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柜及其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046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橱柜及其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橱柜包括柜体结构,柜体结构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板及两个第一侧板。第一顶板的第一后端上形成有第一透气结构,第一底板与第一顶板相对设置,第一底板的第二后端上形成有第二透气结构。两个第一侧板相对设置,并与第一底板及第一顶板共同围成一第一容置腔。使用时,将电器放置于第一底板上,不仅有利于电器的收纳,还进一步提高家具的整体性和美观性。电器产生的热量能够排出到第一容置腔内,并由第一透气结构散发出去。而第一容置腔外的空气能够由第一底板与地面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二透气结构进入到第一容置腔内,实现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进而有效避免热量聚集在电器周围。

Cabinet and its cabinet structure for embedded electrical appliance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abinet and a cabinet structure for embedded electrical appliances. The cabinet comprises a cabinet body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top plate, a first bottom plate and two first side plates. A first ventilation structure is formed on the first rear end of the first roof, and the first floor is set relative to the first roof. A second ventilation structure is formed on the second rear end of the first floor. The two first side plates are arranged relative to each other, and together with the first bottom plate and the first top plate, a first capacitive cavity is formed. When in use, the electrical appliances are placed on the first floor, which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acceptance of electrical appliances, but also further improves the integrity and aesthetics of furniture. The heat generated by the electrical apparatus can be discharged into the first capacitive chamber and emitted by the first ventilating structure. The air outside the first capacitive chamber can enter the first capacitive chamber through the gap between the first floor and the ground through the second ventilation structure, so as to realize the circulation of air around the electrical appliances, thereby effectively avoiding the accumulation of heat around the electrical applian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橱柜及其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家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橱柜及其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家具中,通常会将电器内嵌在柜体中,以提高家具的整体性和美观性。然而,现有的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通常是密闭空间或无法形成有效的空气对流,电器无法有效将释放的热量散出去,影响电器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柜体结构无法对内嵌的电器进行有效散热的问题,提供一种橱柜及其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一种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包括:第一顶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前端及第一后端,所述第一后端上形成有第一透气结构;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顶板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底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前端及第二后端,所述第二后端上形成有第二透气结构;及两个第一侧板,间隔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底板及所述第一顶板共同围成一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透气结构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透气结构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上述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时,将电器放置于第一底板上,且位于第一容置腔内,不仅有利于电器的收纳,还进一步提高家具的整体性和美观性。电器工作时,电器产生的热量能够由电器的顶部或背部排出到第一容置腔内。由于第一后端形成有第一透气结构,第二后端形成有第二透气结构。因此,热量能够由第一顶板的第一透气结构散发出去,而第一容置腔外的空气能够由第一底板与地面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二透气结构进入到第一容置腔内。或者,热量能够由第二透气结构通过第一底板与地面之间的间隙散发出去,而第一容置腔外的空气能够由第一顶板的第一透气结构进入到第一容置腔内,实现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实现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进而有效避免热量聚集在电器周围,影响电器的使用及寿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端上开设有第一散热槽以形成所述第一透气结构,所述第一散热槽贯穿所述第一顶板的上下两表面;所述第二后端上开设有第二散热槽以形成所述第二透气结构,所述第二散热槽贯穿所述第一底板的上下两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槽贯穿所述第一顶板的后侧面,所述第一散热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200mm;所述第二散热槽贯穿所述第一底板的后侧面,所述第二散热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20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槽及所述第二散热槽内均设置有透气网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层板,所述层板的一侧面设置于一所述第一侧板上,相对的另一侧面设置于另一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层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层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前端及第三后端,所述层板的第三后端上形成有第三透气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层板为至少两个,所述柜体结构还包括第一背板,所述第一背板的一端设置于一所述层板上,所述第一背板的另一端设置于另一所述层板上,所述第一背板与所述层板共同围成第一置物空间,其中所述第三透气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背板背向于所述第一置物空间的一侧;和/或还包括第二背板,所述第二背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板上,所述第二背板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层板上,所述第二背板与所述第一顶板及所述层板共同围成第二置物空间,其中所述第一透气结构及所述第三透气结构均位于所述第二背板背向于所述第二置物空间的一侧;和/或还包括第三背板,所述第三背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三背板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层板上,所述第三背板与所述第一底板及所述层板共同围成第三置物空间,其中所述第二透气结构及所述第三透气结构均位于所述第三背板背向于所述第三置物空间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柜体结构还包括第一背板,所述柜体结构还包括第一门板,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一背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门板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第一置物空间上;若所述柜体结构还包括第二背板,所述柜体结构还包括第二门板,所述第二门板与所述第二背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门板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第二置物空间上;若所述柜体结构还包括第三背板,所述柜体结构还包括第三门板,所述第三门板与所述第三背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门板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第三置物空间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端上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一顶板上下两表面的第三散热槽,所述第三散热槽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前端上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底板上下两表面的第四散热槽,所述第四散热槽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顶板、第二底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底板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位于其中一所述第一侧板远离另一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且与一所述第一侧板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二侧板及其中一所述第一侧板共同围成一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顶板上形成有第四透气结构,所述第二底板上形成有第五透气结构;所述第四透气结构通过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第五透气结构相连通。一种橱柜,包括如上所述的柜体结构及用于收纳物品的收纳柜体。上述橱柜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时,将电器放置于第一底板上,且位于第一容置腔内,不仅有利于电器的收纳,还进一步提高家具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同时,其他的收纳物品能够放置于收纳柜体中,进一步提高家具的整体性和美观性。电器工作时,电器产生的热量能够由电器的顶部或背部排出到第一容置腔内。由于第一后端形成有第一透气结构,第二后端形成有第二透气结构。因此,热量能够由第一顶板的第一透气结构散发出去,而第一容置腔外的空气能够由第一底板与地面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二透气结构进入到第一容置腔内。或者,热量能够由第二透气结构通过第一底板与地面之间的间隙散发出去,而第一容置腔外的空气能够由第一顶板的第一透气结构进入到第一容置腔内,实现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实现电器周围空气的流通,进而有效避免热量聚集在电器周围,影响电器的使用及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层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一实施方式中的橱柜,包括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前端及第一后端,所述第一后端上形成有第一透气结构;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顶板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底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前端及第二后端,所述第二后端上形成有第二透气结构;及两个第一侧板,间隔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底板及所述第一顶板共同围成一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透气结构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透气结构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内嵌电器的柜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前端及第一后端,所述第一后端上形成有第一透气结构;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顶板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底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前端及第二后端,所述第二后端上形成有第二透气结构;及两个第一侧板,间隔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底板及所述第一顶板共同围成一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透气结构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透气结构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端上开设有第一散热槽以形成所述第一透气结构,所述第一散热槽贯穿所述第一顶板的上下两表面;所述第二后端上开设有第二散热槽以形成所述第二透气结构,所述第二散热槽贯穿所述第一底板的上下两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槽贯穿所述第一顶板的后侧面,所述第一散热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一顶板的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200mm;所述第二散热槽贯穿所述第一底板的后侧面,所述第二散热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后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20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槽及所述第二散热槽内均设置有透气网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层板,所述层板的一侧面设置于一所述第一侧板上,相对的另一侧面设置于另一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层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层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前端及第三后端,所述层板的第三后端上形成有第三透气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层板为至少两个,所述柜体结构还包括第一背板,所述第一背板的一端设置于一所述层板上,所述第一背板的另一端设置于另一所述层板上,所述第一背板与所述层板共同围成第一置物空间,其中所述第三透气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背板背向于所述第一置物空间的一侧;和/或还包括第二背板,所述第二背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板上,所述第二背板的另一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辉伍伟杰张友彪曾凡平邓礼创
申请(专利权)人: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