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导线收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611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临床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导线收卷器。本收卷器包括绕线筒;绕线筒的筒面处径向贯穿开设开口,绕线筒的筒腔处布置板面平行绕线筒轴线的横隔板,横隔板的其中一板端设置弧形导向板,以横隔板的与弧形导向板外弧面同平面的一侧板面为外侧板面,横隔板外侧板面与绕线筒腔壁之间空间构成供联接导线穿入的穿出通道;绕线筒的后筒端处外翻边上设置粘接面或螺栓固定面从而固定于指定设备表面处;绕线筒的朝向操作者的前筒端处外翻边的外缘处径向内凹有供联接导线的插头端卡入及固定的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高效率的实现对各类联接导线的适应性缠绕及固定功能,可有效避免联接导线因弯折等问题而出现的线体损伤状况。

Portable wire winde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linical appliances, in particular to a portable wire winder. The winder includes a winding drum; the drum surface of the winding drum runs through the opening radially, and the drum cavity of the winding drum is provided with diaphragms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the winding drum. One end of the diaphragm is provided with an arc-shaped guide plate,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diaphragm and the arc-shaped guide plate is the same plane as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arc-shaped guide plate, and the space betwee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diaphragm and the wall of the winding drum cavity is formed for connection. The outer edge of the outer flange of the winding drum towards the operator's front drum end is radially concave, and the plug end for connecting the conductor is clamped and fixed with a chuck groove. The outer edge of the outer flange of the outer flange of the winding drum towards the operator's front drum end is radially concav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iciently realize the adaptive winding and fixing functions of various connecting wires, and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damage condition of the connecting wires caused by bending and other probl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导线收卷器
本技术属于临床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导线收卷器。
技术介绍
重症医学监护,简称ICU,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病床则是ICU病房所必备的医用设备。为更好的实现对临床病人的重症监控,ICU病床周围往往充斥着大量监护设备,随之导致ICU病床周围用线繁复,极易出现各根联接导线之间的打结和互相缠绕的问题。尤其是在心电图仪器上,各种联接导线数量非常多,很多都要用在人体上,部分穿插,轻则出现打结和互相缠绕的问题,重则甚至因联接导线弯折等问题而出现线体损伤状况,从而导致昂贵医疗器械无法正常工作,显然会极大的影响到病房的实际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便携式导线收卷器,其具备构造简单、操作简便快捷而成本低的优点,能高效率的实现对各类联接导线的适应性缠绕及固定功能,可有效避免联接导线因弯折等问题而出现的线体损伤状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导线收卷器,其特征在于:本收卷器包括直套筒状的绕线筒,绕线筒的两筒端均设置外翻边以便形成工字筒状结构,绕线筒的外筒壁构成用于直接缠绕联接导线的缠绕面;绕线筒的筒面处径向贯穿开设开口,绕线筒的筒腔处布置板面平行绕线筒轴线的横隔板,横隔板的其中一板端靠近开口处且横隔板与开口的相邻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圆滑过渡两者的弧形导向板,以横隔板的与弧形导向板外弧面同平面的一侧板面为外侧板面,横隔板外侧板面与绕线筒腔壁之间空间构成供联接导线穿入的穿出通道,联接导线经弧形导向板倒向后再经由开口而进入绕线筒的缠绕面,以完成联接导线收卷目的;绕线筒的后筒端处外翻边上设置粘接面或螺栓固定面从而固定于指定设备表面处;绕线筒的朝向操作者的前筒端处外翻边的外缘处径向内凹有供联接导线的插头端卡入及固定的卡槽。优选的,所述绕线筒由面对称布置的左半筒及右半筒对合构成,开口位于右半筒处,横隔板的左端与左半筒腔壁间存有间隙而横隔板的右端构成连接弧形导向板的配合端,左半筒及右半筒的下端部以第一铰接轴彼此铰接,且第一铰接轴轴线平行绕线筒轴线;左半筒及右半筒的上端部处布置衔接彼此的径向位移调节组件;所述径向位移调节组件包括同轴水平布置且彼此螺纹旋向相反的左螺栓杆及右螺栓杆,螺纹套筒位于左螺栓杆及右螺栓杆的相邻端处且螺纹套筒两端分别与两螺栓杆间构成螺纹配合;左螺栓杆与右螺栓杆的远离端分别固定于一组固定块处,且左半筒及右半筒的上端部与相应固定块间构成铰接配合;左半筒与其中一组固定块之间铰接处、右半筒与另一组固定块之间铰接处以及第一铰接轴之间彼此轴线平行;左半筒处外翻边与右半筒处外翻边的配合面预留有供左半筒及右半筒产生铰接动作的活动间隙。优选的,所述左半筒及右半筒的上端部之间设置衔接两者的弹性遮布,所述弹性遮布的弹性力方向垂直绕线筒轴线方向。优选的,所述卡槽为倒“T”型的缩口槽状,卡槽为两组且分别布置于左半筒及右半筒处;两组卡槽沿绕线筒轴线而轴对称布置。优选的,螺纹套筒外壁处布置防滑纹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上述方案,一方面,本技术以工字筒状的绕线筒的筒壁,来形成供联接导线正常绕行的缠绕面;另一方面,考虑到联接导线不同于传统线缆,联接导向是一端固定于外部设备上的,因此,本技术在绕线筒的缠绕面处特设有开口,并以横隔板对绕线筒筒腔进行空间分割后,再对横隔板及开口之间布置类似倒圆角状的弧形导向板。弧形导向板一侧板端与横隔板间圆滑过渡,而另一侧板端与开口处缠绕面之间圆滑过渡。具体操作时,将本技术的后筒端处外翻边直接面抵靠状的固定在联接导线固定端所在的外部设备的相应表面处,此时联接导线自然沿横隔板外侧板面与绕线筒腔壁之间所形成的穿出通道而穿出,再经由开口而完成联接导线由绕线筒筒腔至绕线筒缠绕面的过渡操作,最终实现其导线收卷目的。当联接导线收卷完成后,联接导线的插头端可卡在卡槽处而完成快速固定。综上,本技术能高效率的实现对各类联接导线的适应性缠绕及快速固定功能,并以其横隔板及弧形导向板的独特设计,从而有效避免联接导线因弯折等问题而出现的线体损伤状况,其使用也极为便捷。2)、为进一步的提升本技术的使用便捷性及灵活性,绕线筒是以左半筒与右半筒对合构成的。左半筒和右半筒一方面以第一铰接轴彼此铰接,以实现彼此对合及展开功能。另一方面左半筒和右半筒的上端部以径向位移调节组件来作为调节件,在需要时依靠径向位移调节组件的调节性,来实现整个绕线筒外径的增减目的,以适应不同长度联接导线所使用。尤其本技术的卡槽是固定的,因此可能随着联接导线的长度差异而出现联接导线的插头端与卡槽间无法正常卡嵌的状况。此时可通过重新调节径向位移调节组件,来对应的实现绕线筒外径的变化调节,以使得上述插头端能刚好稳固的卡入卡槽内以实现可靠固定。开口优选布置在右半筒处,且横隔板及弧形导向板均伴随右半筒而产同步动作,以确保联接导线始终能以最为平缓的角度而实现其绕线目的。3)弹性遮布的设置,目的在于遮蔽因径向位移调节组件的存在,而出现的左半筒上端部与右半筒上端部之间空隙过大的问题,从而能够保证本技术外观上的美观度,并避免上述空隙过大而出现联接导线表面被锐角刮擦的状况发生。同时,弹性遮布本身存在一定弹性力,因此即使后期径向位移调节组件因使用过久而出现诸如螺纹牙松动等状况,而又来不及马上维修时,弹性遮布的弹性力也能起到拉紧左半筒及右半筒的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绕线筒的正常可靠工作,从而确保在维修工人到来之前本技术仍能正常可靠使用。4)、缩口槽状的卡槽,使得联接导线的插头端可以沿卡槽的缩颈口放入,并因卡槽的缩颈构造而实现了对联接导线插头端的可靠卡接目的。防滑纹路则用于防滑,以确保径向位移调节组件的正常可靠使用,此处就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本技术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10-绕线筒10a-左半筒10b-右半筒10c-第一铰接轴11-外翻边11a-卡槽12-开口13-横隔板14-弧形导向板15-粘接面21-左螺栓杆22-右螺栓杆23-螺纹套筒24-固定块30-弹性遮布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具体结构参照图1-3所示,其结构包括绕线筒10,绕线筒10的两筒端如图2所示的均向外延伸设置外翻边11,从而形成其工字筒状构造。绕线筒10的筒壁则构成用于缠绕联接导线的缠绕面。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绕线筒10实际上是如图1及图3所示的以左半筒10a和右半筒10b铰接对合构成。左半筒10a及右半筒10b一方面以第一铰接轴10c彼此铰接,另一方面再以径向位移调节组件固定衔接左半筒10a及右半筒10b的上端部,最终实现绕线筒10在径向上的可控膨胀与收缩目的。更具体而言,径向位移调节组件包括一组螺纹套筒23、两组螺栓杆及两组固定块24,其中:左螺栓杆21的左端部固定于左侧固定块处,而左侧固定块再铰接于左半筒10a的上端部。右螺栓杆22的右端部固定于右侧固定块处,而右侧固定块再铰接于右半筒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导线收卷器,其特征在于:本收卷器包括直套筒状的绕线筒(10),绕线筒(10)的两筒端均设置外翻边(11)以便形成工字筒状结构,绕线筒(10)的外筒壁构成用于直接缠绕联接导线的缠绕面;绕线筒(10)的筒面处径向贯穿开设开口(12),绕线筒(10)的筒腔处布置板面平行绕线筒(10)轴线的横隔板(13),横隔板(13)的其中一板端靠近开口(12)处且横隔板(13)与开口(12)的相邻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圆滑过渡两者的弧形导向板(14),以横隔板(13)的与弧形导向板(14)外弧面同平面的一侧板面为外侧板面,横隔板(13)外侧板面与绕线筒(10)腔壁之间空间构成供联接导线穿入的穿出通道,联接导线经弧形导向板(14)倒向后再经由开口(12)而进入绕线筒(10)的缠绕面,以完成联接导线收卷目的;绕线筒(10)的后筒端处外翻边(11)上设置粘接面(15)或螺栓固定面从而固定于指定设备表面处;绕线筒(10)的朝向操作者的前筒端处外翻边(11)的外缘处径向内凹有供联接导线的插头端卡入及固定的卡槽(11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导线收卷器,其特征在于:本收卷器包括直套筒状的绕线筒(10),绕线筒(10)的两筒端均设置外翻边(11)以便形成工字筒状结构,绕线筒(10)的外筒壁构成用于直接缠绕联接导线的缠绕面;绕线筒(10)的筒面处径向贯穿开设开口(12),绕线筒(10)的筒腔处布置板面平行绕线筒(10)轴线的横隔板(13),横隔板(13)的其中一板端靠近开口(12)处且横隔板(13)与开口(12)的相邻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圆滑过渡两者的弧形导向板(14),以横隔板(13)的与弧形导向板(14)外弧面同平面的一侧板面为外侧板面,横隔板(13)外侧板面与绕线筒(10)腔壁之间空间构成供联接导线穿入的穿出通道,联接导线经弧形导向板(14)倒向后再经由开口(12)而进入绕线筒(10)的缠绕面,以完成联接导线收卷目的;绕线筒(10)的后筒端处外翻边(11)上设置粘接面(15)或螺栓固定面从而固定于指定设备表面处;绕线筒(10)的朝向操作者的前筒端处外翻边(11)的外缘处径向内凹有供联接导线的插头端卡入及固定的卡槽(11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导线收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筒(10)由面对称布置的左半筒(10a)及右半筒(10b)对合构成,开口(12)位于右半筒(10b)处,横隔板(13)的左端与左半筒(10a)腔壁间存有间隙而横隔板(13)的右端构成连接弧形导向板(14)的配合端,左半筒(10a)及右半筒(10b)的下端部以第一铰接轴(10c)彼此铰接,且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海青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