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后装订流水线应急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611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印后装订流水线应急分流装置,包括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传动带从动轮、传送带驱动皮带、传送带驱动轮、辅传送带以及引流转换气缸,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设置在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上侧,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安装在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下侧,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内部前后两侧安装有传送带从动轮,传送带驱动电机前侧连接有传送带驱动皮带,辅传送带设置在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上侧,辅传送带前侧安装有引流转换传送带,引流转换装置下侧设置有引流转换气缸,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印刷设备不能妥善处理书本堆积积压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防止堆积,应急效果好。

An Emergency Shunt Device for Post-press Binding Pipel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mergency shunting device for a post-press binding assembly line, which comprises a conveyor belt, a drive wheel of a drive belt, a drive belt of a conveyor belt, a drive wheel of a conveyor belt, an auxiliary conveyor belt and a drainage conversion cylinder. The conveyor belt of a lower guide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bracket of the lower guide device, and the bracket of a lower guide device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drainage conversion device. The conveyor belt driven wheels are install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onveyor belt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guide device. The front side of the conveyor belt driving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veyor belt driving belt. The auxiliary conveyor belt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conveyor belt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guide device. The front side of the auxiliary conveyor belt is equipped with the drainage conversion conveyor belt,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drainage conversion device is equipped with the drainage conversion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convenient combination and installation, prevention of accumulation and good emergency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后装订流水线应急分流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印后装订流水线应急分流装置,属于印刷设备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做为中国支柱产业的印刷行业是决不能少的,印刷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印刷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针对于中国的大部分印刷企业,如何让机器发挥最大的效率来解决产品的快速交付,如何使产线更完善、更灵活、效率更高,也是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目前的印刷后工序的机器设备有:自动化流水线装订设备,单独环节的装订设备,单独环节设备连接成半自动化的流水线设备。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单独环节设备连接成半自动化的设备的衔接不是太完善,在突发停机时,不能妥善处理书本堆积积压问题,积压会造成书芯变形、起褶、书皮弄脏、破损等情况,出现此种情况的产品就直接报废,不允许流入下一个环节,为了降低产品因积压造成的报废和因一个环节故障导致其它环节停机而造成的效率损失,所以急需一种印后装订流水线应急分流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后装订流水线应急分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防止堆积,应急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印后装订流水线应急分流装置,包括下部分引导装置以及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设置在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上侧;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包括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传送带从动轮、传送带驱动电机、传送带驱动皮带以及传送带驱动轮,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设置在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上侧,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安装在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下侧,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内部前后两侧安装有传送带从动轮,所述传送带驱动电机设置在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下侧,所述传送带驱动电机前侧连接有传送带驱动皮带,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前端面右侧安装有传送带驱动轮,所述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包括辅传送带、引流转换传送带、引流转换气缸、转换传送带驱动轮、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支架、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转换装置驱动皮带以及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二,所述辅传送带设置在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上侧,所述辅传送带前侧安装有引流转换传送带,所述引流转换装置下侧设置有引流转换气缸,所述引流转换传送带左右两侧安装有转换传送带驱动轮,所述引流转换气缸左侧装配有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所述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后侧装配有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二,所述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左侧安装有转换装置驱动皮带,所述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支架安装在辅传送带下侧。进一步地,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辅传送带以及引流转换传送带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螺纹。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驱动电机、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以及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二分别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设有四组,且四组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规格相同,所述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支架设有四组,且四组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支架规格相同。进一步地,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下端面安装有防护垫,所述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支架下端面安装有防护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印后装订流水线应急分流装置,因本技术添加了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传动带从动轮、传送带驱动电机、传送带驱动皮带、传送带驱动轮、辅传送带以及引流转换气缸,该设计方便在突发停机时防止印刷书本挤压,进而防止出现书芯变形、起褶、书皮弄脏、破损等情况,解决了原有印刷设备不能妥善处理书本堆积积压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加工效率。因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辅传送带以及引流转换传送带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螺纹,该设计能够增加本实用性的摩擦系数,因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下端面安装有防护垫,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支架下端面安装有防护垫,该设计提高了本技术的放置稳定性,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防止堆积,应急效果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印后装订流水线应急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印后装订流水线应急分流装置中下部分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印后装订流水线应急分流装置中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部分引导装置、2-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3-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4-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5-传送带从动轮、6-传送带驱动电机、7-传送带驱动皮带、8-传送带驱动轮、9-辅传送带、10-引流转换传送带、11-引流转换气缸、12-转换传送带驱动轮、13-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支架、14-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15-转换装置驱动皮带、16-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印后装订流水线应急分流装置,包括下部分引导装置1以及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2,下部分引导装置1设置在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2上侧2。下部分引导装置1包括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3、下部分引导装支架4、传送带从动轮5、传送带驱动电机6、传送带驱动皮带7以及传送带驱动轮8,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3设置在下部分引导装支架4上侧,下部分引导装支架4安装在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2下侧,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3内部前后两侧安装有传送带从动轮5,传送带驱动电机6设置在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3下侧,传送带驱动电机6前侧连接有传送带驱动皮带7,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3前端面右侧安装有传送带驱动轮8,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2包括辅传送带9、引流转换传送带10、引流转换气缸11、转换传送带驱动轮12、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支架13、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14、转换装置驱动皮带15以及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二16,辅传送带9设置在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3上侧,辅传送带9前侧安装有引流转换传送带10,引流转换装置下侧设置有引流转换气缸11,引流转换传送带10左右两侧安装有转换传送带驱动轮12,引流转换气缸11左侧装配有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14,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14后侧装配有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二16,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14左侧安装有转换装置驱动皮带15,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支架13安装在辅传送带9下侧。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3、辅传送带9以及引流转换传送带10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螺纹,该设计增加本技术的摩擦系数,传送带驱动电机6、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14以及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二16分别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该设计便于传送带驱动电机6、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14以及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二16接收外界电能,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4设有四组,且四组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4规格相同,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支架13设有四组,且四组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支架13规格相同,下部分引导装支架4下端面安装有防护垫,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支架13下端面安装有防护垫,该设计增加了本技术的安装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机器正常工作时,下部分引导装置1不工作,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2的引流转换传送带10处于与辅传送带9平齐的位置,前一个环节的产品经过传送带输送到本应急分流装置,经过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后装订流水线应急分流装置,包括下部分引导装置以及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设置在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上侧;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包括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传送带从动轮、传送带驱动电机、传送带驱动皮带以及传送带驱动轮,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设置在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上侧,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安装在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下侧,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内部前后两侧安装有传送带从动轮,所述传送带驱动电机设置在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下侧,所述传送带驱动电机前侧连接有传送带驱动皮带,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前端面右侧安装有传送带驱动轮;所述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包括辅传送带、引流转换传送带、引流转换气缸、转换传送带驱动轮、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支架、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转换装置驱动皮带以及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二,所述辅传送带设置在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上侧,所述辅传送带前侧安装有引流转换传送带,所述引流转换装置下侧设置有引流转换气缸,所述引流转换传送带左右两侧安装有转换传送带驱动轮,所述引流转换气缸左侧装配有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所述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后侧装配有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二,所述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左侧安装有转换装置驱动皮带,所述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支架安装在辅传送带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后装订流水线应急分流装置,包括下部分引导装置以及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设置在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上侧;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包括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传送带从动轮、传送带驱动电机、传送带驱动皮带以及传送带驱动轮,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设置在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上侧,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支架安装在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下侧,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内部前后两侧安装有传送带从动轮,所述传送带驱动电机设置在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下侧,所述传送带驱动电机前侧连接有传送带驱动皮带,所述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前端面右侧安装有传送带驱动轮;所述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包括辅传送带、引流转换传送带、引流转换气缸、转换传送带驱动轮、上部分引流转换装置支架、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一、转换装置驱动皮带以及转换装置驱动电机二,所述辅传送带设置在下部分引导装置传送带上侧,所述辅传送带前侧安装有引流转换传送带,所述引流转换装置下侧设置有引流转换气缸,所述引流转换传送带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延秋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