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头晕目眩的中药药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573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3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头晕目眩的中药药剂,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其配方包括:女贞子、桑椹子、川芎、墨旱莲、益母草、夏枯草、白芍、杜仲、黄芩、清半夏、灸甘草、泽泻、生薏仁,按质量配比其配方为:女贞子20~50份、桑椹子20~50份、川芎5~15份、墨旱莲10~30份、益母草10~30份、夏枯草20~30份、白芍10~20份、杜仲15~30份、黄芩5~20份、清半夏10~15份、灸甘草10~15份、泽泻9~13份、生薏仁6~9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治疗头晕目眩症状,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避免长期使用药物治病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且取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价格低廉,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

A Chinese medicine for dizzines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hinese medicine for dizziness,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ts formulations include: Ligustrum lucidum, mulberry seeds, Ligusticum chuanxiong, Eucommia ulmoides,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Pinellia ternata, moxibustion liquorice, alisma, raw Coix seed. The formulations are: Ligustrum lucidum 20-50, mulberry 20-50, Ligusticum Chuanxiong 5-15, Dry Lotus murensis 10. Thirty copies, 10-30 copies of Leonurus heterophyllus, 20-30 copies of Prunella vulgaris, 10-20 copies of Paeonia lactiflora, 15-30 copies of Eucommia ulmoides, 5-20 copie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10-15 copies of Pinellia ternata, 10-15 copies of liquorice moxibustion, 9-13 copies of Alisma Alismatis, 6-9 Coptis chinensis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treat dizziness and dizziness symptoms. In addition, the invention can avoid various side effects and dependence caused by long-term use of drugs to treat diseases, and the raw material is common food in daily life, with low price. The pain can be eliminated in the process of enjoying delicious food, and the pain of injection, medication and even operation can be avo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头晕目眩的中药药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药剂
,具体为一种治疗头晕目眩的中药药剂。
技术介绍
源于《黄帝内经》的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受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的阐发,后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到明清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可以概括为以健康为核心,包括(1)无病养生、防患未然;(2)欲病救萌、防微杜渐;(3)已病早治、防其传变;(4)病后调摄、防止复发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人们常提及的亚健康状态既属于“治未病”的“无病养生、防患未然”的范围。中医学对于“治未病”的常见措施有调摄情志、合理食疗、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传统保健、针灸推拿和中药疗法。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食疗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高级均衡营养素能增强细胞营养代谢功能,使细胞获得了强大的能量;同时能激活细胞健康免疫基因,使细胞免疫活性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成倍增加;能使免疫细胞有能力释放大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病毒,直接中和清除被细胞吸收的物理化学物质;强壮的免疫细胞可直接吞噬病死的细胞和废弃的代谢物,帮助功能低下的细胞恢复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头晕为常见病,一般是由高血压、颈椎病、脑供血不足以及美尼尔症引起。有些患者还伴有头疼症状,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对上述病症的治疗国内常采用“眩晕停”。虽然,“眩晕停”能够有效缓解眩晕症状,但是患者服用后多会出现头脑不清醒的副作用。有的治疗药物主要侧重于止痛,对头痛暂时起到抑制作用,但是也不能治本,根除引起的病源,因而疗效不好,久治不愈。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头晕目眩的中药药剂,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治疗头晕目眩的中药药剂,其配方包括:女贞子、桑椹子、川芎、墨旱莲、益母草、夏枯草、白芍、杜仲、黄芩、清半夏、灸甘草、泽泻、生薏仁,按质量配比其配方为:女贞子20~50份、桑椹子20~50份、川芎5~15份、墨旱莲10~30份、益母草10~30份、夏枯草20~30份、白芍10~20份、杜仲15~30份、黄芩5~20份、清半夏10~15份、灸甘草10~15份、泽泻9~13份、生薏仁6~9份。所述中药药剂使用方法为:将女贞子、桑椹子、川芎、墨旱莲、益母草、夏枯草、白芍、杜仲、黄芩、清半夏、灸甘草、泽泻,生薏仁按比例加入水中,煎汤温服。所述中药药剂按质量配比其配方为:女贞子30份、桑椹子30份、川芎9份、墨旱莲15份、益母草15份、夏枯草20份、白芍10份、杜仲15份、黄芩5份、清半夏10份、灸甘草10份、泽泻9份、生薏仁6份。所述中药药剂按质量配比其配方为:女贞子30份、桑椹子30份、川芎9份、墨旱莲15份、益母草15份、夏枯草20份、白芍20份、杜仲30份、黄芩20份、清半夏15份、灸甘草15份、泽泻13份、生薏仁9份。所述的制剂为口服制剂。所述的口服制剂为汤剂。所述一种治疗头晕目眩的中药药剂煎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处方所述重量份数称取各味原料药;2)将上述各味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面,浸泡30分钟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续煎30分钟,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过滤,得到汤剂。本专利技术所用到的原料药可从普通中药店购买得到,其规格符合国家中药材标准即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处方所述重量份数称取各味原料药;2)将上述各味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面,浸泡30分钟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续煎30分钟,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过滤,得到汤剂。1、药理分析:女贞子:能镇咳缓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有强心利尿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对于因化疗或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使其增高的作用;对大鼠肝、肾、心、脑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桑椹子: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主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癥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墨旱莲:性寒,味甘、酸;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阴虚血热、吐血、血衄、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益母草:味苦、微辣,气臭,性凉;清火解毒,杀虫止痒,利水消肿,调经活血;主治“兵洞烘洞飞暖”(皮肤瘙件、斑疹,疥癣,湿疹),“拢泵”(水肿),“拢牛”(小便热涩疼痛),“纳勒冒沙么”(月经失调,痛经,经闭)。夏枯草:苦、辛,寒。清火明目,治目赤肿痛、头痛;清肝火、降血压,治高血压病;散结消肿,治凛痈、瘦瘤、乳痈肿痛。白芍:苦酸,凉。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杜仲:甘微辛,温。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肢体痪弱,遗精,滑精,五更泄泻,虚劳,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动不安,胎漏欲堕,胎水肿满,滑胎,高血压。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疽,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蛆,痈肿疮毒,胎动不安。清半夏:味辛;性温;有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止咳药;清热燥湿药;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灸甘草:甘;平,脾;胃;心;肺经,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补益药;润肺药;主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通淋,利水药;渗湿利尿药;主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生薏仁:甘;淡;微寒,脾;肺;肾经,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利水药;渗湿利尿药;主治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2、用法与用量:本专利技术药物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以及病人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使用指导:汤剂:一天一剂,晚饭后服用。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1、长期使用药物治病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且还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而食疗相对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2、食疗使用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价格低廉,让我们在日常用餐中便可达到调理的目的;3、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工作流程、使用方法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治疗头晕目眩的中药药剂,其配方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头晕目眩的中药药剂,其配方包括:女贞子、桑椹子、川芎、墨旱莲、益母草、夏枯草、白芍、杜仲、黄芩、清半夏、灸甘草、泽泻、生薏仁,其特征在于:按质量配比其配方为:女贞子20~50份、桑椹子20~50份、川芎5~15份、墨旱莲10~30份、益母草10~30份、夏枯草20~30份、白芍10~20份、杜仲15~30份、黄芩5~20份、清半夏 10~15 份、灸甘草 10~15 份、泽泻9~13份、生薏仁6~9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头晕目眩的中药药剂,其配方包括:女贞子、桑椹子、川芎、墨旱莲、益母草、夏枯草、白芍、杜仲、黄芩、清半夏、灸甘草、泽泻、生薏仁,其特征在于:按质量配比其配方为:女贞子20~50份、桑椹子20~50份、川芎5~15份、墨旱莲10~30份、益母草10~30份、夏枯草20~30份、白芍10~20份、杜仲15~30份、黄芩5~20份、清半夏10~15份、灸甘草10~15份、泽泻9~13份、生薏仁6~9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头晕目眩的中药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药剂按质量配比其配方为:女贞子30份、桑椹子30份、川芎9份、墨旱莲15份、益母草15份、夏枯草20份、白芍10份、杜仲15份、黄芩5份、清半夏10份、灸甘草10份、泽泻9份、生薏仁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伟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鸣桐环保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