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淤积装置及防淤积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3309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3:59
一种防淤积装置及防淤积方法,防淤积装置包括若干个依次嵌套的可漂浮于水上的箱体,相邻箱体之间通过卡合结构连接,这些箱体在水浮力的作用下收缩并漂浮于水面,待放入重量适当的配重物后伸展并沉入水下;在利用防淤积装置防止水下区域产生沉积时,先在水下区域的深水区沉入防淤积装置,然后在浅水过渡区由内向外逐渐沉入防淤积装置,直至整个水下区域被填满,从而避免水中的泥沙进入水下区域,有效避免水下区域变浅。通过该防淤积装置及防淤积方法,有效避免泥沙进入而导致水下区域变浅,极大地降低了清理泥沙的需要,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An Anti-sil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An anti-siltation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preventing siltation include several successively nested floating boxes connected by a clamping structure. Under the action of water buoyancy, these boxes shrink and float on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and then extend and sink into the water after putting appropriate weights. When using the anti-siltation device to prevent sedimentation in the underwater area, the first step is to use the anti-siltation device to prevent sedimentation in the underwater area. In the deep water area of the underwater area, the anti-siltation device is sunk gradually from inside to outside in the shallow water transition area until the whole underwater area is filled up, thus avoiding the sediment from the water into the underwater area and effectively avoiding the shallowing of the underwater area. Through the anti-siltation device and the anti-siltation method, the shallowing of underwater area caused by sediment entry is effectively avoided, the need for cleaning up sediment is greatly reduced, the work efficiency is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淤积装置及防淤积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港口工程、船舶制造工程、水运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如江河湖海、港口、码头、船坞、航槽、水闸、水库等水下易被泥沙淤积的区域中使用的设施,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水下区域产生淤积的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防止淤积发生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船舶的建造和维护工作中,需要将船舶停靠于水深足够的水域内,如码头、船坞或沉坞坑,这些水域下方的河床/海床,即水下区域,随着水流以及泥沙的流动可能因泥沙淤积而导致水深变小,从而导致这些水域无法再适合使用。以沉坞坑为例,沉坞坑是指江河湖海中由于水深不够,而通过挖深河床或海床所形成的深坑。如图1所示为沉坞坑的断面示意图,沉坞坑主要通过对水下的河床进行挖掘而形成,包括中部的深水区和位于深水区四周的浅水过渡区,深水区的底部平坦,浅水过渡区为斜面或弧面并从深水区延伸至河床表面(即沉坞坑的顶面),其中,深水区是沉坞坑的主要工作区域。沉坞坑从深水区采用分段缓坡形式逐渐过渡到河床而形成浅水过渡区,可以减少泥沙塌落的风险。但随着沉坞坑的使用,沉坞坑周边河床范围内的泥沙依然会在水流的带动下逐渐沉积于沉坞坑内,且沉积于沉坞坑内的泥沙很难随水流再被带离,由此造成沉坞坑因淤积而变浅,最终导致沉坞坑因水深不够而无法满足使用要求。除了沉坞坑之外,在港口、码头的港池、停泊水域、船坞的坞首、坞门和坞室、航道的航槽、水闸闸门水域及上游和下游水道、水库的库区等水下区域都面临类似的淤积问题。为解决这些水下区域的淤积问题,需要定期或在沉坞坑或其它坑、门、室、槽、池、水道或库区产生淤积后进行清理。现有的清理办法为疏浚法,即通过重新挖掘、抽吸来清理淤积的泥沙,疏浚泥沙工时长、成本高昂且会带来水体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泥沙淤积的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防止产生泥沙淤积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淤积装置,包括若干个依次嵌套的可漂浮于水上的箱体;所述的箱体包括顶箱、底箱和若干个内箱,顶箱和所有内箱的底部均开口,所有内箱尺寸不一并通过底部的开口依次套于底箱之外,顶箱通过其底部开口套于最外层的内箱之外,相邻箱体之间可沿箱体内壁相对移动,且相邻箱体之间装有防止相互脱落的卡合结构;顶箱、内箱和底箱的顶部沿同一垂直方向设有可放入物品的顶孔,底箱的底部还设有底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淤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水下区域上方的水面处设置若干个防淤积装置,且各防淤积装置可伸展的最大长度大于水下区域的相应位置处的深度,同时,利用连接机构将相邻防淤积装置相互连接为一体;B、将重量适当的配重物从各个防淤积装置的顶孔放入防淤积装置内,使各防淤积装置伸展且底箱的底部与水下区域的底部相接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淤积装置及防淤积方法,顶箱、底箱和内箱均可漂浮于水面之上,箱体内部放入配重物之后也可以沉入水下;另外,防淤积装置可以仅仅设置顶箱和底箱,而不设置内箱,也可以将顶箱和底箱相互固定成为一个整体,形成单一箱体结构,还可以在顶箱与底箱之间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内箱,其具体数量可视需要而选择,以满足工作所需的同时减小装置体积和生产、维护成本。在放入配重物之前,所有箱体均漂浮于水面之上,当需要使用该防淤积装置以防止水下区域淤积时,将重量足够的配重物通过顶箱顶部的顶孔放入顶箱内,而因内箱的顶孔与顶箱的顶孔位于同一垂直方向,放入的配重物将依次穿过顶箱和所有内箱而进入底箱内部,最后受到底箱底板的承托而停留于底箱内;此后,配重物带动底箱向水下沉,然后又通过箱体之间的卡合结构依次带动内箱、顶箱随底箱向水下沉,直至底箱的底部沉至水下区域的底部;此时,防淤积装置保持于当前状态,且装置的相邻箱体之间通过开合结构始终保持为一体。在水下区域全部或部分闲置时,将多个防淤积装置放于水下区域上方的水面上,这些防淤积装置通过连接机构相互连接并铺满水下区域的闲置范围,然后将配重物放入各个防淤积装置内,使这些防淤积装置将水下区域的闲置部分充填,同时防淤积装置的顶箱全部或部分凸出于水下区域的顶面,从而避免水中的泥沙进入水下区域的可能淤积区域,避免水下区域变浅;当水下区域已填充部分需要重新投入使用时,将对应水域内充填的各个防淤积装置内的配重物取出,这些防淤积装置即在浮力作用下收缩并重新浮上水面,最后将这些防淤积装置移出水下区域待使用水域的水面,水下区域即可进行正常的工作状态。通过该防淤积装置及防淤积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泥沙进入水下区域而导致水下区域泥沙淤积变浅,极大地降低了清理水下区域的需要,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另外,防淤积装置结构极为简单,但其作用明显,同时生产成本低廉、工作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都极高,且其收缩后形成箱式外形,无论是存放还是运输都极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沉坞坑的水下易淤积区域的断面示意图。图2是防淤积装置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防淤积装置的伸展使用状态三维立体示意图。图4是相邻箱体之间卡合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顶箱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其中一个实施例沉坞坑水下区域深水区上方水面投放防淤积装置放置重物后的初始状态断面示意图。图7是其中一个实施例防淤积装置沉入沉坞坑深水区的工作状态断面示意图。图8是其中一个实施例沉坞坑浅水过渡区最内侧投放防淤积装置的初始状态断面示意图。图9是其中一个实施例沉坞坑浅水过渡区中段投放防淤积装置的初始状态断面示意图。图10是其中一个实施例沉坞坑整个水下区域被防淤积装置完全充填后的工作状态断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一种防淤积装置,包括若干个依次嵌套的可漂浮于水上的箱体;所述的箱体包括顶箱1、底箱2和若干个内箱3,顶箱和所有内箱的底部均开口,所有内箱尺寸不一并通过底部的开口依次套于底箱之外,顶箱通过其底部开口套于最外层的内箱之外,相邻箱体之间可沿箱体内壁相对移动,且相邻箱体之间装有防止相互脱落的卡合结构;顶箱、内箱和底箱的顶部沿同一垂直方向设有可放入物品的顶孔5,底箱的底部还设有底板6。顶箱、底箱和内箱均可漂浮于水面之上,箱体内部放入配重物之后也可以沉入水下;另外,防淤积装置可以仅仅设置顶箱和底箱,而不设置内箱,也可以将顶箱和底箱相互固定成为一个整体,形成单一箱体结构,还可以在顶箱与底箱之间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内箱,其具体数量可视需要而选择,以满足工作所需的同时减小装置体积和生产、维护成本。在放入配重物之前,所有箱体均漂浮于水面之上,当需要使用该防淤积装置以防止水下区域淤积时,将重量足够的配重物通过顶箱顶部的顶孔放入顶箱内,而因内箱的顶孔与顶箱的顶孔位于同一垂直方向,放入的配重物将依次穿过顶箱和所有内箱而进入底箱内部,最后受到底箱底板的承托而停留于底箱内;此后,配重物带动底箱向水下沉,然后又通过箱体之间的卡合结构依次带动内箱、顶箱随底箱向水下沉,直至底箱的底部沉至水下区域的底部;此时,防淤积装置保持于当前状态,且装置的相邻箱体之间通过开合结构始终保持为一体。所述的防淤积装置,底箱2的底部形状水平或与其充填区域底壁的形状相适应。当底箱沉至水下区域深水区或浅水过渡区的底部时,底箱可对相应的底部形成覆盖,避免泥沙进入水下区域。所述的防淤积装置,卡合结构包括从内层箱体外壁延伸而出的卡块7,和从外层箱体内壁延伸而出挡块8,且挡块至少部分位于卡块垂直方向的下方,在放入配重物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淤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依次嵌套的可漂浮于水上的箱体;所述的箱体包括顶箱(1)和底箱(2),顶箱的底部开口并将底箱套于内部,顶箱和底箱之间可沿箱体内壁相对移动,且顶箱和底箱之间装有防止相互脱落的卡合结构;顶箱和底箱的顶部沿同一垂直方向设有可放入物品的顶孔(5),底箱的底部还设有底板(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淤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依次嵌套的可漂浮于水上的箱体;所述的箱体包括顶箱(1)和底箱(2),顶箱的底部开口并将底箱套于内部,顶箱和底箱之间可沿箱体内壁相对移动,且顶箱和底箱之间装有防止相互脱落的卡合结构;顶箱和底箱的顶部沿同一垂直方向设有可放入物品的顶孔(5),底箱的底部还设有底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淤积装置,其特征在于:顶箱(1)和底箱(2)相互固定为一整体。3.一种防淤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依次嵌套的可漂浮于水上的箱体;所述的箱体包括顶箱(1)、底箱(2)和若干个内箱(3),顶箱和所有内箱的底部均开口,所有内箱尺寸不一并通过底部的开口依次套于底箱之外,顶箱通过其底部开口套于最外层的内箱之外,相邻箱体之间可沿箱体内壁相对移动,且相邻箱体之间装有防止相互脱落的卡合结构;顶箱、内箱和底箱的顶部沿同一垂直方向设有可放入物品的顶孔(5),底箱的底部还设有底板(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淤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底箱(2)的底部形状水平或与其充填区域底壁的形状相适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淤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卡合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诚梁燕彭石王世俊侯堋王其松刘晓建朱小伟王建平陈奕芬黄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