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式米饭炊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4184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杆式米饭炊焖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机壳、传送带、设置于机壳底部的加热装置、用于蒸饭的饭锅、设置于加热装置上端的蒸饭室和焖饭室、设置于蒸饭室两侧用于将饭锅从蒸饭室提升到焖饭室的提升装置,焖饭室内设置有履式传送装置,所述饭锅两侧设置有锅耳,蒸饭室内设置有连杆传送装置,连杆传送装置包括两根水平设置的支撑杆、设置于支撑杆两侧水平设置的两根第一连接杆、设置于第一支撑杆两端用于竖直转动第一连接杆的转动机构,第一连接杆与支撑杆平行,第一支撑杆转动的圆心处与支撑杆处于同一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使饭锅在蒸饭室内传送的更加稳定。

A connecting rod rice cook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ing rod type rice cooker and its technical scheme points are: the shell, conveyor belt, heating devic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rice cooker used for steaming rice, steaming room and steaming room arrang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heating device, lifting device arranged at both sides of the steaming room for lifting the rice cooker from the steaming room to the steaming room, and tracked conveyor device arranged in the steaming room. The two sides of the rice cooker are provided with pan ears, and the steaming room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rod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connecting rod transmission device includes two horizontally arranged supporting rods, two first connecting rods horizont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upporting rod, and a rotating mechanism for vertically rotating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t both ends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parallel to the supporting rod and the center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rotates. The position is in the same plane as the support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 that the rice cooker can be transmitted more stably in the steaming 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杆式米饭炊焖机
本申请涉及一种炊焖饭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杆式米饭炊焖机。
技术介绍
炊焖饭机适用于大型的快餐生产线。例如,部队、矿厂、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它将盛有米和水的饭锅放入传送机构,并通过炊焖饭机内部对米饭进行蒸煮,从而将米饭蒸熟。授权公告号为CN201520513513.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连续炊焖饭机。其包括饭锅、夹持装置、活动门、第一传送装置、翻转机构、电机、第二传送装置、燃烧装置、动力传输机构、蹄脚、主框架和传送带,所述活动门通过活动卡扣安装在主框架一侧;所述第一传送装置设置在主框架上;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第一传送装置一侧尾部;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主框架的底部;所述第二传送装置设置在主框架上,并位于第一传送装置的下端;所述活动门上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上设置的是传动带,所述第二传送装置上设置的是传动链;所述燃烧装置包括进气管道、自动点火装置和灶头;所述蹄脚底端设置有防滑垫片,该连续炊焖饭机的第二传送装置使用传送链传送,由于第二传送装置为传动链,传动链传送过程中,饭锅和传动链水平的摩擦力带动锅向前移动,当机壳内蒸汽过多时,可能由于锅与传动链条之间摩擦力小,导致饭锅在传动链上滑动,使得相邻的锅发生碰撞,从而导致锅反倒,影响蒸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杆式米饭炊焖机,其优点是使饭锅在蒸饭室内传送的更加稳定。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连杆式米饭炊焖机包括机壳、传送带、设置于机壳底部的加热装置、用于蒸饭的饭锅、设置于加热装置上方的蒸饭室和焖饭室、设置于蒸饭室两侧用于将饭锅从蒸饭室提升到焖饭室的提升装置,焖饭室内设置有履式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饭锅两侧设置有锅耳,蒸饭室内设置有连杆传送装置,连杆传送装置包括两根水平设置的支撑杆、于支撑杆两侧水平设置的两根第一连接杆、设置于第一支撑杆两端用于竖直转动第一连接杆的转动机构,第一连接杆与支撑杆平行,第一支撑杆转动的圆心处与支撑杆处于同一平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启动转动机构,带动第一连接杆竖直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杆竖直的支撑起饭锅的锅耳,并顺时针的将饭锅平稳的移动,当转动到支撑杆时,并竖直的将饭锅搭接在两侧的支撑杆上,在移动的过程中,饭锅的锅口一直保持竖直向上的方向,使饭锅在移动的过程中一直受竖直的力移动,从而不会翻锅,增加了饭锅移动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第一支撑杆两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杆和与机壳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一转动杆与支撑杆的转动部位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有转动机构从而给第一连接杆提供了竖直转动的动力,才能实现竖直向上托起饭锅,竖直向下将饭锅放在支撑杆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焖饭室包括上下排列的第一焖饭室和第二焖饭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焖饭室设为两个,使米饭在蒸煮完能够充分的焖煮,使米饭口感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壳的内部设置有隔离提升装置的隔热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机壳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竖直的隔热板,将提升装置和加热装置分开,使机壳内分为加热区和非加热区,从而减少热量扩散到提升装置所在的非加热区,从而影响非加热区的结构过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壳内底端的波浪形的加热管、设置于加热管上部的若干矩形的加热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管设置成波浪形使加热管散发的热量更加均匀,加热板的设置将加热管散发的热量快速的传导到饭锅的下端,从而实现快速蒸煮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壳内底端的第二电机、设置与第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螺杆、设置于螺杆一侧并与机壳底面固定连接的限位柱、被螺杆和限位柱同时贯穿的限位板、设置于限位板靠近加热区的端面两侧并与限位板固定连接的传送机构,螺杆和限位柱通过螺纹连接,在加热区和第一提升装置之间设置有支撑座并与机壳固定连接,在支撑座上端面的中心处设置有重力传感器,所述第二点机响应重力传感器工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重力传感器被触发时,使第二电机启动,带动螺杆转动,使限位板在限位柱的限制下,从下往上运动,限位板所固定的传送机构支撑起锅耳,从而带动饭锅平稳升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两个水平设置的卡板、设置于两个卡板之间两端的主动轮和从动轮、设置于两个卡板之间若干个支撑滚轮、与卡板固定连接的第三电机、套接在主动轮、从动轮和若干支撑滚轮周面的第一传送履带,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动轮、从动轮和若干个支撑滚轮对锅耳起到了支撑作用,并在第三电机的启动下带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送履带转动,饭锅也随着在第一传送履带上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焖饭室和第二焖饭室内设置有履式传送装置,履式传送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壳两侧之间并与机壳转动连接的主动轴、从动轴和若干支撑轮、与机壳固定连接的第四电机和套接在主动轴、从动轴和若干支撑轮的耐热带,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轴固定连接,耐热带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饭锅放置在履式传送装置上可实现饭锅在第一焖饭室或第二焖饭室的焖煮,并且耐热板上开有若干通孔,使加热装置散发的热量更快的在第一焖饭室或第二焖饭室传播,从而达到对米饭进行焖煮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履式传送装置和第一提升装置之间设置有过度机构,过度机构包括穿设于机壳两端面水平设置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杆、设置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两侧背离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与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的端部同侧与两个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与机壳固定连接的第五电机,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述传送机构工作完毕后,饭锅会从第一传送履带移动到过度机构的第二连接杆上,此时饭锅的锅口竖直向上放置,启动第五电机,从而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杆水平转动,饭锅会随着第二转动杆支撑移动到履式传送装置上,并随着第一转动轴转动过程中使饭锅放在履式传送装置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稳定性强,由于饭锅被第一支撑杆竖直撑起竖直放下从而达到向一个方向移动的效果,饭锅的移动并不受横向的摩擦力驱动他移动,在加热区内,受温度湿度的影响,会使摩擦力不稳定,从而影响饭锅的移动,所以采用连杆传送装置可增加传送饭锅的稳定性;二、口感佳,由于本米饭吹焖机设置有两个上下排布的焖饭室,所以其焖饭室的温度有所差异,使饭锅在传送的过程中,充分的进行焖煮,从而将多余的水分蒸煮掉,使米饭内水量平衡,口感更佳;三、易于维护,由于提升装置采用丝杠的设计,结构简单,而且能够高效的将饭锅从蒸饭室提升到焖饭室,即使出现问题也易于排查。附图说明图1是米饭炊焖机的轴测图;图2是米饭炊焖机的机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细节A放大图;图4是为体现米饭炊焖机的加热装置、连杆传送装置34和第一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细节B放大图。图中,1、传送带;2、饭锅;21、锅耳;3、机壳;31、隔热板;32、第一输热板;33、第二输热板;34、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杆式米饭炊焖机包括机壳(3)、传送带(1)、设置于机壳(3)底部的加热装置(35)、用于蒸饭的饭锅(2)、设置于加热装置(35)上方的蒸饭室(6)和焖饭室、设置于蒸饭室(6)两侧用于将饭锅(2)从蒸饭室(6)提升到焖饭室的提升装置,焖饭室内设置有履式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饭锅(2)两侧设置有锅耳(21),蒸饭室(6)内设置有连杆传送装置(34),连杆传送装置(34)包括两根水平设置的支撑杆(341)、于支撑杆(341)两侧水平设置的两根第一连接杆(343)、设置于第一支撑杆(341)两端用于竖直转动第一连接杆(343)的转动机构,第一连接杆(343)与支撑杆(341)平行,第一支撑杆(341)转动的圆心处与支撑杆(341)处于同一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式米饭炊焖机包括机壳(3)、传送带(1)、设置于机壳(3)底部的加热装置(35)、用于蒸饭的饭锅(2)、设置于加热装置(35)上方的蒸饭室(6)和焖饭室、设置于蒸饭室(6)两侧用于将饭锅(2)从蒸饭室(6)提升到焖饭室的提升装置,焖饭室内设置有履式传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饭锅(2)两侧设置有锅耳(21),蒸饭室(6)内设置有连杆传送装置(34),连杆传送装置(34)包括两根水平设置的支撑杆(341)、于支撑杆(341)两侧水平设置的两根第一连接杆(343)、设置于第一支撑杆(341)两端用于竖直转动第一连接杆(343)的转动机构,第一连接杆(343)与支撑杆(341)平行,第一支撑杆(341)转动的圆心处与支撑杆(341)处于同一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式米饭炊焖机,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第一支撑杆(341)两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杆(342)和与机壳(3)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344),第一转动杆(342)的另一端与支撑杆(341)转动连接,第一电机(344)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一转动杆(342)与支撑杆(341)的转动部位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式米饭炊焖机,其特征是:所述焖饭室包括上下排列的第一焖饭室(7)和第二焖饭室(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式米饭炊焖机,其特征是:所述机壳(3)的内部设置有隔离提升装置的隔热板(3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式米饭炊焖机,其特征是:所述加热装置(35)包括设置于机壳(3)内底端的波浪形的加热管(351)、设置于加热管(351)上部的若干矩形的加热板(35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式米饭炊焖机,其特征是: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壳(3)内底端的第二电机(3610)、与第二电机(3610)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螺杆(3611)、设置于螺杆(3611)一侧并与机壳(3)底面固定连接的限位柱(3612)、被螺杆(3611)和限位柱(3612)同时贯穿的限位板(3613)、设置于限位板(3613)靠近加热区(4)的端面两侧并与限位板(3613)固定连接的传送机构(3614),螺杆(361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荣艳
申请(专利权)人:燕诚智能设备制造河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