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带的酸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锈钢
,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带的酸洗方法。
技术介绍
不锈钢带是超薄不锈钢板的延伸物,主要是满足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化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其广泛应用于高技术产业、IT产业、以及航空、航天产业,附加值高。在不锈钢和耐酸合金钢轧制和退火过程中在带钢表面会形成铁鳞或氧化物层。铁鳞层由铬铁氧化物、铁氧化物和其他合金元素的氧化物组成。他们的混合比例由钢成分、退火条件(温度,加热周期和气氛)和其他参数决定。铁鳞层中的大部分金属氧化物以尖晶石的形式存在,极难在酸中溶解。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在铁鳞层下会形成某种成分和厚度的无铬带。为了保证带钢表面的性质,表面的铬含量必须和带钢内的一致。铁鳞层和无铬带通过在各种溶液中的多级酸洗从带钢表面去除。现有的酸洗工艺大多简单设置了酸洗条件,而在酸洗过程中,会涉及到酸排放,不利于节能减排。公开号为CN10624478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带钢连续生产方法》,包括冷轧、退火、除锈、平整等步骤,其中,退火后的带钢进行除锈处理,共三个阶段:拉矫破鳞阶段:带钢经拉矫破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锈钢带的酸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退火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一电解槽进行电解处理,所述第一电解槽的介质为Na2SO4溶液;将不锈钢带通过第一酸洗槽进行酸洗处理,第一酸洗槽的介质为HNO3和HF的混合物,并通过加料机构向第一酸洗槽注入HNO3和HF的混合物且通过排废机构排出部分HNO3和HF的混合物,以使第一酸洗槽的介质循环流动;将不锈钢带通过第二酸洗槽进行酸洗处理,第二酸洗槽的介质为HNO3和HF的混合物,并通过加料机构向第二酸洗槽注入HNO3和HF的混合物且通过排废机构排出部分HNO3和HF的混合物,以使第二酸洗槽的介质循环流动;将不锈钢带通过第三酸洗槽进行酸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带的酸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退火后的不锈钢带通过第一电解槽进行电解处理,所述第一电解槽的介质为Na2SO4溶液;将不锈钢带通过第一酸洗槽进行酸洗处理,第一酸洗槽的介质为HNO3和HF的混合物,并通过加料机构向第一酸洗槽注入HNO3和HF的混合物且通过排废机构排出部分HNO3和HF的混合物,以使第一酸洗槽的介质循环流动;将不锈钢带通过第二酸洗槽进行酸洗处理,第二酸洗槽的介质为HNO3和HF的混合物,并通过加料机构向第二酸洗槽注入HNO3和HF的混合物且通过排废机构排出部分HNO3和HF的混合物,以使第二酸洗槽的介质循环流动;将不锈钢带通过第三酸洗槽进行酸洗处理,第三酸洗槽的介质为HNO3和HF的混合物,并通过加料机构向第三酸洗槽注入HNO3和HF的混合物且通过排废机构排出部分HNO3和HF的混合物,以使第三酸洗槽的介质循环流动;将不锈钢带通过4-6级串级漂洗,并烘干;其中,所述第一酸洗槽、第二酸洗槽、第三酸洗槽的排废量为V,钢带在第一酸洗槽、第二酸洗槽、第三酸洗槽的介质中的体积为V1,则V=(4ml/m3-6ml/m3)*V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带的酸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酸洗槽、第二酸洗槽、第三酸洗槽的排废量为V,钢带在第一酸洗槽、第二酸洗槽、第三酸洗槽的介质中的体积为V1,则V=5ml/m3*V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带的酸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酸洗槽的排废量分别为25-40ml/min,所述第二酸洗槽的排废量为15-30ml/min,第三酸洗槽的排废量为15-30ml/min。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锈钢带的酸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酸洗槽加入HNO3和HF的混合物的量为35-55g/L,所述第二酸洗槽加入HNO3和HF的混合物的量为35-55g/L,所述第三酸洗槽加入HNO3和HF的混合物的量为30-50g/L。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带的酸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解槽的Na2SO4溶液的浓度<200g/L,金属离子的浓度<15g/L,温度为75-85℃,电流密度为0-20A/dm2,六价铬的浓度<5g/L,悬浮物含量<4g/L;所述第一酸洗槽的HNO3的浓度为80-150g/L,HF的浓度为3-40g/L,金属离子的浓度<35g/L,温度为40-65℃;所述第二酸洗槽的HNO3的浓度为80-150g/L,HF的浓度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勇,章诗军,刘一坤,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诚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