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1327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矿山或其它地下工程的空气净化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由变压整流器,喷雾器,风机等部件构成。依靠局部空气在净化器内的流动,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尤其适用于井下不易通风的采掘巷道和风流不易到达的其它工作面的通风。(*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矿山或其它地下工程的空气净化装置。目前矿井中的空气净化,主要靠系统通风来解决,即在井下安装压风机和抽风机,通过对污风的排出和新鲜风流的压入达到转换风流、净化工作面空气的目的。这种空气净化方式对井下的大巷通风效果较好,而对掘进巷道和其它工作面的空气净化问题很难解决。为了解决工作面和巷道掘进时的空气污染问题,美国大气污染控制协会杂志于一九八○年十一月公布了一种由Shui-Chow Yung和Seymour Calvert等人共同研制的荷电水雾除尘器,该荷电水雾除尘器主要由风机、高压电源、粉尘预荷电区、喷雾水荷电区,脱水区等组成。该除尘器采取了静电除尘原理,以空气自净方式,起到了在采掘工作面净化空气的作用。但由于该荷电水雾除尘器的高压整流电源与该除尘器的机体是分离的,需用较长导线连接,故在井下使用时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同时该除尘器的风机在除尘器的一端,增加了除尘器的体积,也不利于减小噪声。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使井下除尘工作更安全,减小噪声,使空气净化效果更好,减小井下除尘装置的体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矿井空气净化器。本专利技术的组成(见图1),即风流入口整流栅Ⅰ;粉尘预荷电区段Ⅱ;喷雾水荷电区段Ⅲ;两极轴流式风机Ⅵ;风机出口整流栅Ⅴ以及脱水装置Ⅳ。含尘的空气经净化器的入口整流栅进入粉尘预荷电区段,当风流通过粉尘预荷电区段的放射针状静电电晕场时,空气中的粉尘被强制荷电,并进入喷雾水区段,与带电水雾相混合。本专利技术采用了负电电源,故而可使粉尘带负电,而经过感应的水雾滴带正电。在喷雾水荷电区带电的粉尘和水雾混为一体,直接喷洒在风机的动轮上,利用动轮的旋转使空气中的粉尘与水雾充分混合,而后经风机出口整流栅进入脱水装置脱水,净化后的空气排出净化器,供给作业场所。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纵向剖面图。图2是喷雾器及感应环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矿井净化器的外壳为一圆形钢筒,高压变压整流器〔2〕用支撑板〔1〕固定在圆筒中心线上,其位置在风流入口处,其前端装有放射针状电晕电报〔3〕,电晕电极由金属环组成,变压整流器〔2〕有两个外接抽头,高压抽头〔4〕与电晕电极〔3〕相接,低压抽头通过低压引线〔5〕与喷雾器的感应环〔8〕相联接。水管〔6〕与喷雾器〔7〕相联并固定在外壳上,喷雾器〔7〕与感应环〔8〕位于风机〔11〕前部,喷雾器喷出的水雾经感应环形成喷雾体〔9〕并直接喷在风机〔11〕的叶片〔10〕上,风机与机壳固定为一体,百叶窗〔12〕和钢丝网〔13〕分别固定在机壳上,构成脱水装置。如图2所示水管〔6〕与水槽〔16〕相通并固定在一起,水槽〔16〕与喷咀〔22〕相联,水槽〔16〕用直径不同的绝缘套管〔23〕和〔24〕组成,两端用绝缘板封闭,绝缘板与内绝缘套管〔21〕相连接,套有绝缘管〔20〕的铜棒〔19〕用环氧树脂〔17〕固定在绝缘套管的一端,感应环〔8〕焊接在固定铜盘〔18〕上,用螺母〔14〕、〔15〕将固定铜盘〔18〕固定在铜棒〔19〕的一端。本专利技术的高压静电电源,变压整流器与电晕电极合为一体,在喷雾水荷电部分采取了多层次的绝缘方法,不仅方便了井下使用而且保证了井下使用的安全。风机前后的粉尘荷电装置,水雾荷电装置及脱水装置,大大减少了风机的噪声。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负电电源和喷雾水,不仅可产生一定量的负氧离子,还可以大大减少臭氧的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变压整流器〔2〕,电晕电极〔3〕,喷雾器〔7〕,感应环〔8〕,轴流式风机〔11〕以及脱水装置等构件组成的矿井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1)变压整流器的高压一端与电晕电极相接,(2)喷雾器与感应环位于风机前部,(3)变压整流 器的位置在风流入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由变压整流器[2],电晕电极[3],喷雾器[7],感应环[8],轴流式风机[11]以及脱水装置等构件组成的矿井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1)变压整流器的高压一端与电晕电极相接,(2)喷雾器与感应环位于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暨朝颂王静英江小平周显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钢铁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