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621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针,其将具备重叠而构成的两片板片的导针片的结合部分牢固地固定。该复合针为编织机的复合针,其包括具有针钩的针主体和相对于所述针主体进行相对移动而开闭所述针钩的导针片,所述导针片包括具有嵌合槽的导针片主体、嵌入所述嵌合槽的底面侧的内侧板片以及在所述嵌合槽的开口侧重叠在内侧板片的表面上的外侧板片,通过将导针片主体铆接,从而使内侧板片和外侧板片与导针片主体一体化,其中,该复合针设置有在所述嵌合槽使内侧板片与外侧板片相互固定或在嵌合槽使内侧板片和外侧板片固定于导针片主体的辅助连结部。

Compound need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mposite needle, which firmly fixes the joint part of the guide needle sheet with two overlapping plates. The composite needle is a composite needle of a knitting machine. The composite needle comprises a needle body with a needle hook and a guide needle sheet closing the needle hook relative to the needle body. The guide needle sheet includes a guide needle sheet body with a chimeric groove, an inner side sheet embedded in the bottom side of the chimeric groove, and an outer sheet overlapp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inner side sheet with emphasis on the opening of the chimeric groove. By riveting the main body of the guide needle sheet, the inner plate and the outer plate are integrated with the main body of the guide needle sheet. The composite needle is arranged in the chimeric groove to fix the inner plate and the outer plate to each other or in the chimeric groove to fix the inner plate and the outer plate to the auxiliary connection part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guide needle she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针
本技术涉及用于编织机的复合针。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编织机的织针,已知包括具有针钩的针主体和相对于针主体进行相对移动的导针片的复合针。该复合针中,在形成于针主体的导针片槽中嵌入有导针片,导针片相对于针主体滑动从而进行针钩的开闭。日本专利第2946323号公报中记载的复合针的导针片包括第一导针片(板片)和第二导针片(导针片主体)。板片通过使两片薄板状体重合而构成,该板片被收容在针主体的导针片槽中。导针片主体在导针片主体的一侧面具备收纳板片的后端的长槽(嵌合槽)。在板片的后端嵌入形成于导针片主体的长槽中的状态下,通过对导针片主体的长槽的侧壁进行铆接,从而使导针片主体与板片一体化。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板片与导针片主体利用铆接而实现的一体化是通过在板片与导针片主体的交界部分的表面侧使导针片主体塑性变形,并将板片的长槽开口侧的表面利用导针片主体局部覆盖来进行的。日本专利第2946323号公报中记载的复合针仅仅只是将两片板片重叠并铆接于导针片主体的长槽,所以未被牢固地一体化,有可能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具备两片板片的导针片的板片与导针片主体牢固地一体化的复合针。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技术的复合针是编织机的复合针,该复合针包括具有针钩的针主体和相对于所述针主体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开闭所述针钩的导针片,所述导针片包括:导针片主体,该导针片主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嵌合槽;内侧板片,该内侧板片嵌入所述嵌合槽的底面侧;以及外侧板片,该外侧板片在所述嵌合槽的开口侧重叠在内侧板片的表面上,通过将导针片主体铆接,从而使内侧板片和外侧板片与导针片主体一体化,其中,该复合针设置有辅助连结部,该辅助连结部在所述嵌合槽使内侧板片与外侧板片相互固定,所述辅助连结部由设置于内侧板片的内侧嵌合区域和外侧板片的外侧嵌合区域中的一方的凹部、以及能够与该凹部嵌合地设置于所述内侧板片的内侧嵌合区域和外侧板片的外侧嵌合区域中的另一方的凸部构成。本技术的另一复合针是编织机的复合针,该复合针包括具有针钩的针主体和相对于所述针主体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开闭所述针钩的导针片,所述导针片包括:导针片主体,该导针片主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嵌合槽;内侧板片,该内侧板片嵌入所述嵌合槽的底面侧;以及外侧板片,该外侧板片在所述嵌合槽的开口侧重叠在内侧板片的表面上,通过将导针片主体铆接,从而将内侧板片和外侧板片与导针片主体一体化,其中,该复合针设置有辅助连结部,该辅助连结部在所述嵌合槽使内侧板片和外侧板片固定于导针片主体。另外,本技术的上述复合针中,所述辅助连结部由与内侧板片的内侧嵌合区域和外侧板片的外侧嵌合区域的每一个连通的贯通孔、以及能够与所述贯通孔嵌合地设置于导针片主体的凸部构成。另外,本技术的上述复合针中,所述辅助连结部构成为,设置有与内侧板片的内侧嵌合区域和外侧板片的外侧嵌合区域的每一个连通的贯通孔,而且在导针片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贯通孔连通的贯通孔,并且使铆钉插通在两板片的所述贯通孔和导针片主体的所述贯通孔中进行固定。另外,本技术的上述复合针中,所述辅助连结部构成为,形成使内侧板片的内侧嵌合区域和外侧板片的外侧嵌合区域的各自后方部分上下分支而得到的上腿部和下腿部,将该上腿部和下腿部中的至少一方的腿部作为压接于嵌合槽的壁面的弹性腿部而形成。技术效果上述复合针中,不仅是在将两片板片(内侧板片和外侧板片)重叠地嵌入到导针片主体的嵌合槽的状态下对导针片主体进行铆接从而将板片与导针片主体一体化,板片还通过辅助连结部进行连结。因此,实现了更加牢固的一体化。由此,即使导针片主体与两张板片的交界部分被持续加载力矩,也能够抑制导针片主体与两片板片之间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松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复合针的整体图。图2表示实施方式1的复合针的导针片的一体化构造,图2的(A)是图1的结合部位区域的放大图,图2的(B)是由图2的(A)所示的(I)-(I)线剖切的剖视图,图2的(C)是图2的(B)所示的导针片主体、内侧板片以及外侧板片的分解图。图3表示实施方式2的复合针的导针片的一体化构造,图3的(A)是图1的结合部位区域的放大图,图3的(B)是由图3的(A)所示的(I)-(I)线剖切的剖面图,图3的(C)是图3的(B)所示的导针片主体、内侧板片以及外侧板片的分解图。图4表示实施方式3的复合针的导针片的一体化构造,图4的(A)是图1的结合部位区域的放大图,图4的(B)是由图4的(A)所示的(I)-(I)线剖切的剖面图,图4的(C)是图4的(B)所示的导针片主体、内侧板片以及外侧板片的分解图。图5表示实施方式4的复合针的导针片的一体化构造,图5的(A)是图1的结合部位区域的放大图,图5的(B)是由图5的(A)所示的(I)-(I)线剖切的剖面图,图5的(C)是图5的(B)所示的导针片主体、内侧板片以及外侧板片的分解图。图6表示实施方式5的复合针的导针片的一体化构造,图6的(A)是图1的结合部位区域的放大图,图6的(B)是由图6的(A)所示的(I)-(I)线剖切的剖面图,图6的(C)是图6的(B)所示的导针片主体、内侧板片以及外侧板片的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1:复合针;2:针主体;20:针钩;21:导针片槽;3:导针片;4:导针片主体;40:连结部;41:嵌合槽;41b:底面;41s:壁面;410:凹部;5:内侧板片;50:内侧嵌合区域;52、62:凸部;6:外侧板片;60:外侧嵌合区域;7、7a、7b、7c:铆接部;9:辅助连结部;11、12:凸部;13、14:凹部;15、16:贯通孔;17:凸部;19:铆钉;23a、23b、23c:贯通孔;25、25a、25b:上腿部;26、26a、26b:下腿部;28:凹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基于图1和图2说明实施方式1的复合针1。针主体2在其前端具备针钩20,在该针主体2的前端侧的上表面具备导针片槽21。在导针片槽21中嵌入有导针片3的板片5、6。导针片3相对于针主体2滑动从而针钩20进行开闭。导针片3具备导针片主体4和薄板状的两片板片(内侧板片5和外侧板片6)。导针片主体4具备向下方突出的连结部40。导针片主体4在连结部40的侧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嵌合槽41。在将内侧板片5和外侧板片6嵌入该嵌合槽41中的状态下,通过对导针片主体4的表面进行铆接,从而将内侧板片5和外侧板片6固定于导针片主体4。这与上述日本专利第2946323号公报中记载的复合针是相同的。如图2所示,嵌合槽41由底面41b和与底面41b垂直设置的壁面41s形成。本实施例中,导针片主体4具有与嵌合槽41连续地向导针片主体4的上方侧凹陷的凹部410。内侧板片5和外侧板片6分别具备嵌入导针片主体4的嵌合槽41中的内侧嵌合区域50和外侧嵌合区域60。如图2的(B)所示,内侧板片5和外侧板片6以内侧板片5的内侧嵌合区域50位于嵌合槽41的底面41b侧而外侧板片6的外侧嵌合区域60位于嵌合槽41的开口侧的方式重叠地嵌入嵌合槽41。各板片5、6的凸部52、62嵌入凹部410并且各嵌合区域50、60嵌入嵌合槽41,从而相对于导针片主体4实现定位。附图标记7a、7b、7c表示铆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针,该复合针是编织机的复合针,该复合针包括具有针钩的针主体和相对于所述针主体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开闭所述针钩的导针片,所述导针片包括:导针片主体,该导针片主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嵌合槽;内侧板片,该内侧板片嵌入所述嵌合槽的底面侧;以及外侧板片,该外侧板片在所述嵌合槽的开口侧重叠在内侧板片的表面上,通过将导针片主体铆接,从而将内侧板片和外侧板片与导针片主体一体化,该复合针的特征在于,设置有辅助连结部,该辅助连结部在所述嵌合槽使内侧板片与外侧板片相互固定,所述辅助连结部由设置于内侧板片的内侧嵌合区域和外侧板片的外侧嵌合区域中的一方的凹部、以及能够与该凹部嵌合地设置于所述内侧板片的内侧嵌合区域和外侧板片的外侧嵌合区域中的另一方的凸部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针,该复合针是编织机的复合针,该复合针包括具有针钩的针主体和相对于所述针主体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开闭所述针钩的导针片,所述导针片包括:导针片主体,该导针片主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嵌合槽;内侧板片,该内侧板片嵌入所述嵌合槽的底面侧;以及外侧板片,该外侧板片在所述嵌合槽的开口侧重叠在内侧板片的表面上,通过将导针片主体铆接,从而将内侧板片和外侧板片与导针片主体一体化,该复合针的特征在于,设置有辅助连结部,该辅助连结部在所述嵌合槽使内侧板片与外侧板片相互固定,所述辅助连结部由设置于内侧板片的内侧嵌合区域和外侧板片的外侧嵌合区域中的一方的凹部、以及能够与该凹部嵌合地设置于所述内侧板片的内侧嵌合区域和外侧板片的外侧嵌合区域中的另一方的凸部构成。2.一种复合针,该复合针是编织机的复合针,该复合针包括具有针钩的针主体和相对于所述针主体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开闭所述针钩的导针片,所述导针片包括:导针片主体,该导针片主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嵌合槽;内侧板片,该内侧板片嵌入所述嵌合槽的底面侧;以及外侧板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野浩稔北原健治有北礼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