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冷烫牢度的冷烫膜配方及其制备工艺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0875141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冷烫牢度的冷烫膜配方及其制备工艺,涉及冷烫印刷技术领域,一种高冷烫牢度的冷烫膜配方,包括依次层叠的离型层、镭射层和背胶层,离型层包括水性纤维素树脂、水、正丙醇、异丙醇、无水乙醇;镭射层包括丙烯酸树脂、氯醋树脂、丁酮、丁酯、乙酯、消泡剂、流平剂;背胶层包括聚氨酯树脂、乙酯、丁酮、硅粉、消泡剂、流平剂。一种高冷烫牢度的冷烫膜的制备工艺包括:将原料混合得到离型层,通过涂布机将离型涂布液涂布到PET基材表面并烘干,将原料混合得到镭射,通过涂布机将色层涂布液涂布到离型层表面并烘干,将原料混合得到背胶层,通过涂布机将背胶涂布液涂布到色层表面并烘干,从而得到冷烫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冷烫膜烫印后平整度好,冷烫牢度高,油墨附着力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冷烫牢度的冷烫膜配方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烫印刷
,尤其涉及一种高冷烫牢度的冷烫膜配方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烫印技术的发展,基于冷烫印刷的冷烫印刷机在市场上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烫印设备分为冷烫机和热烫机,烫印机的主要用膜为热烫电化铝和冷烫电化铝。其中,热烫印需要单独烫印设备及定制烫印版(一般为铜制),同时热烫生产过程中,需要加热、生产效率低等,都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但冷烫印属于同胶印机连线,无需特别制版,生产效率高,生产过程环保;但现有冷烫膜烫印后平整度差、冷烫牢度达不到热烫牢度,油墨附着力差等技术缺陷,导致冷烫印技术在国内发展速度受限,目前冷烫代替热烫这一技术难题,国内外均无成熟技术,本专利技术可解决这一行业难题,填补国内外空白,推动冷烫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基于此,本申请人对此进行专门研究,开发出一种高冷烫牢度的冷烫膜配方及其制备工艺,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冷烫牢度的冷烫膜配方,解决现有冷烫膜烫印后平整度差、冷烫牢度达不到热烫牢度,油墨附着力差的技术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冷烫牢度的冷烫膜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烫膜包括依次层叠的离型层、镭射层和背胶层,所述离型层包括以下组分的成分:水性纤维素树脂      1~2份,水                  4~5份,正丙醇              30~35份,异丙醇              60~65份,无水乙醇            2~3份;所述镭射层包括以下组分的成分:丙烯酸树脂       10~13份,氯醋树脂         10~13份,丁酮             50~55份,丁酯             3~5份,乙酯             20~25份,消泡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冷烫牢度的冷烫膜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烫膜包括依次层叠的离型层、镭射层和背胶层,所述离型层包括以下组分的成分:水性纤维素树脂1~2份,水4~5份,正丙醇30~35份,异丙醇60~65份,无水乙醇2~3份;所述镭射层包括以下组分的成分:丙烯酸树脂10~13份,氯醋树脂10~13份,丁酮50~55份,丁酯3~5份,乙酯20~25份,消泡剂0.2~0.5份,流平剂0.2~0.5份;所述背胶层包括以下组分的成分:聚氨酯树脂15~20份,乙酯40~45份,丁酮40~45份,硅粉0.1份,流平剂0.2~0.5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冷烫牢度的冷烫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胶层中,还包括消泡剂0.2~0.5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冷烫牢度的冷烫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离型层制备:将水4~5份,正丙醇30~35份、异丙醇60~65份、无水乙醇2~3份搅拌均匀,加入水性纤维素树脂1~2份,搅拌均匀配制成水性涂层,将涂层均匀涂布于PET膜表面,干燥后表面形成离型层;(2)镭射层制备:将丁酮50~55份,丁酯3~5份、乙酯20~25份搅拌均匀,加入丙烯酸树脂10~13份,氯醋树脂10~13份,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消泡剂0.2~0.5份、流平剂0.2~0.5份,搅拌均匀配制成镭射涂层,将镭射涂层均匀涂布于离型层表面,干燥后表面形成镭射层;(3)背胶层制备:将乙酯40~45份,丁酮40~45份搅拌均匀,加入聚氨酯树脂15~20份,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流平剂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国沈平均邓刚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虎彩激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