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及冬小麦栽培施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5461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及冬小麦栽培施肥方法,该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尿素50~70份、磷酸一铵10~25份、氯化钾2~15份、脲酶/硝化抑制剂0.01~0.2份、腐殖酸0~12份、硫酸镁0~11份;该冬小麦栽培施肥方法高效合理,可提高小麦产量,达到节肥、增效、增产增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及冬小麦栽培施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及冬小麦栽培施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河南地区,小麦是主粮之一,在人们日常膳食营养中占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当前小麦要获得优质高产,合理施肥仍是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研究表明,小麦所吸收的养分大部分来自当季施入的肥料,做好小麦各生育期间的科学合理的施肥对于小麦增产、增收显然是十分必要的。冬小麦返青期是指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0℃以上后,小麦缓慢恢复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伸出叶鞘1~2厘米,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小麦返青期是产生春季分蘖、形成春季新根的关键时期,小麦在生长期间对养分的吸收量显著增加,此期是春季追肥的关键时期。冬小麦拔节期是指当春季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小麦基部节间开始伸长,节间露出地面1.5~2.0cm时称为拔节。小麦进入拔节以后,分蘖迅速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界限逐渐分明,以拔节期到抽穗前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时期,穗叶茎等器官同时并进,叶面积及茎穗的长度和体积成倍或几十倍增长,干物质积累也进入迅速增长阶段。因而,合理施好拔节肥,是控制中期无效生长,促进后期有效生长,控制一类苗、稳控二类向高光效群体发展,促进三类苗良性转化,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关键性措施。在河南小麦种植区,当前传统的小麦栽培施肥措施中,磷、钾肥都是以基肥形式施入麦田,氮肥的大部分也都是以基肥形式在播种前后施入土壤,而仅有小部分余量的氮肥则是较随意的在苗期之后的某生育时期以撒施或条施的方式追施。然而,由于常用氮肥(如尿素、碳铵、硫铵等,而长效尿素等缓效氮肥因成本过高而难以推广使用)属于速溶性肥料,在施入土壤后会迅速溶解、分解或被生物固定,促使有效氮转化加快,无法使有效氮养分释放速度与冬小麦吸收氮素的进度同步。而一次性基施大量速效氮肥,不但在苗期容易使冬小麦营养生长过剩、甚至出现烧苗现象,而且(因超出土壤对养分的承载量)还易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和地下水体污染。当前,尚未见有适合于小麦返青及拔节期生长发育特点及养分需求规律的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及栽培施肥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河南小麦种植区的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及冬小麦栽培施肥方法,以解决土壤肥力下降及氮肥施入土壤后迅速溶解、分解或被生物固定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尿素50~70份、磷酸一铵10~25份、氯化钾2~15份、脲酶/硝化抑制剂0.01~0.2份、腐殖酸0~12份、硫酸镁0~11份。优选的: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尿素59~68份、磷酸一铵16~24份、氯化钾3~7份、脲酶/硝化抑制剂0.01~0.1份、腐殖酸3~8份、硫酸镁2~7份。优选的:磷酸一铵的养分配比为N:P2O5=10:45~50。优选的:脲酶/硝化抑制剂为双氰胺(DCD)、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硫脲、聚天冬氨酸中(PASP)的至少一种。其中,聚天冬氨酸能够与各肥料成分配合增效,不但可以有效的减慢尿素以铵态氮的形式释放的速率,同时也能有效降低硝态氮的产生速率,提高尿素的缓释效果,还可以富集麦田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供给植物,使小麦植株更有效地利用肥料,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一种冬小麦栽培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冬小麦耕种前常规机械深耕整地,并基施商品颗粒有机肥45~60kg/666.7m2、复合肥35~40kg/666.7m2;所述复合肥的养分配比为N:P2O5:k2O=25:15:5;(2)以当地常规播量及播种方式进行播种;(3)在冬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间追施上述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1次,施用量为15~20kg/666.7m2;其它田间管理措施按当地常规管理方法进行。优选的:在步骤(3)中,所述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稀释450~550倍后随水冲施方式追施;或稀释800~1000倍后以滴灌方式施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克服了该期间小麦仅追施氮肥的传统,合理调配了氮、磷、钾、微量元素、生理活性有机成分等,能够很好的契合河南地区冬小麦返青拔节期的需肥规律,并且兼顾了肥料成分的后效性,可以很好的起到增加有效分蘖、促根壮苗、健苗之功效,为小麦后期丰产优质奠定下坚实的基础;该专用肥另一方面能够改善麦田土壤肥力、延缓氮肥等速效肥的流失,进而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且该专用肥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水溶性好,施用方法简单。2.本专利技术冬小麦栽培施肥方法高效合理,可提高冬小麦产量,节肥、增效效果,且易实施。3.本专利技术栽培方法根据冬小麦各生育时期的养分吸收特点,合理调整氮、磷、钾大量元素的配比及施用时机,并利用脲酶/硝化抑制剂来调控土壤中酶和微生物的活性,使得速效肥料在土壤中残留更长时间,延长肥料中的养分释放时间;其中的腐殖酸对氮缓释、对磷活化、对钾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肥效,可有效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的蓄肥能力,减少氮肥等速效养分流失;硫酸镁提供镁元素,可促使冬小麦叶的生长。4.本专利技术栽培方法采用有机肥+复合肥+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施肥模式可促进冬小麦根系发育,满足冬小麦返青拔节后养分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人工和施肥次数,优化施肥结构可提高冬小麦产量,达到节肥、增效、增产增收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仪器设备;所涉及的试验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常规市售产品;所涉及的试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双氰胺缩写为DCD,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缩写为DMPP,聚天冬氨酸缩写为PASP。实施例1:一种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称取尿素59kg、磷酸一铵(10-50-0)16kg、氯化钾3.3kg、DCD0.01kg,腐殖酸10.69kg,依次加入搅拌器,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实施例2:一种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称取尿素59kg、磷酸一铵(10-50-0)16kg、氯化钾3.3kg、DCD0.05kg,腐殖酸10.69kg,硫酸镁11kg,依次加入搅拌器,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实施例3:一种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称取尿素59kg、磷酸一铵(10-50-0)16kg、氯化钾3.3kg、DCD0.05kg,腐殖酸10kg,硫酸镁11kg,依次加入搅拌器,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实施例4:一种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称取尿素63.5kg、磷酸一铵(10-50-0)20kg、氯化钾5kg、DCD0.01kg,腐殖酸5.49kg,硫酸镁6kg,依次加入搅拌器,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实施例5:一种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称取尿素63.5kg、磷酸一铵(10-50-0)20kg、氯化钾5kg、DMPP0.05kg,腐殖酸5.49kg,硫酸镁6kg,依次加入搅拌器,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实施例6:一种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称取尿素63.5kg、磷酸一铵(10-50-0)20kg、氯化钾5kg、PASP0.05kg,腐殖酸5.49kg,硫酸镁6kg,依次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尿素50~70份、磷酸一铵10~25份、氯化钾2~15份、脲酶/硝化抑制剂0.01~0.2份、腐殖酸0~12份、硫酸镁0~11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专用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尿素50~70份、磷酸一铵10~25份、氯化钾2~15份、脲酶/硝化抑制剂0.01~0.2份、腐殖酸0~12份、硫酸镁0~11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麦返青拔节水溶专用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尿素59~68份、磷酸一铵16~24份、氯化钾3~7份、脲酶/硝化抑制剂0.01~0.1份、腐殖酸3~8份、硫酸镁2~7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麦返青拔节水溶专用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一铵的养分配比为N:P2O5=10:45~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麦返青拔节水溶专用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脲酶/硝化抑制剂为双氰胺、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辉武继承高翠民潘晓莹何方王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