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输液流速监测及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8794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输液流速监测及控制系统,其中包括通气管、输液瓶、瓶塞穿刺头、第一输液管软管、第二输液管软管、管壁压缩控制设备、滴斗、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阅读器、USB转串口设备和PC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RFID技术来实现输液瓶内药液的监测,从而实现对药液流速的实时监测,从而保障被输液者的人身安全;将小步距角步进电机与滚珠直线导轨丝杆及自主设计的开口凹槽组合,实现步进电机的旋转运动到丝杆直线运动之间的转换,并且将输液软管放置于自主设计的开口凹槽之中,加上挤压头半圆弧型设计,在降低因为长期动作下造成输液软管的损坏率的同时,又对电机以及丝杆传动机构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输液流速监测及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输液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输液流速监测及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输液技术一般是由静脉滴注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并将其悬挂在一定高度,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液体通过输液皮管流入静脉内,使用时通过安装在输液器皮管上的调速夹进行手工调节,最后通过输液软管进入人体静脉中;或者是以大气压强等方法实现自动换瓶输液。通过以上输液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采用传统方式的输液,对于不同病人不同病情或者对于某些需要一定流速输液的药物,往往不能实现对流速进行实时监测;2)传统的输液方式在不能进行实时的监测的同时更不能做到自动控制,若在输液过程中,滴速不适,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更有甚者,则会导致出现死亡的不安全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输液流速监测及控制系统,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时检测性能强,且可对多个输液者进行实时保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具有如下构成:该基于RFID技术的输液流速监测及控制系统,包括通气管、输液瓶、瓶塞穿刺头、第一输液管软管、第二输液管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输液流速监测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管、输液瓶、瓶塞穿刺头、第一输液管软管、第二输液管软管、管壁压缩控制设备、滴斗、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阅读器、USB转串口设备和PC端,所述瓶塞穿刺头分别与所述第一输液管软管和输液瓶相连接,所述第一输液管软管分别与所述通气管和所述滴斗相连接,所述滴斗还与所述第二输液管软管相连接,所述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与所述滴斗相连接,所述USB转串口设备分别与所述阅读器和所述PC端相连接,所述管壁压缩控制设备与所述PC端相连接;所述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模块、第一单片机和无线射频模块,所述第一单片机分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输液流速监测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管、输液瓶、瓶塞穿刺头、第一输液管软管、第二输液管软管、管壁压缩控制设备、滴斗、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阅读器、USB转串口设备和PC端,所述瓶塞穿刺头分别与所述第一输液管软管和输液瓶相连接,所述第一输液管软管分别与所述通气管和所述滴斗相连接,所述滴斗还与所述第二输液管软管相连接,所述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与所述滴斗相连接,所述USB转串口设备分别与所述阅读器和所述PC端相连接,所述管壁压缩控制设备与所述PC端相连接;所述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模块、第一单片机和无线射频模块,所述第一单片机分别与所述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模块和所述无线射频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分别为所述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模块、第一单片机和无线射频模块供电;所述管壁压缩控制设备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二单片机、信号接收设备、第二电源模块、小步距角步进电机和滚珠直线导轨丝杆,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分别为所述第二单片机和所述小步距角步进电机供电,所述第二单片机分别与所述小步距角步进电机和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相连接,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开口凹槽,所述第一输液管软管设置于所述开口凹槽中,所述滚珠直线导轨丝杆上设置有挤压部,所述挤压部与所述开口凹槽的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靖雷美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