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内静脉血管三维可视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解剖学管道研究,骨坏死,骨质疏松,骨循环研究。骨内静脉血管分布,血管吻合结构数字化,三维可视化地显示静脉血管分布,构筑。并能定量的比较研究不同病理生理状态的股骨头骨内静脉血管状况。研究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骨坏死,骨质疏松等不同情况的病理生理变化时静脉血管结构、血管定量及构筑情况。
技术介绍
目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项尚未解决的世界性医学难题,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公认的一致观点是与股骨头的血运关系密切。但是股骨头骨内静脉血管研究是世界性难题,由于静脉管壁薄,人体及动物死亡后体内血液主要存留在静脉系统,容易形成血栓影响血管灌注。股骨头内是否存在静脉血管系统目前仍然存有争议。有观点认为股骨头内主要由静脉窦样结构来完成血液收纳回流的功能,根本就没有静脉血管系统。由于要保证肢体静脉向心性回流,因此静脉血管内通常会有静脉瓣膜防止血液回流。股骨头骨内静脉系统研究的技术方法国内外文献也鲜有报道。现有的股骨头骨内血管研究主要针对动脉血管。尚未见股骨头静脉血管定量及三维分布研究技术相关报道。已有的股骨头动脉血管分布的技术方法主要采用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内静脉血管三维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骨组织标本置于35‑37℃恒温水浴中30分钟‑1小时,再用造影剂以压力60‑100㎜Hg对骨组织标本的静脉血管进行灌注,灌注过程持续10‑20分钟,灌注结束,再置于0‑4℃恒温水浴中1‑2小时;(2)将步骤(1)中灌注完成的骨组织标本进行显微CT扫描和静脉血管数据的三维重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内静脉血管三维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骨组织标本置于35-37℃恒温水浴中30分钟-1小时,再用造影剂以压力60-100㎜Hg对骨组织标本的静脉血管进行灌注,灌注过程持续10-20分钟,灌注结束,再置于0-4℃恒温水浴中1-2小时;(2)将步骤(1)中灌注完成的骨组织标本进行显微CT扫描和静脉血管数据的三维重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内静脉血管三维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影剂为明胶硫酸钡混悬液,其中硫酸钡的浓度为10-40%,明胶的浓度为5-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内静脉血管三维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钡为纳米硫酸钡,平均粒径为40-700纳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兴,赵德伟,李泽宇,石小田,崔力文,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