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听觉无创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听觉无创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听觉无创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复合神经动作电位是耳蜗对声剌激所产生的一种反应,是耳蜗中听神经细胞换能后所产生的复合神经电信号,它的作用是向中枢传递声音信息,一般认为它是由不同的听神经纤维的电位反应同步叠加产生的复合电位,复合神经动作电位可在耳蜗圆窗附近记录到。复合神经动作电位调谐曲线反映了耳蜗内毛细胞以及耳蜗传入神经功能,是一种直接对听神经频率选择特性进行测量的客观方法,其研究时间较长,技术也相对比较成熟。但是,目前采用的复合神经动作电位调谐曲线检测方法需要将电极放至圆窗处,是一种有创方法,不能应用于人耳的常规检测。美国专利US006640121B1公开了一种耳蜗神经检测的耳探针,该耳探针包括测量耳蜗血管血液流量和流速的光纤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探头、测量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耳蜗电极和包裹光纤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探头的尖帽等;然而,此专利侧重于耳探针的设计,目的在于减少手术过程中患者听力损伤的情况发生,虽然涉及到复合神经动作电位,但是没有涉及到复合神经动作电位调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听觉无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S1、在人耳鼓膜后下象限且靠近鼓环处设置记录电极,在受试者同侧耳垂夹设参考电极,并在受试者眉心贴设地电极;S2、设置刺激声频率范围、刺激声频率步长和刺激声强度范围并向受试者耳内发送刺激声,由电极采集受试者近鼓膜处的电压信号,进而通过在获取的电压信号中提取测试频率范围内各刺激声频率刺激下刚好诱发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阈值,绘制复合神经动作电位阈值曲线,即所有刺激声频率及对应的刚好诱发出的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所组成的关系曲线,通过将复合神经动作电位阈值曲线与正常听力受试者的听阈进行比较,以判断受试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听觉无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S1、在人耳鼓膜后下象限且靠近鼓环处设置记录电极,在受试者同侧耳垂夹设参考电极,并在受试者眉心贴设地电极;S2、设置刺激声频率范围、刺激声频率步长和刺激声强度范围并向受试者耳内发送刺激声,由电极采集受试者近鼓膜处的电压信号,进而通过在获取的电压信号中提取测试频率范围内各刺激声频率刺激下刚好诱发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阈值,绘制复合神经动作电位阈值曲线,即所有刺激声频率及对应的刚好诱发出的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所组成的关系曲线,通过将复合神经动作电位阈值曲线与正常听力受试者的听阈进行比较,以判断受试者的听觉强度灵敏度是否正常;S3、设置剌激声频率范围、剌激声强度范围、抑制声频率范围、抑制声频率步长、抑制声强度范围、以及抑制准则,并向受试者耳内发送剌激声和抑制声,由电极采集受试者近鼓膜处的电压信号,进而通过在获取的电压信号中提取抑制声频率范围内各个抑制频率下、满足抑制准则的抑制声强度,绘制出复合神经动作电位调谐曲线,即在设定的刺激声频率与刺激声强度下所有抑制声频率及对应的抑制声强度所组成的关系曲线,并根据复合神经动作电位调谐曲线计算出表征曲线尖锐程度的品质因素Q10,以判断受试者的听觉频率灵敏度是否正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听觉无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记录电极的设置方法为:患者侧卧,测试耳朝上,在硬性耳内镜的观察下,使用卷棉子蘸取95%酒精或乙醚,轻轻擦拭鼓膜后下象限位置,使其充分脱脂;然后取微量导电膏轻轻涂抹在记录电极头端,用齿镊夹住记录电极,将消毒过的记录电极轻轻从外耳道推入,使记录电极紧贴鼓膜后下象限靠近鼓环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听觉无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每个刺激声频率中刚好诱发出的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的确定方法为:当刺激声诱发出的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N1值达到阈值之后,降低一个刺激声强度步长继续测试,如果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N1值小于阈值,则再增加一个刺激声强度步长继续测试,如果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N1值仍大于阈值,则降低刺激声强度步长直到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N1值小于阈值;当增加刺激声强度到采集的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N1值又达到阈值标准时,再增加一个刺激声强度步长,如果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N1值仍达到阈值标准,则减小一个刺激声强度步长,如此反复多次,通过刺激声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转折4次,然后计算刺激声变化转折处幅度的平均值,此刺激声幅度平均值即为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剌激声强度阈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听觉无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判断受试者的听觉强度灵敏度是否正常的方法为:将复合神经动作电位阈值曲线与正常听力受试者的听阈进行比较,当二者在相同频率段基本平行而且幅度相差在设定的接受范围内,则判断受试者的听觉强度灵敏度正常,而当如果此阈值曲线幅度较高或与正常听力受试者的听阈差异超过设定的接受范围时,则判断受试者的听觉强度灵敏度不正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听觉无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初始设置的刺激声频率的范围为步骤S2中诱发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刺激声频率的范围;初始设置的刺激声强度的范围为步骤S2中诱发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阈值的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神经动作电位的听觉无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每个抑制声频率处且满足抑制准则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瑶,亓之航,李坤,孟佳,张翔,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