚度大抵是相同的,该第一夹持部2自由端的切线与第二夹持部3自由端的切线平行的话,有利于第一夹持部2与第二夹持部3的自由端更好的夹持到鼻翼内外侧;更具体地,该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小为0°~90°,更有利于确定第一夹持部2自由端与第二夹持部3自由端切线对应切点的位置。根据不同人群鼻孔的大小不同,为了使不同人群进行鼻子整形或其他鼻孔手术活动中,使鼻孔的撑开效果更明显以及更有利于进行鼻孔手术,两个第一夹持部2之间的夹角大小优选为0°~60°。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方便标准化生产,可以确定两个第一夹持部2之间的夹角大小为15°、25°、35°或45°。其次,两个第一夹持部2之间的夹角大小不仅要根据鼻孔大小确定,还要根据两个第一夹持部2的长度大小以及第二夹持部3的长度大小等手术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定。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翼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两个第一夹持部以及一个第二夹持部,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手柄的同一端部;所述两个第一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两侧,且所述两个第一夹持部分别向手柄下方弯曲并形成拉钩;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自由端突出于手柄端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突出于手柄端部的长度;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自由端的上方并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自由端勾住鼻翼内侧时抵靠在鼻翼的外侧,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为球形或球冠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翼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两个第一夹持部以及一个第二夹持部,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手柄的同一端部;所述两个第一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两侧,且所述两个第一夹持部分别向手柄下方弯曲并形成拉钩;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自由端突出于手柄端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突出于手柄端部的长度;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自由端的上方并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自由端勾住鼻翼内侧时抵靠在鼻翼的外侧,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为球形或球冠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翼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自由端突出于手柄端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突出于手柄端部的长度之差为0.5-1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翼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截面积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颖赵胜有刘晓吉魏晓明韩柏宏王洋王纳胡海洋郑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中妍美容医院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