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640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选择适合稻虾综合种养的稻田,稻田具有宽2~4m、深0.8~1.2m的虾沟;设置围养沟,四周采用防逃网建立防逃设施,按照面积比2:1~3:1比例利用防逃网对围养沟分隔;亲虾放养,在分隔区域分别放养雌虾和雄虾;苗种自繁,亲虾自繁期间撤去沙袋和分隔防逃网,亲虾进行交配自繁,产生的虾苗穿过防逃网进入稻田自然生长。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养殖亲虾进行自繁,不用购买虾苗,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稻田综合种养效益;本发明专利技术自繁后虾苗穿过防逃网自然生长,避免了运输和搬动对虾苗的损伤,有效提高虾苗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世界农业生产面临着粮食需求增大、水土资源短缺、应对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问题。现代集约化粮食生产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不但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还造成了土壤板结、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水产养殖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食物来源,但是大规模养殖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国内外研究表明,将水产养殖与农业系统相结合的农业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保证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稻田养殖是水产养殖与农业系统相结合重要方式之一,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渔业工艺和生态渔业适用技术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生态合理、功能协调、资源再生、良性循环的一种渔业体系,它把经济、社会、生态三者效益统一起来。红螯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属十足目(Decapoda),拟螯虾科(Parastacidae),红螯螯虾属(Cherax),原产于澳洲北部的热带区域溪流,外形酷似海中龙虾,又名澳洲淡水龙虾,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淡水虾类之一。红螯螯虾除了具有生长快、含肉率高、外形漂亮等优势,并且在耐低氧、耐低温、抗应激等方面能力更强,目前红螯螯虾商品虾经济效益较高,100g~200g规格价格达100元/斤~200元/斤。红螯螯虾自1990年代开发人工养殖以来,其发展前景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兴趣,在澳洲、美国、中南美洲皆迅速掀起一股养殖消费热潮,日本、法国、西班牙和东南亚许多国家也先后自澳洲引种试养。中国在1991年由湖北淡水研究所率先引进,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红螯螯虾从国外引进已有多年,也有少量养殖成功的报道,但目前依然无法稳定地提供大量的苗种,没有形成规模育苗,致使苗种价格偏高。红螯螯虾产苗量较低的自身因素是个体产卵量较低。对虾类的产卵量多在10万至100万左右,如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产卵量通常在15至35万粒。淡水虾一般抱卵较少,日本沼虾的抱卵量约600至5000粒,螯虾属仅为数百粒,红螯螯虾抱卵量约200至1000粒。目前,1cm左右的红螯螯虾虾苗售价为8000~12000元/万尾,而罗氏沼虾苗价为400元/万尾,两者相差达30倍左右。由于成本太高,至今市场上仍未能形成稳定的成虾供应,这与潜在的市场需求形成巨大反差。现在全国各地着手准备养殖红螯螯虾的养殖者日益增多,苗种的供应远不能满足需求,有部分仍需从国外调进,导致成本上升,增加了养殖的风险率。红螯螯虾苗种供应成为制约红螯螯虾稻田养殖发展的首要问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由于全国各地着手准备养殖红螯螯虾的养殖者日益增多,导致苗种的供应远不能满足需求,甚至有部分仍需从国外调进,导致成本上升,增加了养殖的风险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目前还未见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的报道,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涉及稻田选择、围养沟设置、亲虾放养等多方面技术细节,技术难度较高,系统解决上述技术细节问题可实现红螯螯虾稻田自繁,降低红螯螯虾稻田养殖成本,促进红螯螯虾养殖技术的推广,提高稻田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稻田的选择,选择适合稻虾综合种养的稻田,稻田具有宽2~4m、深0.8~1.2m的虾沟,满足红螯螯虾生长所需的水体空间;步骤二:设置围养沟,使用沙袋进行封闭,四周采用防逃网建立防逃设施,按照面积比2:1~3:1比例利用防逃网对围养沟分隔,实现雌虾和雄虾分隔饲养,方便控制雌雄虾的交配时间;步骤三:亲虾放养,在分隔区域分别放养雌虾和雄虾,雌雄亲虾比例为2:1或3:1,围养沟亲虾密度为5~20尾/m2,雌雄虾的合理配比,既可有效降低饲料投入成本,又可减少亲虾间争斗造成的伤亡;步骤四:苗种自繁,亲虾自繁期间撤去沙袋和分隔防逃网,亲虾进行交配自繁,产生的虾苗穿过防逃网进入稻田自然生长。进一步,虾沟种植有水草,虾沟常年水温10℃~35℃。进一步,围养沟设置,选择靠近进水口的虾沟进行设置,使用沙袋进行封闭且四周设置防逃设施,防逃设施为网目0.6~1.5cm的防逃网,防逃网顶部设置防攀爬薄膜,既能使亲虾和稻田隔离,又可使自繁的虾苗通过网目自行爬入稻田。进一步,根据稻田面积、放养密度、预估亲虾产苗量、雌雄亲虾比例进行围养沟面积设置。进一步,稻田放养密度为3000~6000尾/亩,每只雌虾自繁最终获得虾苗按50~100尾计,雌雄亲虾比例为2:1或3:1,围养沟亲虾密度为5~20尾/m2,该放养密度既保证了稻田得到充分利用,有可避免密度过高造成红螯螯虾互相争斗造成的伤亡。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1、雌雄亲虾比例过高造成部分雌虾无法受精,浪费饲料,增加养殖、管理成本;比例过低造成产苗量不足、雄虾争斗致死致残,浪费饲料,增加养殖、管理成本。本专利技术中雌雄亲虾比例为2:1或3:1,可满足红螯螯虾稻田自繁交配的需要,避免饲料浪费,降低养殖、管理成本。2、本专利技术围养沟设置分隔防逃网,在交配前对雌虾和雄虾进行分隔饲养,有助于提高雌雄虾的生长效率;当条件适宜,撤去分隔防逃网,雌雄虾自行交配,可有效防止雌雄虾提前交配而条件不适宜造成孵化的虾苗死亡,同时雌雄虾同期交配生产的苗种规格较统一,利于饲养管理和成虾的捕捞。3、本专利技术根据稻田面积、放养密度、亲虾产苗量预估、雌雄亲虾比例对围养沟面积进行设置,设置因素科学完整,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科学性,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4、本专利技术采用稻田自繁红螯螯虾苗种,避免了虾苗的运输和搬运对虾苗造成的损伤,有效提高虾苗的成活率,间接降低了虾苗的养殖成本。5、本专利技术使用养殖亲虾进行自繁,不用购买虾苗,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稻田综合种养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稻田布局示意图。图中:1、稻田;2、虾沟;3、围养沟;4、分隔防逃网;5、防逃网;6、沙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做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稻田的选择,选择适合稻虾综合种养的稻田,稻田具有宽2~4m、深0.8~1.2m的虾沟;S102:设置围养沟,使用沙袋进行封闭,四周采用防逃网建立防逃设施,按照面积比2:1~3:1比例利用防逃网对围养沟分隔;S103:亲虾放养,在分隔区域分别放养雌虾和雄虾,雌雄亲虾比例为2:1或3:1,围养沟亲虾密度为5~20尾/m2;S104:苗种自繁,亲虾自繁期间撤去沙袋和分隔防逃网,亲虾进行交配自繁,产生的虾苗穿过防逃网进入稻田自然生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虾沟种植有水草,虾沟常年水温10℃~3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围养沟设置,选择靠近进水口的虾沟进行设置,使用沙袋进行封闭且四周设置防逃设施,防逃设施为网目0.6~1.5cm的防逃网,防逃网顶部设置防攀爬薄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根据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稻虾综合种养的稻田,稻田具有宽2~4m、深0.8~1.2m的虾沟;步骤二:使用沙袋进行封闭,四周采用防逃网建立防逃设施,按照面积比2:1~3:1比例利用防逃网对围养沟分隔;步骤三:在分隔区域分别放养雌虾和雄虾,雌雄亲虾比例为2:1或3:1,围养沟亲虾密度为5~20尾/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稻虾综合种养的稻田,稻田具有宽2~4m、深0.8~1.2m的虾沟;步骤二:使用沙袋进行封闭,四周采用防逃网建立防逃设施,按照面积比2:1~3:1比例利用防逃网对围养沟分隔;步骤三:在分隔区域分别放养雌虾和雄虾,雌雄亲虾比例为2:1或3:1,围养沟亲虾密度为5~20尾/m2;步骤四:亲虾自繁期间撤去沙袋和分隔防逃网,亲虾进行交配自繁,产生的虾苗穿过防逃网进入稻田自然生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虾沟种植有水草,虾沟常年水温10℃~3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螯螯虾稻田自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养沟设置,选择靠近进水口的虾沟进行设置,使用沙袋进行封闭且四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慧赞王瑞黄光华林勇马华威曾兰吕敏黄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