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568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3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荆芥6份、僵蚕6份、蝉衣3份、地肤子9份、玄参9份、白附子3份、紫草6份、连翘9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安全有效治疗荨麻疹。

A Chinese medicine for urticaria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ing urticaria, which is prepared from raw materials of the following weight ratios: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6, Bombyx Batryticatus 6, Cicada garment 3, Skullcap 9, Radix Scrophulariae 9, Aconitum alba 3, Lithospermum 6, Forsythia suspense 9. Clin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invention can treat urticaria safely and eff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
技术介绍
定义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疹块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荨麻疹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期不超过1个月者为急性荨麻疹,病期超过1个月或反复发作者称慢性荨麻疹。中医学称之为风疹。以瘙痒异常,皮肤上出现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风团为主症,皮肤划痕试验阳性,消退后无皮肤色素改变。多由风邪外袭,遏于肌肤,蕴于血分,或因嗜食膏粱厚味、鱼虾之类致胃肠积热、内不能泄,外不能宣,郁于肌肤而发病本专利技术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荆芥【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性味】辛,微温。【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用法用量】4.5~9g。僵蚕【来源】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moriLinnaeus.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幼虫干燥体。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性味】咸、辛,平。【归经】归肝、肺、胃经。【功能主治】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用法用量】5~9g。蝉衣【来源】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pustulataFabricius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性味】甘,寒。【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用法用量】3~6g。地肤子【来源】本品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scoparia(L.)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用法用量】9~15g。玄参【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ningpoensisHemsl.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性味】甘、苦、咸,微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疠,白喉,痈肿疮毒。【用法用量】9~15g。【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白附子【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giganteumEngl.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性味】辛,温;有毒。【归经】归胃、肝经。【功能主治】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用法用量】一般炮制后用,3~6g。紫草【来源】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euchroma(Royle)Johnst.、紫草LithospermumerythrorhizonSieb.etZucc.或内蒙紫草ArnebiaguttataBun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味】甘、咸,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用法用量】5~9g。连翘【来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肺、心、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用法用量】6~15g。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荨麻疹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荆芥6份、僵蚕6份、蝉衣3份、地肤子9份、玄参9份、白附子3份、紫草6份、连翘9份。专利技术人认为荨麻疹由风邪外袭,遏于肌肤,蕴于血分,或因嗜食膏粱厚味、鱼虾之类致胃肠积热、内不能泄,外不能宣,郁于肌肤而发病属血热兼风,治宜清血祛风。故组配本方。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一般资料专利技术人2010年8月~2013年2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荨麻疹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8.6岁,病程1~3年;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7.9岁,病程1~3年。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症状评估和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以及停药4周后,按4级评分法分别对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见表1。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指数≥90%为痊愈;90%>疗效指数≥60%为显效;60%>疗效指数≥30%为有效;疗效指数<30%为无效。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本专利技术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煎剂,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410),按照其说明书服用。5、治疗结果见表1和表2。可见,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荨麻疹,具有推广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1称取:荆芥6克、僵蚕6克、蝉衣3克、地肤子9克、玄参9克、白附子3克、紫草6克、连翘9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用于治疗荨麻疹。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具体实施例2称取:荆芥6克、僵蚕6克、蝉衣3克、地肤子9克、玄参9克、白附子3克、紫草6克、连翘9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用于治疗荨麻疹。口服,每日服用一次。具体实施例3称取:荆芥6克、僵蚕6克、蝉衣3克、地肤子9克、玄参9克、白附子3克、紫草6克、连翘9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用于治疗荨麻疹。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荆芥6份、僵蚕6份、蝉衣3份、地肤子9份、玄参9份、白附子3份、紫草6份、连翘9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岭云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鸣桐环保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