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允丽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0576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括圆盘、保护筒、圆环槽、限位块、弹簧、拉杆、针灸筒、端盖、磁环一、磁环二、紫外线灯以及玻璃罩,圆盘下端加工圆环槽,圆环槽内部左右两侧均装配限位块,限位块外端固定弹簧以及拉杆,弹簧外端固定在圆盘内部,弹簧装配在拉杆环形侧面上,拉杆穿过圆盘并延伸至圆盘外侧,该设计方便对连接线进行收纳保护,针灸筒环形侧面下侧装配端盖以及磁环二,端盖内部固定磁环一,磁环一内表面与磁环二相贴合,端盖内部底端固定紫外线灯以及玻璃罩,玻璃罩内部安装紫外线灯,该设计方便对针灸筒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保护性好,方便收纳连接线。

An Electronic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evice for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onic acupuncture device for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comprises a disc, a protective cylinder, a ring groove, a limit block, a spring, a pull rod, an acupuncture cylinder, an end cover, a magnetic ring, a magnetic ring, a ultraviolet lamp and a glass cover. The lower end of the disc is processed with a ring groove, and a limit block is assembled on both sides of the inner ring groove,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limit block is fixed with a spring and a pull rod,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spring is fixed on the disc Inside, the spring is assembled on the side of the pull rod ring. The pull rod passes through the disc and extends to the outside of the disc. This design is convenient for receiving and protecting the connecting wires. The lower side of the ring side of the acupuncture cylinder is assembled with the end cover and the second magnetic ring.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end cover is two-fold with the magnetic ring. The inner bottom end of the end cover is fixed with the ultraviolet lamp and the glass cover,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glass cover is installed with violet. External lamp, the design is convenient to protect the needle barrel,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to use, easy to operate, good protection, and 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connecting wi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目前使用的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存在一定缺陷,缺少连接线收纳机构,导致针灸装置不方便进行携带,连接线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到损坏,降低针灸装置的使用寿命,缺少保护机构,针灸筒长期处于开口状态,导致空气中的灰尘容易在针灸筒内部堆积,造成细菌滋生,降低使用的安全性,所以需要一种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保护性好,方便收纳连接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包括圆盘、插头、连接线、连接杆、收纳机构、针灸筒以及保护机构,所述圆盘下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安装针灸筒,所述圆盘上端面右侧安装插头,所述插头上端安装连接线,所述针灸筒环形侧面上安装收纳机构,所述针灸筒下端安装保护机构,所述收纳机构包括保护筒、圆环槽以及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限位块、弹簧以及拉杆,所述针灸筒环形侧面上装配保护筒,所述圆盘下端加工圆环槽,所述圆环槽内部左右两侧均装配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外端固定弹簧以及拉杆,所述弹簧外端固定在圆盘内部,所述弹簧装配在拉杆环形侧面上,所述拉杆穿过圆盘并延伸至圆盘外侧,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端盖、磁环一、磁环二、紫外线灯以及玻璃罩,所述针灸筒环形侧面下侧装配端盖以及磁环二,所述端盖内部固定磁环一,所述磁环一内表面与磁环二相贴合,所述端盖内部底端固定紫外线灯以及玻璃罩,所述玻璃罩内部安装紫外线灯。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罩左端通过合页与端盖相连接,所述玻璃罩右端通过锁扣与端盖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下端装配蓄电池以及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蓄电池以及紫外线灯(74)均通过导线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紧固组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紧固组件结构相同,两组所述紧固组件对称安装在圆盘环形侧面左右两侧。进一步地,所述针灸筒环形侧面左右两侧均加工滑槽,所述保护筒内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滑块,且滑槽内部装配滑块。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筒环形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加工有限位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本技术通过添加保护筒、圆环槽、限位块、弹簧以及拉杆,该设计方便对连接线进行收纳保护,解决了目前使用的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存在一定缺陷,缺少连接线收纳机构,导致针灸装置不方便进行携带,连接线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到损坏,降低针灸装置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调节端盖、磁环一、磁环二、紫外线灯以及玻璃罩,该设计方便对针灸筒进行防尘保护,方便对针灸筒进行消毒处理,解决了目前使用的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缺少保护机构,针灸筒长期处于开口状态,导致空气中的灰尘容易在针灸筒内部堆积,造成细菌滋生,降低使用安全性的弊端。因添加合页以及锁扣,该设计方便玻璃罩的开启以及闭合,方便更换紫外线灯,因添加蓄电池、控制开关以及导线,该设计方便对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因添加滑槽以及滑块,该设计方便保护筒的滑动,因添加限位孔,该设计方便固定保护筒,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保护性好,方便收纳连接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中收纳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中收纳机构A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中保护机构的示意图;图中:1-圆盘、2-金属接头、3-连接线、4-连接杆、5-收纳机构、6-针灸筒、7-保护机构、51-保护筒、52-圆环槽、53-限位块、54-弹簧、55-拉杆、71-端盖、72-磁环一、73-磁环二、74-紫外线灯、75-玻璃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包括圆盘1、插头2、连接线3、连接杆4、收纳机构5、针灸筒6以及保护机构7,圆盘1下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杆4,连接杆4下端安装针灸筒6,圆盘1上端面右侧安装插头2,插头2上端安装连接线3,针灸筒6环形侧面上安装收纳机构5,针灸筒6下端安装保护机构7。收纳机构5包括保护筒51、圆环槽52以及紧固组件,紧固组件包括限位块53、弹簧54以及拉杆55,针灸筒6环形侧面上装配保护筒51,圆盘1下端加工圆环槽52,圆环槽52内部左右两侧均装配限位块53,限位块53外端固定弹簧54以及拉杆55,弹簧54外端固定在圆盘1内部,弹簧54装配在拉杆55环形侧面上,拉杆55穿过圆盘1并延伸至圆盘1外侧,该设计方便对连接线3进行收纳保护。保护机构7包括端盖71、磁环一72、磁环二73、紫外线灯74以及玻璃罩75,针灸筒6环形侧面下侧装配端盖71以及磁环二73,端盖71内部固定磁环一72,磁环一72内表面与磁环二73相贴合,端盖71内部底端固定紫外线灯74以及玻璃罩75,玻璃罩75内部安装紫外线灯74,该设计方便对针灸筒6进行防尘保护,方便对针灸筒6内部进行消毒。玻璃罩75左端通过合页与端盖71相连接,玻璃罩75右端通过锁扣与端盖71相连接,端盖71下端装配蓄电池以及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蓄电池以及紫外线灯(74)均通过导线相连接,紧固组件设有两组,两组紧固组件结构相同,两组紧固组件对称安装在圆盘1环形侧面左右两侧,针灸筒6环形侧面左右两侧均加工滑槽,保护筒51内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滑块,且滑槽内部装配滑块,保护筒51环形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加工有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对本技术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医护人员首先将插头2从圆盘1上端拔下,然后医护人员将连接线3缠绕在连接杆4环形侧面上,接着医护人员向外拉动拉杆55,拉杆55向外移动带动限位块53向外移动,限位块53向外移动对弹簧54进行压缩,弹簧54受到压缩产生弹力,然后医护人员向上推动保护筒51,保护筒51向上移动带动滑块沿着滑槽向上移动,同时保护筒51向上移动带动限位孔向上移动,当保护筒51上端与圆形槽内部顶端相贴合,医护人员停止推动保护筒51,然后医护人员松开拉杆55,在弹簧54弹力的作用下,限位块53向内移动进入限位孔内部,进而将保护筒51固定在圆环槽52内部,进而实现保护筒51对连接线3覆盖保护,该设计方便对连接线3进行收纳保护。医护人员将针灸筒6插入端盖71内部,然后医护人员向下推动针灸筒6,针灸筒6向下移动带动磁环二73向下移动,当针灸筒6移动到端盖71内部底端时,医护人员停止推动针灸筒6,此时磁环一72与磁环二73相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包括圆盘(1)、插头(2)、连接线(3)、连接杆(4)、收纳机构(5)、针灸筒(6)以及保护机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1)下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下端安装针灸筒(6),所述圆盘(1)上端面右侧安装插头(2),所述插头(2)上端安装连接线(3),所述针灸筒(6)环形侧面上安装收纳机构(5),所述针灸筒(6)下端安装保护机构(7);所述收纳机构(5)包括保护筒(51)、圆环槽(52)以及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限位块(53)、弹簧(54)以及拉杆(55),所述针灸筒(6)环形侧面上装配保护筒(51),所述圆盘(1)下端加工圆环槽(52),所述圆环槽(52)内部左右两侧均装配限位块(53),所述限位块(53)外端固定弹簧(54)以及拉杆(55),所述弹簧(54)外端固定在圆盘(1)内部,所述弹簧(54)装配在拉杆(55)环形侧面上,所述拉杆(55)穿过圆盘(1)并延伸至圆盘(1)外侧;所述保护机构(7)包括端盖(71)、磁环一(72)、磁环二(73)、紫外线灯(74)以及玻璃罩(75),所述针灸筒(6)环形侧面下侧装配端盖(71)以及磁环二(73),所述端盖(71)内部固定磁环一(72),所述磁环一(72)内表面与磁环二(73)相贴合,所述端盖(71)内部底端固定紫外线灯(74)以及玻璃罩(75),所述玻璃罩(75)内部安装紫外线灯(7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电子针灸装置,包括圆盘(1)、插头(2)、连接线(3)、连接杆(4)、收纳机构(5)、针灸筒(6)以及保护机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1)下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下端安装针灸筒(6),所述圆盘(1)上端面右侧安装插头(2),所述插头(2)上端安装连接线(3),所述针灸筒(6)环形侧面上安装收纳机构(5),所述针灸筒(6)下端安装保护机构(7);所述收纳机构(5)包括保护筒(51)、圆环槽(52)以及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限位块(53)、弹簧(54)以及拉杆(55),所述针灸筒(6)环形侧面上装配保护筒(51),所述圆盘(1)下端加工圆环槽(52),所述圆环槽(52)内部左右两侧均装配限位块(53),所述限位块(53)外端固定弹簧(54)以及拉杆(55),所述弹簧(54)外端固定在圆盘(1)内部,所述弹簧(54)装配在拉杆(55)环形侧面上,所述拉杆(55)穿过圆盘(1)并延伸至圆盘(1)外侧;所述保护机构(7)包括端盖(71)、磁环一(72)、磁环二(73)、紫外线灯(74)以及玻璃罩(75),所述针灸筒(6)环形侧面下侧装配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允丽王长健
申请(专利权)人:张允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