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朋飞专利>正文

井下救生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104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井下救生舱,它涉及一种救生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矿井救生舱的结构过于复杂,而且用于装载逃生矿工的休息舱只有一个门,发生矿难时不利于矿工的及时进入或者及时撤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舱体的前端设有前舱门,前舱门与过渡舱相通,舱体的后端设有后舱门,后舱门与服务舱相通,舱体的一侧设有侧舱门,侧舱门与生活舱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舱体为钢板经冲压带有加强筋的结构,具有很高的抗压、抗冲击性能,在舱体的正面可抗8000公斤的冲击力而保持舱体基本不变形或变形轻微,三个舱门仍可自由打开和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三个舱门的设置可适应矿难发生时,在最短时间内使矿工和井下其他人员快速进入救生舱内,可最大限度的避免井下人员的伤亡。(*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下救生舱,它包含前舱门(1)、舱体(6)、贮水装置(8)、贮水装置固定带(9)、贮水装置托架(10)、后舱门(16)、后舱门紧固架(17)、后舱门紧固手柄(19)、氧气发生或贮存装置(23)、侧舱门(24)、内密封舱门(25)、内密封舱门紧固架(26)、连接架(30)、水泵开关(34)、隔断门(35)、排水泵(37)和车轮(39),车轮(39)设置在舱体(6)的下部,连接架(30)固定在舱体(6)下部的前侧,其特征在于舱体(6)上设有加强筋(5),舱体(6)内设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连通的舱室,舱体(6)内的中部为生活舱(7),舱体(6)内的前部为过渡舱(38),舱体(6)内的后部为服务舱(36),服务舱(36)与生活舱(7)之间设有隔断门(35),过渡舱(38)与生活舱(7)之间设有内密封舱门(25)和内密封舱门紧固架(26),内密封舱门(25)设置在过渡舱(38)一侧,内密封舱门紧固架(26)设置在生活舱(7)一侧,贮水装置固定带(9)和贮水装置托架(10)分别固定在生活舱(7)内的上部,贮水装置(8)设置在贮水装置固定带(9)和贮水装置托架(10)内,氧气发生或贮存装置(23)设置在生活舱(7)内的下部,排水泵(37)固定在过渡舱(38)内的下部,舱体(6)的前端设有前舱门(1),前舱门(1)与过渡舱(38)相通,舱体(6)的后端设有后舱门(16)、后舱门紧固架(17)和后舱门紧固手柄(19),后舱门(16)与服务舱(36)相通,后舱门(16)设置在舱体(6)的外侧,后舱门紧固架(17)设置在服务舱(36)一侧,后舱门(16)通过后舱门紧固手柄(19)与后舱门紧固架(17)紧固连接,舱体(6)的一侧设有侧舱门(24),侧舱门(24)与生活舱(7)相通,水泵开关(34)设置在前舱门(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朋飞
申请(专利权)人:董朋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