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桥机过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5909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架桥机过孔方法,首先将所述架桥机的主梁向A侧移动过孔,在所述第一支腿脱离所述主梁后将其移动到所述第二始发块上中心位置,在所述第二支腿脱离所述主梁后将其移动到所述第四桥墩上,并在所述主梁过孔后移动到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上后,暂停移动所述主梁,再将所述第三支腿沿所述主梁移动到所述第三桥墩上的第二始发块上靠近所述第二桥墩一侧;支腿移动过程中设置临时支腿支撑所述主梁。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架桥机无法直接过孔而拆除再安装,极大地拓宽了架桥机在悬臂梁桥上过孔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架桥机过孔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架桥机过孔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架桥机过孔时,支腿始终是作用在桥墩上,架桥机的重力集中作用在桥墩上,桥墩为架桥机过孔提供了足够的安全支撑。对于需上跨现状河道、铁路、高速公路等建构筑物的采用悬臂拼装技术的桥梁,通常桥梁跨度大,而架桥机的主梁长度有限,过孔时架桥机一支腿作用于悬臂梁一端,此时整个悬臂梁受力支腿施加的不平衡力,在最大偏载时悬臂梁受到的不平衡力远超设计极限值。为避免因无法直接过孔而拆除再安装架桥机,解决悬臂梁支腿支点反力严重“超载”情况,确保架桥机在悬臂梁上前移过孔时的安全性,急需设计一种架桥机过孔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桥机过孔方法,以减小过孔时悬臂梁所受的不平衡力,确保架桥机在悬臂梁上前移过孔时的安全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架桥机过孔方法,在预制连续梁桥的第二桥墩上设置悬臂梁的第一始发块,以所述第二桥墩为中心分为AB两侧,A侧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三桥墩和第四桥墩,B侧间隔设置有第一桥墩,在所述第三桥墩上设置有第二始发块,将所述架桥机的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悬臂梁B侧的节段梁上、所述第一始发块上中心位置,以及所述悬臂梁A侧的节段梁上;首先将所述架桥机的主梁向A侧移动过孔,在所述第一支腿脱离所述主梁后将其移动到所述第二始发块上中心位置,在所述第二支腿脱离所述主梁后将其移动到所述第四桥墩上,并在所述主梁过孔后移动到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上后,暂停移动所述主梁,再将所述第三支腿沿所述主梁移动到所述第三桥墩上的第二始发块上靠近所述第二桥墩一侧;架桥机的支腿移动过程中设置临时支腿支撑所述架桥机的主梁;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两侧下方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始发块倾覆的抗拉束和抗倾履墩,并且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一侧下方设置有轴力自动伺服系统,在所述架桥机过孔过程中,所述悬臂梁受到所述支腿施加的不平衡力,通过架桥机的天车在所述主梁上移动减小所述悬臂梁所受的不平衡力,通过所述抗拉束施加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两侧的拉力调整和所述轴力自动伺服系统施加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一侧的反顶力调整,平衡所述不平衡力。可选的,所述过孔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所述抗拉束包括所述第一始发块B侧的第一抗拉束和所述第一始发块A侧第二抗拉束,将所述第一抗拉束和所述第二抗拉束均张拉平衡所述悬臂梁受到的不平衡力,将所述轴力自动伺服系统作为钢支撑;S2:在B侧一所述节段梁上安装所述临时支腿后,将所述第一支腿向靠近所述第一始发块方向移动,在将所述临时支腿移动到所述第三支腿靠近所述第一始发块一侧的一节段梁上后,将所述第三支腿移动到所述悬臂梁A侧一端的节段梁上,所述天车包括第一天车和第二天车,所述第一天车和所述第二天车分别移动到所述第二支腿AB两侧且靠近所述第二支腿;S3:移动所述临时支腿并安装到所述第二始发块上靠近所述第二桥墩一侧,所述第一天车和所述第二天车移动到所述第一支腿两侧并锁定,将所述主梁向A侧移动并在所述悬臂梁受到的不平衡力到极限前停止,释放所述第二抗拉束并通过所述轴力自动伺服系统反顶平衡所述悬臂梁所受的不平衡力;S4:将脱离所述主梁的所述第一支腿移动到所述第二始发块上中心位置,所述主梁继续移动到所述临时支腿上,将所述第一天车21和所述第二天车22移动到所述第二支腿两侧;S5:继续移动所述主梁到所述第一支腿上并通过所述第一支腿顶升调直所述主梁,将所述第一天车移动到所述第一支腿一侧靠近所述第一支腿,将所述临时支腿移动并安装到A侧靠近所述第一始发块的一所述节段梁上,将所述第二天车移动到所述第一支腿另一侧靠近所述第一支腿;S6:所述第四桥墩靠近所述第三桥墩一侧设置有边支架,将所述第二支腿移动并安装到所述第四桥墩和所述边支架上,所述主梁继续移动,当所述主梁端部经过所述临时支腿时,释放所述第一抗拉束中的两道拉索,将所述临时支腿悬挂在所述主梁端部的加长节上跟随所述主梁移动;S7:所述主梁继续移动到所述第二支腿上时,拆除所述轴力自动伺服系统,将所述第三支腿沿所述主梁移动到所述第二始发块上靠近所述第二桥墩一侧,拆除所述临时支腿移动到所述第二始发块上待用,释放所述第一抗拉束中的另外两道拉索,调整所述主梁至架桥位置完成过孔。可选的,在步骤S2中,支撑所述第三支腿的所述悬臂梁A侧一端的一节段梁以及与其连接的另一节段梁之间施加临时预应力,以提高支撑所述第三支腿的一节段梁的承载能力。可选的,所述支腿下方设置有千斤顶,在完成步骤S2后,所述千斤顶使所述支腿能够沿所述悬臂梁宽度方向移动,以适应所述悬臂梁的梁面线型变化。可选的,所述支腿高度可调节,在完成步骤S2后,调节相应的支腿高度使所述主梁的坡度适应桥面坡度变化。可选的,所述主梁移动带动所述天车移动,所在主梁每移动一段距离,所述天车沿反向移动相应的距离,使所述天车与固定的支腿之间无相对位移。可选的,所述临时支腿上设置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顶升所述主梁消除所述主梁悬臂的弯曲变形。可选的,在步骤S4中,所述主梁向所述临时支腿运动过程中,在所述悬臂梁B侧一端配重,以平衡所述悬臂梁所承受的不平衡力。可选的,所述配重为悬挂的砼块,所述砼块由地面承载,并在所述悬臂梁产生倾覆趋势时平衡施加作用力于所述悬臂梁B侧一端以平衡所述悬臂梁所承受的不平衡力。可选的,所述第三支腿与支撑所述第三支腿的始发块或节段梁的梁面之间设置有压力环,以实时监测所述第三支腿承受的支反力。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架桥机过孔方法中,首先将所述架桥机的主梁向A侧移动过孔,在所述第一支腿脱离所述主梁后将其移动到所述第二始发块上中心位置,在所述第二支腿脱离所述主梁后将其移动到所述第四桥墩上,并在所述主梁过孔后移动到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上后,暂停移动所述主梁,再将所述第三支腿沿所述主梁移动到所述第三桥墩上的第二始发块上靠近所述第二桥墩一侧;架桥机的支腿移动过程中设置临时支腿支撑所述架桥机的主梁;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两侧下方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始发块倾覆的抗拉束和抗倾履墩,并且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一侧下方设置有轴力自动伺服系统,在所述架桥机过孔过程中,所述悬臂梁受到所述支腿施加的不平衡力,通过架桥机的天车在所述主梁上移动减小所述悬臂梁所受的不平衡力,通过所述抗拉束施加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两侧的拉力调整和所述轴力自动伺服系统施加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一侧的反顶力调整,平衡所述不平衡力。本专利技术使架桥机在悬臂梁桥上过孔将无需受“桥墩支撑对称平衡受力”的工艺局限,避免了无法直接过孔而拆除再安装的局限性,极大地拓宽了架桥机在悬臂梁桥上过孔的应用范围,提高上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架桥机过孔步骤一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架桥机过孔步骤二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架桥机过孔步骤三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架桥机过孔步骤四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架桥机过孔步骤五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架桥机过孔步骤六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架桥机过孔步骤七示意图;其中:11-主梁,20-天车,21-第一天车,22-第二天车,31-第一支腿,32-第二支腿,33-第三支腿,34-临时支腿,41-第一桥墩,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架桥机过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制连续梁桥的第二桥墩上设置悬臂梁的第一始发块,以所述第二桥墩为中心分为AB两侧,A侧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三桥墩和第四桥墩,B侧间隔设置有第一桥墩,在所述第三桥墩上设置有第二始发块,将所述架桥机的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悬臂梁B侧的节段梁上、所述第一始发块上中心位置,以及所述悬臂梁A侧的节段梁上;首先将所述架桥机的主梁向A侧移动过孔,在所述第一支腿脱离所述主梁后将其移动到所述第二始发块上中心位置,在所述第二支腿脱离所述主梁后将其移动到所述第四桥墩上,并在所述主梁过孔后移动到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上后,暂停移动所述主梁,再将所述第三支腿沿所述主梁移动到所述第三桥墩上的第二始发块上靠近所述第二桥墩一侧;架桥机的支腿移动过程中设置临时支腿支撑所述架桥机的主梁;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两侧下方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始发块倾覆的抗拉束和抗倾履墩,并且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一侧下方设置有轴力自动伺服系统,在所述架桥机过孔过程中,所述悬臂梁受到所述支腿施加的不平衡力,通过架桥机的天车在所述主梁上移动减小所述悬臂梁所受的不平衡力,通过所述抗拉束施加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两侧的拉力调整和所述轴力自动伺服系统施加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一侧的反顶力调整,平衡所述不平衡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架桥机过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制连续梁桥的第二桥墩上设置悬臂梁的第一始发块,以所述第二桥墩为中心分为AB两侧,A侧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三桥墩和第四桥墩,B侧间隔设置有第一桥墩,在所述第三桥墩上设置有第二始发块,将所述架桥机的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悬臂梁B侧的节段梁上、所述第一始发块上中心位置,以及所述悬臂梁A侧的节段梁上;首先将所述架桥机的主梁向A侧移动过孔,在所述第一支腿脱离所述主梁后将其移动到所述第二始发块上中心位置,在所述第二支腿脱离所述主梁后将其移动到所述第四桥墩上,并在所述主梁过孔后移动到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上后,暂停移动所述主梁,再将所述第三支腿沿所述主梁移动到所述第三桥墩上的第二始发块上靠近所述第二桥墩一侧;架桥机的支腿移动过程中设置临时支腿支撑所述架桥机的主梁;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两侧下方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始发块倾覆的抗拉束和抗倾履墩,并且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一侧下方设置有轴力自动伺服系统,在所述架桥机过孔过程中,所述悬臂梁受到所述支腿施加的不平衡力,通过架桥机的天车在所述主梁上移动减小所述悬臂梁所受的不平衡力,通过所述抗拉束施加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两侧的拉力调整和所述轴力自动伺服系统施加在所述第一始发块一侧的反顶力调整,平衡所述不平衡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桥机过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所述抗拉束包括所述第一始发块B侧的第一抗拉束和所述第一始发块A侧第二抗拉束,将所述第一抗拉束和所述第二抗拉束均张拉平衡所述悬臂梁受到的不平衡力,将所述轴力自动伺服系统作为钢支撑;S2:在B侧一所述节段梁上安装所述临时支腿后,将所述第一支腿向靠近所述第一始发块方向移动,在将所述临时支腿移动到所述第三支腿靠近所述第一始发块一侧的一节段梁上后,将所述第三支腿移动到所述悬臂梁A侧一端的节段梁上,所述天车包括第一天车和第二天车,所述第一天车和所述第二天车分别移动到所述第二支腿AB两侧且靠近所述第二支腿;S3:移动所述临时支腿并安装到所述第二始发块上靠近所述第二桥墩一侧,所述第一天车和所述第二天车移动到所述第一支腿两侧并锁定,将所述主梁向A侧移动并在所述悬臂梁受到的不平衡力到极限前停止,释放所述第二抗拉束并通过所述轴力自动伺服系统反顶平衡所述悬臂梁所受的不平衡力;S4:将脱离所述主梁的所述第一支腿移动到所述第二始发块上中心位置,所述主梁继续移动到所述临时支腿上,将所述第一天车21和所述第二天车22移动到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九春薛武强任加甜曹虹奚国栋唐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