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259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彩色镜头装置、红外镜头装置、可见光补光灯、红外补光灯、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多层堆叠基板,多层堆叠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彩色镜头装置、红外镜头装置、可见光补光灯、红外补光灯、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固定在第一表面上,彩色镜头装置与红外镜头装置平行设置,可见光补光灯靠近彩色镜头装置,红外补光灯靠近红外镜头装置,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设置在第一表面的两端边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两镜头之间距离为17mm可以兼容所有3D识别算法,可以日夜双用,可搭配无畸变镜头,畸变率小于或等于10%,且小型化,可视角度在70度‑115度。

A 3D Dual Camera Recognition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3D dual camera recognition module, including a color lens device, an infrared lens device, a visible light compensation lamp, an infrared light compensation lamp, a first interface, a second interface and a multi-layer stacked substrate. The multi-layer stacked substrate has a first surface and a second surface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surface, and a color lens device, an infrared lens device, a visible light compensation lamp and an infrared light compensation lamp. The first interface and the second interface are fixed on the first surface respectively. The color lens device is arranged parallel to the infrared lens device. The visible light compensation lamp is near the color lens device, and the infrared light compensation lamp is near the infrared lens device. The first interface and the second interfac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surface. The 3D dual camera recognition modul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compatible with all 3D recognition algorithms with a distance of 17 mm between two lenses, can be used day and night, can be matched with non-distortion lenses, the distortion rat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10%, and is miniaturized, and the visual angle is between 70 degrees and 115 degre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
本技术涉及摄像头
,具体涉及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
技术介绍
摄像头是一种图像输入设备,计算机,车载等用户终端上都配置有摄像头,现有的双摄像头基本为单补光或无补光,或者补光设备设置在设备的外部(即单独有一个补光设备),而且现有的用在非手机领域中的双摄像头,如AI人工智能、门禁、汽车等,均具有体积大,占用空间较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来解决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包括彩色镜头装置、红外镜头装置、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多层堆叠基板,所述多层堆叠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所述彩色镜头装置、红外镜头装置、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彩色镜头装置与所述红外镜头装置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两端边沿。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彩色镜头装置包括第一对焦马达、第一镜头和第一滤光片,所述第一对焦马达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镜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上端,所述第一滤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下端。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红外镜头装置包括第二对焦马达、第二镜头和第二滤光片,所述第二对焦马达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镜头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上端,所述第二滤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下端。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可见光补光灯和红外补光灯,可见光补光灯和红外补光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可见光补光灯靠近所述彩色镜头装置,所述红外补光灯靠近所述红外镜头装置。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层堆叠基板从上往下依次分为固定层、至少一层线路连接层、绝缘层,所述固定层上设有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影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第二影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在所述线路连接层中设有多条连接线路,所述第一影像传感器和第二影像传感器通过所述连接线路连通。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层上设有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的三个第一连接孔和三个第二连接孔,所述可见光补光灯具有三个第一灯筒、三个第一灯头、三个第一发光芯片,所述第一灯筒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灯筒罩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上,所述第一灯头嵌设在所述第一灯筒的上端,所述第一发光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灯筒内,并且通过电线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线路连接层连接,所述红外补光灯具有三个第二灯筒、三个第二灯头、三个第二发光芯片,所述第二灯筒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灯筒罩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孔上,所述第二灯头嵌设在所述第二灯筒的上端,所述第二发光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二灯筒内,并且通过电线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线路连接层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灯筒具有第一球状端和第一凹槽端,所述第一球状端和第一凹槽端相互配合,所述第二灯筒具有第二球状端和第二凹槽端,所述第二球状端和第二凹槽端相互配合。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与所述连接线路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为USB协议接口。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彩色镜头装置的中心与所述红外镜头装置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7mm,所述彩色镜头装置的中心至所述可见光补光灯的中心的距离为119mm,所述红外镜头装置的中心至所述红外补光灯的中心的距离为119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其优点如下:两镜头之间距离为17mm可以兼容所有3D识别算法,可以日夜双用,可搭配无畸变镜头,畸变率小于或等于10%,且小型化,可视角度在70度-115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中的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彩色镜头装置、11为第一对焦马达、12为第一镜头、2为红外镜头装置、21为第二对焦马达、22为第二镜头、3为可见光补光灯、31为第一灯筒、32为第一灯头、4为红外补光灯、41为第二灯筒、42为第二灯头、5为第一接口、6为第二接口、7为多层堆叠基板、71为第一表面、72为第二表面。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其包括:彩色镜头装置1、红外镜头装置2、可见光补光灯3、红外补光灯4、第一接口5、第二接口6和多层堆叠基板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其次,本技术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中的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为了便于理解,将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分成彩色镜头装置1、红外镜头装置2、可见光补光灯3、红外补光灯4、第一接口5、第二接口6和多层堆叠基板7这七个部分,下面分别介绍上述结构。请继续参阅图1并结合图2,为了便于理解,将多层堆叠基板7的上表面称为第一表面71,将下表面称为第二表面72,彩色镜头装置1、红外镜头装置2、可见光补光灯3、红外补光灯4、第一接口5和第二接口6分别固定在第一表面71上,彩色镜头装置1与红外镜头装置2平行设置,彩色镜头装置1用于彩色图像的拍摄,彩色镜头装置1包括第一对焦马达11、第一镜头12和第一滤光片(未图示),第一对焦马达11具有第一通孔(未图示),第一镜头12设置在第一通孔的上端,第一滤光片设置在第一通孔的下端,第一滤光片的作用是过滤掉红外光的部分,解决拍照发红的问题,红外镜头装置2包括第二对焦马达21、第二镜头22和第二滤光片(未图示),第二对焦马达21具有第二通孔(未图示),第二镜头22设置在第二通孔的上端,第二滤光片设置在第二通孔的下端,第二滤光片的作用是过滤掉红外光的部分,解决拍照发红的问题。彩色镜头装置1的中心与红外镜头装置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7mm,可以兼容所有3D识别算法。可见光补光灯3靠近彩色镜头装置1,用于给彩色镜头装置1补光,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其特征是:包括彩色镜头装置、红外镜头装置、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多层堆叠基板,所述多层堆叠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所述彩色镜头装置、红外镜头装置、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彩色镜头装置与所述红外镜头装置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两端边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其特征是:包括彩色镜头装置、红外镜头装置、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多层堆叠基板,所述多层堆叠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所述彩色镜头装置、红外镜头装置、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彩色镜头装置与所述红外镜头装置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两端边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其特征是:所述彩色镜头装置包括第一对焦马达、第一镜头和第一滤光片,所述第一对焦马达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镜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上端,所述第一滤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下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其特征是:所述红外镜头装置包括第二对焦马达、第二镜头和第二滤光片,所述第二对焦马达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镜头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上端,所述第二滤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下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其特征是:还包括可见光补光灯和红外补光灯,可见光补光灯和红外补光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可见光补光灯靠近所述彩色镜头装置,所述红外补光灯靠近所述红外镜头装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3D双摄像头识别模组,其特征是:所述多层堆叠基板从上往下依次分为固定层、至少一层线路连接层、绝缘层,所述固定层上设有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影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第二影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在所述线路连接层中设有多条连接线路,所述第一影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祥礼陈立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晟芯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