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19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夹持机构、清洁机构、电机外壳以及电机主体,所述电机主体设置在电机外壳内部,所述电机外壳设置在夹持机构上端,所述清洁机构设置在电机外壳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板、连接杆、螺母、底座板、套管、金属散热板、盖板、U型限位板、拉杆、导向杆、微型吸盘以及护壳,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左顶杆、滑块、滑槽、右顶杆、L型连接架、滑动槽、滑动条、U型支撑架、连接板、定位板以及L型气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实现了夹持固定的功能,便于拆装,且散热效果好,提高了清洁效果,且便于搬运。

A Frameless Composit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rameless combin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which comprises a clamping mechanism, a cleaning mechanism, a motor housing and a motor body. The motor body is arranged inside the motor housing, the motor housing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clamping mechanism, the clean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motor housing, and the clamp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xing plate, a connecting rod, a nut, a base plate and a sleeve. The clean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left ejector, a slider, a sliding chute, a right ejector, an L-shaped connecting frame, a sliding chute, a sliding strip, a U-shaped supporting frame, a connecting plate, a positioning plate and an L-shaped airbag.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beneficial effects: realizing clamping and fix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good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improved cleaning effect and convenient hand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属于永磁同步电机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不便于拆装,且散热速度慢,散热效果低,现有的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在进行清洁时,清洁复杂,而且不便于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夹持机构、清洁机构、电机外壳以及电机主体,所述电机主体设置在电机外壳内部,且从电机外壳右端延伸出,所述电机外壳设置在夹持机构上端,所述清洁机构设置在电机外壳上,且清洁机构左端与夹持机构相接触,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板、连接杆、螺母、底座板、套管、金属散热板、盖板、U型限位板、拉杆、导向杆、微型吸盘以及护壳,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左顶杆、滑块、滑槽、右顶杆、L型连接架、滑动槽、滑动条、U型支撑架、连接板、定位板以及L型气囊。进一步地,在所述夹持机构中,所述固定板固定在底座板左边缘位置,所述连接杆滑动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螺母通过螺纹设置在连接杆环形侧面上,所述套管套装在连接杆环形侧面右端,且套管固定在护壳左端面中间位置,所述护壳环形侧面右部通过轴承与盖板相连接,所述盖板设置在电机外壳左端面,所述金属散热板镶嵌在护壳环形侧面,所述U型限位板固定在底座板右部,所述拉杆设置在U型限位板右侧,且设置在底座板上端面,所述导向杆固定在拉杆左端面,且导向杆滑动设置在U型限位板上,所述微型吸盘镶嵌固定在导向杆左端。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导向杆等距固定在拉杆左端面,所述U型限位板右端面等距加工有三个导向孔,且三个导向孔上均设置有导向杆,所述U型限位板上端通过螺纹设置有锁紧螺栓,且锁紧螺栓下端与导向杆相接触,在实际使用时,使用人员将电机外壳放置在U型限位板上,然后使用人员沿着导向孔向左移动导向杆,从而带动微型吸盘向左移动,从而对电机外壳进行吸附固定,然后使用人员转动锁紧螺栓,从而对导向杆进行顶紧,在需要进行拆卸时,使用人员对锁紧螺栓进行反转,实现锁紧螺栓与导向杆相分离,然后使用人员握住拉杆向右移动,从而带动导向杆向右移动,进而带动微型吸盘进入导向孔内,从而实现微型吸盘与电机外壳相分离,实现了固定以及拆卸的功能。进一步地,所述螺母环形侧面加工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上设置有紧固螺栓一,且紧固螺栓一下端与连接杆相接触,所述螺母左侧面与固定板接触位置滚动设置有至少两个滚珠,所述盖板右端面均匀固定有至少两个定位杆,且至少两个定位杆均设置在电机外壳内部,在实际使用时,使用人员沿着固定板向右移动连接杆,连接杆向右从而与套管相接触,进而带动套管向右移动,套管向右移动带动护壳以及盖板向右移动,进而实现盖板向右移动与电机外壳左端面相接触,并实现定位杆进入电机外壳内部,从而实现对盖板与电机外壳紧密接触,并实现密封以及固定的功能,然后对连接杆进行固定,并对螺母进行转动,然后螺母转动并沿着连接杆向左移动,从而实现滚珠与固定板右端面相接触,然后对紧固螺栓一进行转动,从而对连接杆进行顶紧,进而实现螺母对连接杆进行限位。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环形侧面左部套装有橡胶套,所述套管环形侧面上端通过螺纹设置有紧固螺栓二,且紧固螺栓二下端与连接杆相接触,所述金属散热板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金属散热板下端均深入护壳内部,在实际使用时,使用人员对紧固螺栓二进行转动,从而实现紧固螺栓二对连接杆进行顶紧,然后使用人员对连接杆进行转动,连接杆转动带动套管转动,从而带动护壳以及金属散热板转动,金属散热板从而带动空气流动,同时金属散热板转动也将护壳内部的热量传递到护壳外部,进而加快了散热的速度。进一步地,在所述清洁机构中,所述左顶杆滑动设置在L型连接架左端,所述右顶杆滑动设置在L型连接架右端,所述滑槽开设在L型连接架内部顶端,所述滑块设置在滑槽内部,且设置在左顶杆以及右顶杆之间,所述滑块固定在U型支撑架上端面中间位置,所述滑动条固定在U型支撑架内部顶端,所述滑动槽开设在电机外壳上端面中间位置,所述滑动条设置在滑动槽内部,所述L型气囊分别粘贴在U型支撑架内部前壁以及内部后壁,所述连接板分别固定在U型支撑架前下方以及后下方,所述定位板分别固定在底座板上端面前部以及后部,所述连接板设置在定位板内上端,所述L型气囊内端面与电机外壳外侧面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L型气囊内端面粘贴有清洁毛毡,所述滑动条横截面呈梯形,所述L型连接架右端面加工有开口槽,在实际使用时,使用人员握住左顶杆并沿着L型连接架向右移动,从而带动滑块沿着滑槽向右移动,然后滑块向右移动带动U型支撑架以及L型气囊向右移动,同时也带动滑动条沿着滑动槽向右移动,进而实现滑动条对滑动槽内部进行清洁,然后L型气囊向右移动带动清洁毛毡向右移动,进而对电机外壳上端面、前端面以及后端面进行清洁,实现了清洁的功能,同时L型气囊在弹力作用下可填充在盖板与电机外壳的缝隙处,进一步提高了盖板与电机外壳之间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L型连接架左右两端均加工有圆孔,且圆孔上分别设置有左顶杆以及右顶杆,所述左顶杆与右顶杆规格相同,所述定位板上端通过紧固螺栓三与底座板相连接,在实际使用时,使用人员分别向左移动左顶杆以及向右移动右顶杆,在左顶杆以及右顶杆移动到指定长度时,停止移动左顶杆以及右顶杆,然后使用人员握住左顶杆以及右顶杆并向上移动,进而带动L型连接架向上移动,L型连接架向上移动带动滑块、U型支撑架、连接板以及定位板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底座板以及电机外壳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了移动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固定板、连接杆、螺母、底座板、套管、金属散热板、盖板、U型限位板、拉杆、导向杆、微型吸盘以及护壳,实现了夹持固定的功能,便于拆装,且散热效果好。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左顶杆、滑块、滑槽、右顶杆、L型连接架、滑动槽、滑动条、U型支撑架、连接板、定位板以及L型气囊,提高了清洁效果,且便于搬运。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中夹持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中清洁机构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中清洁机构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夹持机构、2-清洁机构、3-电机外壳、4-电机主体、101-固定板、102-连接杆、103-螺母、104-底座板、105-套管、106-金属散热板、107-盖板、108-U型限位板、109-拉杆、110-导向杆、111-微型吸盘、112-护壳、201-左顶杆、202-滑块、203-滑槽、204-右顶杆、205-L型连接架、206-滑动槽、207-滑动条、208-U型支撑架、209-连接板、210-定位板、211-L型气囊。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夹持机构、清洁机构、电机外壳以及电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设置在电机外壳内部,且从电机外壳右端延伸出,所述电机外壳设置在夹持机构上端,所述清洁机构设置在电机外壳上,且清洁机构左端与夹持机构相接触,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板、连接杆、螺母、底座板、套管、金属散热板、盖板、U型限位板、拉杆、导向杆、微型吸盘以及护壳,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左顶杆、滑块、滑槽、右顶杆、L型连接架、滑动槽、滑动条、U型支撑架、连接板、定位板以及L型气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夹持机构、清洁机构、电机外壳以及电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设置在电机外壳内部,且从电机外壳右端延伸出,所述电机外壳设置在夹持机构上端,所述清洁机构设置在电机外壳上,且清洁机构左端与夹持机构相接触,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板、连接杆、螺母、底座板、套管、金属散热板、盖板、U型限位板、拉杆、导向杆、微型吸盘以及护壳,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左顶杆、滑块、滑槽、右顶杆、L型连接架、滑动槽、滑动条、U型支撑架、连接板、定位板以及L型气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持机构中,所述固定板固定在底座板左边缘位置,所述连接杆滑动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螺母通过螺纹设置在连接杆环形侧面上,所述套管套装在连接杆环形侧面右端,且套管固定在护壳左端面中间位置,所述护壳环形侧面右部通过轴承与盖板相连接,所述盖板设置在电机外壳左端面,所述金属散热板镶嵌在护壳环形侧面,所述U型限位板固定在底座板右部,所述拉杆设置在U型限位板右侧,且设置在底座板上端面,所述导向杆固定在拉杆左端面,且导向杆滑动设置在U型限位板上,所述微型吸盘镶嵌固定在导向杆左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导向杆等距固定在拉杆左端面,所述U型限位板右端面等距加工有三个导向孔,且三个导向孔上均设置有导向杆,所述U型限位板上端通过螺纹设置有锁紧螺栓,且锁紧螺栓下端与导向杆相接触,在实际使用时,使用人员将电机外壳放置在U型限位板上,然后使用人员沿着导向孔向左移动导向杆,从而带动微型吸盘向左移动,从而对电机外壳进行吸附固定,然后使用人员转动锁紧螺栓,从而对导向杆进行顶紧,在需要进行拆卸时,使用人员对锁紧螺栓进行反转,实现锁紧螺栓与导向杆相分离,然后使用人员握住拉杆向右移动,从而带动导向杆向右移动,进而带动微型吸盘进入导向孔内,从而实现微型吸盘与电机外壳相分离,实现了固定以及拆卸的功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框组合式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环形侧面加工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上设置有紧固螺栓一,且紧固螺栓一下端与连接杆相接触,所述螺母左侧面与固定板接触位置滚动设置有至少两个滚珠,所述盖板右端面均匀固定有至少两个定位杆,且至少两个定位杆均设置在电机外壳内部,在实际使用时,使用人员沿着固定板向右移动连接杆,连接杆向右从而与套管相接触,进而带动套管向右移动,套管向右移动带动护壳以及盖板向右移动,进而实现盖板向右移动与电机外壳左端面相接触,并实现定位杆进入电机外壳内部,从而实现对盖板与电机外壳紧密接触,并实现密封以及固定的功能,然后对连接杆进行固定,并对螺母进行转动,然后螺母转动并沿着连接杆向左移动,从而实现滚珠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亮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