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6785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经验在造纸领域的跨界经验和技术集成创新,公开了一种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及其制备工艺,具体涉及的制备原料包括重量份:艾草30‑60份,姜20‑40份,葛根10‑35份,陶瓷粉或蛭石15‑20份;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选材,清洗,干燥,捣碎,热磨,制浆,造膜,窨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及其制备工艺,显著加强了艾灸的治疗效果,加速活性物质吸收,膜体质地好,传热均匀,使用便利简洁,对环境和人体友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性膜
,尤其是涉及一种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隔物灸,是指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因其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而易于被患者接受。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比较典型的有“炼脐”或者“蒸脐”,相传为史前彭祖所专利技术。古代的隔物灸系是将纯天然名贵中药材研末,置于肚脐或者相关穴位上,四周以面粉团围住,以防泄气,将穿有小孔的槐树皮或者生姜片置于其上,再将枣核大小的艾柱9-12壮置于槐树皮或者生姜片上,点燃施灸。一般需要数百甚至上千壮,耗时3-6小时。作为强壮保健,抗衰老之用,必须常年温灸,持之以恒,故称为“炼脐”或者“蒸脐”。因其衬隔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其中以隔姜灸应用居多。近年来,隔物灸可以治疗的病种迅速增加,对于隔物灸机制的研究成果丰硕,为隔物灸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事实证据。如胡玲等在国家973项目中研究发现,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方面,由于隔姜灸发挥了生姜与艾灸的双重共振红外辐射和匹配吸收作用,因而相比于温和灸有更好的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突破固有的应用习惯,提供一种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及其制备工艺,不仅替代传统的实物隔物灸,而且增加了穴位局部的安全防护,同时也能够使灸温更恒定,热传导更均匀,从而显著加强艾灸的治疗效果,加速艾烟过滤,葛艾姜膜活性物质扩散,体内湿邪吸附,膜体质地好,传热均匀,对环境和人体友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制备原料包括重量份:艾草30-60份,姜20-40份,葛根10-35份,陶瓷粉或蛭石15-20份。进一步地,制备原料包括重量份:艾草30份,姜20份,葛根10份,陶瓷粉或蛭石15份。进一步地,制备原料包括重量份:艾草45份,姜30份,葛根22份,陶瓷粉或蛭石17份。进一步地,制备原料包括重量份:艾草60份,姜40份,葛根35份,陶瓷粉或蛭石20份。进一步地,所述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所述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一种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选材:选择处于生长中期的艾草进行收割;将姜进行粉碎、压榨收集姜油后得到姜渣;将葛根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约长20cm,直径5-10cm,厚0.7-1.3cm;陶瓷粉或蛭石1-5mm规格;S2清洗:将艾草、姜渣及葛根三种药材进行清洗,以去除药材表面的泥土、沙粒,然后离心甩掉药材表面水分;将艾草放入水蒸气蒸馏装置,收集艾草中的挥发艾油,剩余艾渣备用;S3干燥:将上述步骤的三种药材经过烘干机或日光暴晒,使药材各自含水量低于8%;S4捣碎:将干燥后的药材人工捣碎或者放入捣碎机中捣碎,将捣碎后的药材过筛,筛除杂质,得到药材捣碎物;S5热磨:将三种捣碎物与陶瓷粉或蛭石混合,向混合物加5-8倍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放入热磨机中加工至糊状,所得糊状物大火蒸煮2-4小时后,再放入热磨机内热磨1-3小时,热磨过程中控制热磨机温度在110-130℃;S6制浆:将步骤5所得药材糊放入制浆机内制成膜浆,控制制浆机的温度在40-80℃;S7造膜:将膜浆放入造纸机,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70-120℃,烘干时间为2-3小时,膜的厚度为0.01cm-1cm;S8窨膜:将所得膜进行窨膜,将所得膜与艾油和姜油密闭空间存放1-3小时,使膜上均匀吸附艾油、姜油。进一步地,包括如下步骤:S1选材:选择处于生长中期的艾草进行收割;将姜进行粉碎、压榨收集姜油后得到姜渣;将葛根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约长20cm,直径5cm,厚0.7cm;陶瓷粉或蛭石1mm规格;S2清洗:将艾草、姜渣及葛根三种药材进行清洗,以去除药材表面的泥土、沙粒,然后离心甩掉药材表面水分;将艾草放入水蒸气蒸馏装置,收集艾草中的挥发艾油,剩余艾渣备用;S3干燥:将上述步骤的三种药材经过烘干机或日光暴晒,使药材各自含水量低于8%;S4捣碎:将干燥后的药材人工捣碎或者放入捣碎机中捣碎,将捣碎后的药材过筛,筛除杂质,得到药材捣碎物;S5热磨:将三种捣碎物与陶瓷粉或蛭石混合,向混合物加5倍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放入热磨机中加工至糊状,所得糊状物大火蒸煮2-4小时后,再放入热磨机内热磨1小时,热磨过程中控制热磨机温度在110℃;S6制浆:将步骤5所得药材糊放入制浆机内制成膜浆,控制制浆机的温度在40℃;S7造膜:将膜浆放入造纸机,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70℃,烘干时间为2小时,膜的厚度为0.01cm;S8窨膜:将所得膜进行窨膜,将所得膜与艾油和姜油密闭空间存放1小时,使膜上均匀吸附艾油、姜油。进一步地,包括如下步骤:S1选材:选择处于生长中期的艾草进行收割;将姜进行粉碎、压榨收集姜油后得到姜渣;将葛根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约长20cm,直径7cm,厚1cm;陶瓷粉或蛭石3mm规格;S2清洗:将艾草、姜渣及葛根三种药材进行清洗,以去除药材表面的泥土、沙粒,然后离心甩掉药材表面水分;将艾草放入水蒸气蒸馏装置,收集艾草中的挥发艾油,剩余艾渣备用;S3干燥:将上述步骤的三种药材经过烘干机或日光暴晒,使药材各自含水量低于8%;S4捣碎:将干燥后的药材人工捣碎或者放入捣碎机中捣碎,将捣碎后的药材过筛,筛除杂质,得到药材捣碎物;S5热磨:将三种捣碎物与陶瓷粉或蛭石混合,向混合物加6倍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放入热磨机中加工至糊状,所得糊状物大火蒸煮2-4小时后,再放入热磨机内热磨2小时,热磨过程中控制热磨机温度在120℃;S6制浆:将步骤5所得药材糊放入制浆机内制成膜浆,控制制浆机的温度在60℃;S7造膜:将膜浆放入造纸机,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95℃,烘干时间为2.5小时,膜的厚度为0.5cm;S8窨膜:将所得膜进行窨膜,将所得膜与艾油和姜油密闭空间存放2小时,使膜上均匀吸附艾油、姜油。进一步地,包括如下步骤:S1选材:选择处于生长中期的艾草进行收割;将姜进行粉碎、压榨收集姜油后得到姜渣;将葛根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约长20cm,直径10cm,厚1.3cm;陶瓷粉或蛭石5mm规格;S2清洗:将艾草、姜渣及葛根三种药材进行清洗,以去除药材表面的泥土、沙粒,然后离心甩掉药材表面水分;将艾草放入水蒸气蒸馏装置,收集艾草中的挥发艾油,剩余艾渣备用;S3干燥:将上述步骤的三种药材经过烘干机或日光暴晒,使药材各自含水量低于8%;S4捣碎:将干燥后的药材人工捣碎或者放入捣碎机中捣碎,将捣碎后的药材过筛,筛除杂质,得到药材捣碎物;S5热磨:将三种捣碎物与陶瓷粉或蛭石混合,向混合物加8倍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放入热磨机中加工至糊状,所得糊状物大火蒸煮2-4小时后,再放入热磨机内热磨3小时,热磨过程中控制热磨机温度在130℃;S6制浆:将步骤5所得药材糊放入制浆机内制成膜浆,控制制浆机的温度在80℃;S7造膜:将膜浆放入造纸机,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20℃,烘干时间为3小时,膜的厚度为1cm;S8窨膜:将所得膜进行窨膜,将所得膜与艾油和姜油密闭空间存放3小时,使膜上均匀吸附艾油、姜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三味中药材料取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纤维素,制成纸垫膜用于艾炷施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其特征在于:制备原料包括重量份:艾草30‑60份,姜20‑40份,葛根10‑35份,陶瓷粉或蛭石15‑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其特征在于:制备原料包括重量份:艾草30-60份,姜20-40份,葛根10-35份,陶瓷粉或蛭石15-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其特征在于:制备原料包括重量份:艾草30份,姜20份,葛根10份,陶瓷粉或蛭石1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其特征在于:制备原料包括重量份:艾草45份,姜30份,葛根22份,陶瓷粉或蛭石17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其特征在于:制备原料包括重量份:艾草60份,姜40份,葛根35份,陶瓷粉或蛭石20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所述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材:选择处于生长中期的艾草进行收割;将姜进行粉碎、压榨收集姜油后得到姜渣;将葛根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约长20cm,直径5-10cm,厚0.7-1.3cm;陶瓷粉或蛭石1-5mm规格;S2清洗:将艾草、姜渣及葛根三种药材进行清洗,以去除药材表面的泥土、沙粒,然后离心甩掉药材表面水分;将艾草放入水蒸气蒸馏装置,收集艾草中的挥发艾油,剩余艾渣备用;S3干燥:将上述步骤的三种药材经过烘干机或日光暴晒,使药材各自含水量低于8%;S4捣碎:将干燥后的药材人工捣碎或者放入捣碎机中捣碎,将捣碎后的药材过筛,筛除杂质,得到药材捣碎物;S5热磨:将三种捣碎物与陶瓷粉或蛭石混合,向混合物加5-8倍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放入热磨机中加工至糊状,所得糊状物大火蒸煮2-4小时后,再放入热磨机内热磨1-3小时,热磨过程中控制热磨机温度在110-130℃;S6制浆:将步骤5所得药材糊放入制浆机内制成膜浆,控制制浆机的温度在40-80℃;S7造膜:将膜浆放入造纸机,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70-120℃,烘干时间为2-3小时,膜的厚度为0.01cm-1cm;S8窨膜:将所得膜进行窨膜,将所得膜与艾油和姜油密闭空间存放1-3小时,使膜上均匀吸附艾油、姜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艾灸用的葛艾姜膜制品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材:选择处于生长中期的艾草进行收割;将姜进行粉碎、压榨收集姜油后得到姜渣;将葛根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约长20cm,直径5cm,厚0.7cm;陶瓷粉或蛭石1mm规格;S2清洗:将艾草、姜渣及葛根三种药材进行清洗,以去除药材表面的泥土、沙粒,然后离心甩掉药材表面水分;将艾草放入水蒸气蒸馏装置,收集艾草中的挥发艾油,剩余艾渣备用;S3干燥:将上述步骤的三种药材经过烘干机或日光暴晒,使药材各自含水量低于8%;S4捣碎:将干燥后的药材人工捣碎或者放入捣碎机中捣碎,将捣碎后的药材过筛,筛除杂质,得到药材捣碎物;S5热磨:将三种捣碎物与陶瓷粉或蛭石混合,向混合物加5倍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放入热磨机中加工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晓吴周强
申请(专利权)人:易艾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