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头循环缝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621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机头循环缝纫系统,包括加工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预置送料机构、第一布料传动机构、第一缝纫机构、布料定位机构、第二布料传动机构和第二缝纫机构;预置送料机构固定于第一布料传动机构的第一端外侧;第一压板与第一布料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二压板与第二布料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布料定位机构设置于传动路径部分重合处;第一缝纫机构固定于第一布料传动机构邻近第二布料传动机构的一侧;第二缝纫机构固定于第二布料传动机构邻近第一布料传动机构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多机头循环缝纫系统,具有劳动强度低、加工效率高、加工轨迹规则、机头加工范围大的优点。

Multi-head circular sew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ulti-head circular sew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processing table, a first pressing plate, a second pressing plate, a preset feeding mechanism, a first cloth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 first sewing mechanism, a cloth positioning mechanism, a second cloth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a second sewing mechanism; a preset feeding mechanism is fixed at the first exterior end of the first cloth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a first pressing plate and a first cloth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first sewing mechanism is fix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cloth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djacent to the second cloth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sewing mechanism is fix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econd cloth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djacent to the first cloth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ulti-head circular sewing system,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labor intensity, high processing efficiency, regular processing trajectory and large processing range of the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机头循环缝纫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缝纫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机头循环缝纫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不规则类旋转缝纫普遍需要通过手工操作完成,而手工普遍具有加工轨迹不规则、劳动强度大、加工效率低且机头加工范围有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机头循环缝纫系统,具有劳动强度低、加工效率高、加工轨迹规则、机头加工范围大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机头循环缝纫系统,包括一加工台、一第一压板、一第二压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加工台的一预置送料机构、一第一布料传动机构、一第一缝纫机构、一布料定位机构、一第二布料传动机构和一第二缝纫机构;所述预置送料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的第一端外侧;所述第一压板可沿一第一方向、一第二方向和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地与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压板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地与所述第二布料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传动路径部分重合;所述布料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传动路径部分重合处;所述第一缝纫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邻近所述第二布料传动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缝纫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二布料传动机构邻近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的一侧。优选地,所述预置送料机构包括一模框、一模框传动机构和一模框安装架,所述模框传动机构通过所述模框安装架固定于所述加工台,所述模框可沿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地与所述模框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优选地,所述模框设置于所述加工台的一台面上,所述模框安装架固定于所述台面的底面,所述台面在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的第一端的第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至少一导向通槽,所述模框传动机构部分穿设于所述导向通槽内并连接所述模框。优选地,所述模框中部镂空形成一布料放置区,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的形状与所述布料放置区形状配合。优选地,所述模框传动机构包括一第一升降机构和一第一水平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水平传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模框安装架,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可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运动地与所述第一水平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模框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布料传动机构分别包括:一传送轨道、一第二水平传动机构、一第三水平传动机构和一第二升降机构;所述传送轨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布设,所述第二水平传动机构可沿所述传送轨道往复运动地与所述传送轨道传动连接,所述第三水平传动机构可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运动地与所述第二水平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三水平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传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布料定位机构包括一吸附面、一负压腔、一管道和一风机,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布料传动机构之间的所述台面形成所述吸附面,所述负压腔设置于所述加工台,所述吸附面形成与所述负压腔内部导通的多个吸附孔,所述管道连通所述负压腔和所述风机,所述风机固定于所述加工台。优选地,所述加工台形成一收料区,所述收料区形成于所述第二布料传动机构远离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二布料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优选地,还包括一自动收料机构,所述自动收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收料区旁。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预置送料机构用于放置和向系统输送待加工布料。第一压板、第一布料传动机构和第一缝纫机构的配合,用于实现布料的前半边缝纫和传递。布料定位机构用于在第一布料传动机构向第二布料传动机构传递布料时,对布料进行定位,放置传递过程中布料的位置偏移,保证缝纫的质量。第二压板、第二布料传动机构和第二缝纫机构的配合用于实现布料的后半边缝纫和传递。通过第一压板、第二压板、预置送料机构、第一布料传动机构、第一缝纫机构、布料定位机构、第二布料传动机构和第二缝纫机构的配合,实现了自动化的旋转缝纫,具有劳动强度低、加工效率高、加工轨迹规则、机头加工范围大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去除第一布料传动机构和第二布料传动机构的多机头循环缝纫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机头循环缝纫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置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布料传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布料传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料片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料片经第一缝纫机构缝纫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料片经第二缝纫机构缝纫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1~图8,给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功能、特点。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多机头循环缝纫系统,包括一加工台1、一第一压板2、一第二压板3、以及固定于加工台1的一预置送料机构4、一第一布料传动机构5、一第一缝纫机构6、一布料定位机构7、一第二布料传动机构8和一第二缝纫机构9;预置送料机构4固定于第一布料传动机构5的第一端外侧;第一压板2可沿一第一方向、一第二方向和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地与第一布料传动机构5传动连接;第二压板3可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地与第二布料传动机构8传动连接;且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沿第一方向的传动路径部分重合;布料定位机构7设置于传动路径部分重合处;第一缝纫机构6固定于第一布料传动机构5邻近第二布料传动机构8的一侧;第二缝纫机构9固定于第二布料传动机构8邻近第一布料传动机构5的一侧。预置送料机构4用于放置和向系统输送待加工布料。第一压板2、第一布料传动机构5和第一缝纫机构6的配合,用于实现布料的前半边缝纫和传递。布料定位机构7用于在第一布料传动机构5向第二布料传动机构8传递布料时,对布料进行定位,放置传递过程中布料的位置偏移,保证缝纫的质量。第二压板3、第二布料传动机构8和第二缝纫机构9的配合用于实现布料的后半边缝纫和传递。通过第一压板2、第二压板3、预置送料机构4、第一布料传动机构5、第一缝纫机构6、布料定位机构7、第二布料传动机构8和第二缝纫机构9的配合,实现了自动化的旋转缝纫,具有劳动强度低、加工效率高、加工轨迹规则、机头加工范围大的优点。请参阅图2和图3,预置送料机构4包括一模框41、一模框传动机构42和一模框安装架43,模框传动机构42通过模框安装架43固定于加工台1,模框41可沿第二方向和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地与模框传动机构42传动连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模框41设置于加工台1的一台面101上,模框安装架43固定于台面101的底面,台面101在第一布料传动机构5的第一端的第一侧沿第二方向形成至少一导向通槽102,模框传动机构42部分穿设于导向通槽102内并连接模框41。模框41中部镂空形成一布料放置区411,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3的形状与布料放置区411形状配合。模框传动机构42包括一第一升降机构421和一第一水平传动机构422,第一水平传动机构422固定于模框安装架43,第一升降机构421可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地与第一水平传动机构422传动连接,模框41连接第一升降机构421。第一升降机构421和第一水平传动机构42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可采用任意现有的直线传送结构,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机头循环缝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加工台、一第一压板、一第二压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加工台的一预置送料机构、一第一布料传动机构、一第一缝纫机构、一布料定位机构、一第二布料传动机构和一第二缝纫机构;所述预置送料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的第一端外侧;所述第一压板可沿一第一方向、一第二方向和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地与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压板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地与所述第二布料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传动路径部分重合;所述布料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传动路径部分重合处;所述第一缝纫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邻近所述第二布料传动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缝纫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二布料传动机构邻近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机头循环缝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加工台、一第一压板、一第二压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加工台的一预置送料机构、一第一布料传动机构、一第一缝纫机构、一布料定位机构、一第二布料传动机构和一第二缝纫机构;所述预置送料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的第一端外侧;所述第一压板可沿一第一方向、一第二方向和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地与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压板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地与所述第二布料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传动路径部分重合;所述布料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传动路径部分重合处;所述第一缝纫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邻近所述第二布料传动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缝纫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二布料传动机构邻近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头循环缝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送料机构包括一模框、一模框传动机构和一模框安装架,所述模框传动机构通过所述模框安装架固定于所述加工台,所述模框可沿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地与所述模框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机头循环缝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框设置于所述加工台的一台面上,所述模框安装架固定于所述台面的底面,所述台面在所述第一布料传动机构的第一端的第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至少一导向通槽,所述模框传动机构部分穿设于所述导向通槽内并连接所述模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机头循环缝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框中部镂空形成一布料放置区,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的形状与所述布料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型楷柴国宣李振宝吕立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