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MAC filler based on NTA,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preparation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providing a matrix; constructing aldehyde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trix to obtain a matrix with aldehyde groups on the surface; converting aldehyde groups into alpha aminocarboxylic acid to obtain a matrix with alpha aminocarboxylic acid on the surface; constructing NTA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trix with alpha aminocarboxylic acid to obtain a matrix with NTA groups on the surface; and converting NTA groups into NTA groups on the surface. NTA-based IMAC fillers were prepared by chelating with transition metal ions. The above preparation method of IMAC filler based on NTA avoids the use of high-cost raw materials, and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is clean and the purification process is si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NTA的IMAC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填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NTA的IMAC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的概念最早由Porath等人在1975年提出,其原理是基于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的过渡金属离子如Zn2+、Cu2+、Ni2+、Co2+等与组氨酸残基、半胱氨酸残基的亲和作用来分离目的蛋白。在Porath等人的著作发表之后,IMAC技术被广泛用于各种蛋白质和多肽的纯化应用。至今,Porath等人研究的用于固定金属离子到固相载体上的螯合配体亚氨基二乙酸(IDA)仍然被很多IMAC商品所使用。在1987年,Hochuli等人专利技术了改进的金属螯合配体次氮基三乙酸(NTA),伴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重组蛋白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NTA配体的IMAC在纯化组氨酸标签(His-tagged)蛋白方面得到了很重要的应用。此外,Porath等人还专利技术了三羧甲基乙二胺(TED)作为新型的金属螯合配体。众所周知,广泛用于IMAC的金属离子为Ni2+,其周围共有六个配位点供配体结合。在上述三种金属螯合配体中,IDA是三齿配体,即可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NTA的IMAC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种基质;在所述基质的表面构建醛基,得到表面具有醛基的基质;将醛基转化为α‑氨基羧酸,得到表面具有α‑氨基羧酸的基质;在所述表面具有α‑氨基羧酸的基质的表面构建NTA基团,得到表面具有NTA基团的基质;以及将NTA基团与过渡金属离子螯合,得到基于NTA的IMAC填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NTA的IMAC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种基质;在所述基质的表面构建醛基,得到表面具有醛基的基质;将醛基转化为α-氨基羧酸,得到表面具有α-氨基羧酸的基质;在所述表面具有α-氨基羧酸的基质的表面构建NTA基团,得到表面具有NTA基团的基质;以及将NTA基团与过渡金属离子螯合,得到基于NTA的IMAC填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NTA的IMAC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为表面含有羟基的聚合物基质或者表面含有环氧基的聚合物基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NTA的IMAC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基质选自聚甲基丙烯酸酯微球和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NTA的IMAC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醛基转化为α-氨基羧酸的步骤为:通过相转移催化剂催化醛基与氯仿、氨气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将醛基转化为α-氨基羧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NTA的IMAC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醛基转化为α-氨基羧酸的步骤为:以每100g表面具有醛基的基质计,将表面具有醛基的基质置于反应容器中,加入100ml-120ml二氯甲烷和2.0g-2.5gTEBAC,搅拌并控制温度为0℃-4℃;向反应容器中通入氨气30min-40min,之后加入30g-35g氢氧化钾、7g-9g氯化锂和50mL-60mL浓氨水配成的溶液,搅拌并控制温度为0℃-4℃;继续通入氨气,滴加16g-20g氯仿和40mL-60mL二氯甲烷配成的溶液,控制滴加速度在1h-1.5h内滴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小林,丁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赛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