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器喷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835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雾器喷杆,包括连接管、喷头和至少两个喷管,每个喷管的一端均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并连通且围绕连接管的轴线呈发射状均布在连接管的四周,每个喷管的另一端均安装有喷头;喷头的轴线与连接管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α;所有喷头的轴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位于连接管的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喷头喷出的药液喷雾相互形成一个闭环,能实现对树苗的全面喷雾;而且可以实现在施药的过程中,特别是对有一定高度的葡萄树喷药时,不用将喷头置于过高的位置,在葡萄架的下方就可实现对葡萄树的全面喷雾施药,同时使得喷杆整体的长度可以减小,降低重量,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雾器喷杆
本技术涉及农用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雾器喷杆。
技术介绍
在现有对农作物特别是对葡萄树进行喷雾施药过程中,通常采用单个喷头的喷雾器进行喷雾,但是单个喷雾存在喷雾面积不全面的问题,施药人员需要人为调整喷头的方向来对树的另一侧进行喷雾,增加了劳动强度且工作效率低下。另外,在喷药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农药的滴漏现象,这导致了农药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喷雾器喷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喷雾器喷杆,包括连接管、喷头和至少两个喷管,每个喷管的一端均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并连通且围绕连接管的轴线呈发射状均布在连接管的四周,每个喷管的另一端均安装有喷头;喷头的轴线与连接管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α;所有喷头的轴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位于连接管的轴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每个喷管的一端均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并连通,每个喷管的另一端均安装有喷头,形成药液通道,将药箱中的药液经连接管再经喷管之后从喷头喷出;通过每个喷头的轴线与连接管的轴线之间均形成夹角α;所有喷头的轴线相交于一点且且该点位于连接管的轴线上的设置,使得喷头喷出的药液喷雾相互形成一个闭环,能实现对树苗的全面喷雾,而且可以实现在施药的过程中,特别是对有一定高度的葡萄树喷药时,不用将喷头置于过高的位置,在葡萄架的下方就可实现对葡萄树的全面喷雾施药,同时使得喷杆整体的长度可以减小,降低重量,降低劳动强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喷管为两个,且两个喷管对称设置在连接管的一端,两个喷管长度相等;两个喷头的喷雾口相对设置,两个喷头的轴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位于连接管的轴线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喷头,两个喷头喷出的药液喷雾相互形成一个闭环,能实现对树苗的全面喷雾;两个喷管对称设置使得喷杆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进一步,夹角α的范围为45°-7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喷头的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α处于45°-75°,既能降低劳动强度又能确保全面喷雾施药。进一步,夹角α为6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夹角设计可以使得在保证全面喷雾施药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劳动强度,操作起来也更方便。进一步,还包括呈漏斗形的收液袋,收液袋的大头端敞口;喷管位于收液袋的内腔且与收液袋的大头端连接;连接管穿设在收液袋的小头端且连接处通过密封塞密封;收液袋的小头端还设有一个出液接口,出液接口安装有密封盖。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个相对的喷头的设计,当喷雾在空中相遇时容易发生液化滴落,通过收液袋将滴落的药液进行收集;漏斗形的收液袋方便药液的回收收集;通过出液接口将收集到的药液倒出回收再利用,且能降低药液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连接管包括支撑段和手柄段,支撑段的一端与喷管连接并连通,支撑段的另一端与手柄段连接并连通;其中,所述支撑段穿设在所述收液袋的小头端且连接处通过密封塞密封。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段用于制成喷管,手柄段便于人工手持。进一步,支撑段与手柄段的夹角为钝角。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段与手柄段的夹角为钝角,便于使用时支撑段置于树的下方,而手柄段倾斜至树的外侧,避免喷雾施药过程中喷雾喷洒到人身上,特别适用于对于葡萄架的喷雾施药,施药人员手持手柄段向前移动,支撑段置于葡萄架的正下方,两侧的喷管喷头实施对葡萄架的全面喷雾施药。进一步,手柄段上设有握持部,握持部套设在手柄段远离支撑段的一端。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握持部保护握持施药人员的手部。进一步,连接管远离喷管的一端设有开关阀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开关阀门控制施药的开启和关闭,设置在连接管远离喷管的一端有利于操作。进一步,喷雾器喷杆的总重量为350g-400g;喷管和连接管的直径为11mm,壁厚0.5mm。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总重量能保证施药人员手持喷杆施药的时候不容易出现疲劳,劳动强度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喷雾器喷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喷雾器喷杆中一个实施例中收液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喷雾器喷杆中另一个实施例中收液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喷雾效果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连接管,11、支撑段,12、手柄段,2、喷头,3、喷管,4、收液袋,41、出液接口,5、开关阀门,6、闭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喷雾器喷杆,包括连接管1、喷头2和至少两个喷管3,每个喷管3的一端均与连接管1的一端连接并连通且围绕连接管1的轴线呈发射状均布在连接管1的四周,每个喷管3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所述喷头2;喷头2的轴线与连接管1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α;所有喷头2的轴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位于连接管1的轴线上。具体的,喷管3与连接管1通过焊接连接,喷头2与喷管3通过螺纹连接,喷头2的轴线实际为喷头2的喷雾口的轴线,喷雾口喷出的喷雾成锥形,喷头2的轴线即为该锥形的中心线。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每个喷管3的一端均与连接管1的一端连接并连通,每个喷管3的另一端均安装有喷头2,形成药液通道,将药箱中的药液经连接管1再经喷管3之后从喷头2喷出;通过每个喷头2的轴线与连接管1的轴线之间均形成夹角α;所有喷头2的轴线相交于一点且且该点位于连接管1的轴线上的设置,使得喷头2喷出的药液喷雾相互形成一个闭环(如图4中所示),能实现对树苗的全面喷雾,而且,可以实现在施药的过程中,特别是对有一定高度的葡萄树喷药时,不用将喷头2置于过高的位置,在葡萄架的下方就可实现对葡萄树的全面喷雾施药,同时使得喷杆整体的长度可以减小,降低重量,降低劳动强度。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喷雾器喷杆,包括连接管1、喷头2和至少两个喷管3,每个喷管3的一端均与连接管1的一端连接并连通且围绕连接管1的轴线呈发射状均布在连接管1的四周,每个喷管3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所述喷头2;喷头2的轴线与连接管1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α;所有喷头2的轴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位于连接管1的轴线上。具体的,喷管3与连接管1通过焊接连接,喷头2与喷管3通过螺纹连接,喷头2的轴线实际为喷头2的喷雾口的轴线,喷雾口喷出的喷雾成锥形,喷头2的轴线即为该锥形的中心线。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每个喷管3的一端均与连接管1的一端连接并连通,每个喷管3的另一端均安装有喷头2,形成药液通道,将药箱中的药液经连接管1再经喷管3之后从喷头2喷出;通过每个喷头2的轴线与连接管1的轴线之间均形成夹角α;所有喷头2的轴线相交于一点且且该点位于连接管1的轴线上的设置,使得喷头2喷出的药液喷雾相互形成一个闭环(如图4中所示),能实现对树苗的全面喷雾,而且,可以实现在施药的过程中,特别是对有一定高度的葡萄树喷药时,不用将喷头2置于过高的位置,在葡萄架的下方就可实现对葡萄树的全面喷雾施药,同时使得喷杆整体的长度可以减小,降低重量,降低劳动强度。如图1所示,喷管3为两个,且两个喷管3对称设置在连接管1的一端,两个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雾器喷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喷头和至少两个喷管,每个所述喷管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并连通且围绕所述连接管的轴线呈发射状均布在所述连接管的四周,每个所述喷管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所述喷头;所述喷头的轴线与所述连接管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α;所有所述喷头的轴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位于所述连接管的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雾器喷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喷头和至少两个喷管,每个所述喷管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并连通且围绕所述连接管的轴线呈发射状均布在所述连接管的四周,每个所述喷管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所述喷头;所述喷头的轴线与所述连接管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α;所有所述喷头的轴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位于所述连接管的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喷雾器喷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喷管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两个所述喷管长度相等;两个所述喷头的喷雾口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喷头的轴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位于所述连接管的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喷雾器喷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的范围为45°-7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喷雾器喷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为6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喷雾器喷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漏斗形的收液袋,所述收液袋的大头端敞口;所述喷管位于所述收液袋的内腔且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
申请(专利权)人:锦州佳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