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丝收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5303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丝收线结构。铜丝导入口Ⅳ分别通过固定杆固定在移动架上并分布在机架前端的左、右两侧,滑块的外部焊接有装配移动架的墙板,且收卷转盘Ⅰ和收卷转盘Ⅱ分别对应铜丝导入口Ⅰ和铜丝导入口Ⅱ一侧前后固定在机架上,且收卷转盘Ⅲ和收卷转盘Ⅳ分别对应铜丝导入口Ⅲ和铜丝导入口Ⅳ前后固定在机架上,收线转盘Ⅱ和收卷转盘Ⅲ的转动是通过转轴Ⅱ并由驱动轮驱动,驱动轮与电机通过皮带Ⅰ连接,且收卷转盘Ⅰ和收卷转盘Ⅳ的转动是通过转轴Ⅰ并由从动轮Ⅰ带动,且螺杆的旋转是通过从动轮Ⅱ带动,且从动轮Ⅰ和从动轮Ⅱ之间由皮带Ⅰ连接,且从动轮Ⅰ和驱动轮之间由皮带Ⅱ联接,本技术方案结构紧凑,不占生产空间,同时能增多收线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丝收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线装置,特别适用于铜丝收线缠绕时使用。
技术介绍
现有拉丝机拉丝后进入下游收卷,且收线装置多种多样,但最多一次只能缠绕两盘,上述作业中由于绕盘少,造成企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国家专利局公开的申请号为201711344057.3,名称“一种铜丝收线机制备方法”,本技术方案铜丝从导入轮1导入牵引装置2,在牵引装置的驱动下进入转筒4内,转筒通过电机7的控制进行旋转,转筒4内的挡杆5将进入转筒4铜丝旋转成圆并逐渐落入收线筒8内,打开收线筒8的下端盖时可将线圈从收线筒8内放出,通过缓慢控制转筒4的转速可以得到不同直径的线圈,其不足之处是,一次只能作业完成得到一个线圈,收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出一种收线盘数多,结构紧凑,提高生产效率的铜丝收线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收线装置包括收卷转盘Ⅰ、铜丝导入口Ⅰ、收卷转盘Ⅱ、铜丝导入口Ⅱ、收卷转盘Ⅲ、铜丝导入口Ⅲ、收卷转盘Ⅲ、铜丝导入口Ⅳ、收卷转盘Ⅳ、电机、螺杆、滑块,所述铜丝导入口Ⅰ、铜丝导入口Ⅱ、铜丝导入口Ⅲ、铜丝导入口Ⅳ分别通过固定杆固定在移动架上并分布在机架前端的左、右两侧,螺杆的外螺丝上套有螺母,螺母上固定有滑块,滑块的外部焊接有装配移动架的墙板,且收卷转盘Ⅰ和收卷转盘Ⅱ分别对应铜丝导入口Ⅰ和铜丝导入口Ⅱ一侧前后固定在机架上,且收卷转盘Ⅲ和收卷转盘Ⅳ分别对应铜丝导入口Ⅲ和铜丝导入口Ⅳ前后固定在机架上,且收线转盘Ⅱ和收卷转盘Ⅲ的转动是通过转轴Ⅱ并由驱动轮驱动,驱动轮与电机通过皮带Ⅰ连接,且收卷转盘Ⅰ和收卷转盘Ⅳ的转动是通过转轴Ⅰ并由从动轮Ⅰ带动,且螺杆的旋转是通过从动轮Ⅱ带动,且从动轮Ⅰ和从动轮Ⅱ之间由皮带Ⅰ连接,且从动轮Ⅰ和驱动轮之间由皮带Ⅱ联接,且驱动轮与电极之间通过皮带Ⅲ连接。螺杆为外螺纹,螺母为内螺纹,螺母上固定有滑块,滑块上面固定有墙板,墙板上加工有装配移动架的孔,且螺杆的两端穿过立板,且穿过立板一端的螺杆上装有从动轮Ⅱ,穿过立板的另一端的螺杆通过挡圈和螺钉固定,且立板是两块,立板的下端焊接在固定板上,且固定板由机架支撑,且螺杆由从动轮Ⅱ带动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并带动移动架横向运动。所述移动架的右端依次高低固定有铜丝导入口Ⅰ、铜丝导入口Ⅱ,移动架的左端依次高低固定有铜丝导入口Ⅲ、铜丝导入口Ⅳ,所述铜丝导线通过铜丝导入口Ⅰ进入收卷转盘Ⅰ进行绕盘,铜丝从铜丝导入口Ⅱ进入收卷转盘Ⅱ进行绕盘,铜丝从铜丝导入口Ⅲ进入收卷转盘Ⅳ进行绕盘,铜丝从铜丝导入口Ⅳ进入收卷转盘Ⅲ进行绕盘。所述收卷转盘Ⅰ和收卷转盘Ⅳ是装配在转轴Ⅰ的两端,且从动轮Ⅰ装配在转轴Ⅰ靠近收卷转盘Ⅳ的一端,所述收卷转盘Ⅱ和收卷转盘Ⅲ是装配在转轴Ⅱ的两端,且驱动轮装配在转轴Ⅱ靠近收卷转盘Ⅲ的一端,且转轴Ⅰ和转轴Ⅱ的两端头通过轴套固定。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本技术方案结构紧凑,不占生产空间,同时能增多收线效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面说明:1、滑块,2、螺杆,3、机架,4、收卷转盘Ⅰ,5、收卷转盘Ⅱ,6、转轴Ⅱ,7、收卷转盘Ⅲ,8、收卷转盘Ⅳ,9、转轴Ⅰ,10、电机,11、皮带Ⅰ,12、皮带Ⅱ,13、皮带Ⅲ,14、铜丝导入口Ⅰ,15、铜丝导入口Ⅱ,16、铜丝导入口Ⅲ,17、铜丝导入口Ⅳ,18、移动架,19、墙板,20、立板,21、驱动轮,22、从动轮Ⅰ,23、从动轮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收线装置包括收卷转盘Ⅰ4、铜丝导入口Ⅰ14、收卷转盘Ⅱ5、铜丝导入口Ⅱ15、收卷转盘Ⅳ8、铜丝导入口Ⅲ16、收卷转盘Ⅲ7、铜丝导入口Ⅳ17、收卷转盘Ⅳ8、电机10、螺杆2、滑块1,所述铜丝导入口Ⅰ、铜丝导入口Ⅱ、铜丝导入口Ⅲ、铜丝导入口Ⅳ分别通过固定杆固定在移动架上并分布在机架前端的左、右两侧,螺杆1的外螺丝上套有螺母,螺母上固定有滑块1,滑块的外部焊接有装配移动架的墙板19,且收卷转盘Ⅰ和收卷转盘Ⅱ分别对应铜丝导入口Ⅰ和铜丝导入口Ⅱ前后固定在机架3上一侧,且收卷转盘Ⅲ和收卷转盘Ⅳ分别对应铜丝导入口Ⅲ和铜丝导入口Ⅳ前后固定在机架上,且收卷转盘Ⅱ5和收卷转盘Ⅲ7的转动是通过转轴Ⅱ6并由驱动轮21驱动,驱动轮与电机10通过皮带Ⅰ11连接,且收卷转盘Ⅰ和收卷转盘Ⅳ的转动是通过转轴Ⅰ9并由从动轮Ⅰ22带动,且螺杆的旋转是通过从动轮Ⅱ23带动,且从动轮Ⅰ22和从动轮Ⅱ23之间由皮带Ⅲ13连接,且从动轮Ⅰ22和驱动轮21之间由皮带Ⅱ12联接。所述螺杆的中间杆径上加工有螺纹,螺纹上套有螺母,进一步说,螺杆为外螺纹,螺母为内螺纹,螺母上固定有滑块1,滑块上面固定有墙板19,墙板上加工有装配移动架的孔,且螺杆的两端穿过立板20,且穿过立板一端的螺杆上装有从动轮Ⅱ23,穿过立板的另一端的螺杆通过挡圈和螺钉固定,且立板是两块,立板的下端焊接在固定板上,且固定板由机架支撑,且螺杆由从动轮Ⅱ23带动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这样的旋转运动会直接带动外面的螺母沿着螺杆外螺纹旋转并带动移动架横向运动。所述移动架18的右端依次高低固定有铜丝导入口Ⅰ14、铜丝导入口Ⅱ15,移动架的左端依次高低固定有铜丝导入口Ⅲ16、铜丝导入口Ⅳ17,所述铜丝导线通过铜丝导入口Ⅰ14进入收卷转盘Ⅰ4进行绕盘,铜丝从铜丝导入口Ⅱ15进入收卷转盘Ⅱ5进行绕盘,铜丝从铜丝导入口Ⅲ16进入收卷转盘Ⅳ8进行绕盘,铜丝从铜丝导入口Ⅳ17进入收卷转盘Ⅲ7进行绕盘,互不干涉,移动架在滑块的带动下可以在螺杆上横向移动,目的是防止铜丝收卷作业时不积堆能使铜线均匀的缠绕在收卷转盘上。所述收卷转盘Ⅰ4和收卷转盘Ⅳ8是装配在转轴Ⅰ9的两端,且从动轮Ⅰ22装配在转轴Ⅰ9靠近收卷转盘Ⅳ8的一端,所述收卷转盘Ⅱ5和收卷转盘Ⅲ7是装配在转轴Ⅱ6的两端,且驱动轮21装配在转轴Ⅱ6靠近收卷转盘Ⅲ7的一端,本收线装置一次可以卷绕四盘铜丝,且转轴Ⅰ和转轴Ⅱ的两端头通过轴套固定,整个收线装置由机架支撑固定。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由铜丝导入口Ⅰ、Ⅱ、Ⅲ、Ⅳ、收卷装置Ⅰ、Ⅱ、Ⅲ、Ⅳ、皮带Ⅰ、Ⅱ、Ⅲ、驱动轮21、从动轮Ⅰ、从动轮Ⅱ、移动架18、滑块1、螺杆2,克服了现有技术绕盘铜丝收线时绕盘少,效率低下之缺陷。工作时,电机通过皮带带动转轴Ⅱ和转轴Ⅰ并带动收卷转盘Ⅰ、Ⅱ、Ⅲ、Ⅳ旋转,收卷作业铜丝从上游进入铜丝导入口Ⅰ、Ⅱ、Ⅲ、Ⅳ后分别对应收卷转盘Ⅰ、Ⅱ、Ⅲ、Ⅳ绕盘作业,一次性可以收线四盘,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丝收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收线装置包括收卷转盘Ⅰ、铜丝导入口Ⅰ、收卷转盘Ⅱ、铜丝导入口Ⅱ、收卷转盘Ⅲ、铜丝导入口Ⅳ、收卷转盘Ⅳ、铜丝导入口Ⅲ、电机、螺杆、滑块,所述铜丝导入口Ⅰ、铜丝导入口Ⅱ、铜丝导入口Ⅲ、铜丝导入口Ⅳ分别通过固定杆固定在移动架上并分布在机架前端的左、右两侧,螺杆的外螺丝上套有螺母,螺母上固定有滑块,滑块的外部焊接有装配移动架的墙板,且收卷转盘Ⅰ和收卷转盘Ⅱ分别对应铜丝导入口Ⅰ和铜丝导入口Ⅱ一侧前后固定在机架上,且收卷转盘Ⅲ和收卷转盘Ⅳ分别对应铜丝导入口Ⅲ和铜丝导入口Ⅳ前后固定在机架上,且收线转盘Ⅱ和收卷转盘Ⅲ的转动是通过转轴Ⅱ并由驱动轮驱动,驱动轮与电机通过皮带Ⅰ连接,且收卷转盘Ⅰ和收卷转盘Ⅳ的转动是通过转轴Ⅰ并由从动轮Ⅰ带动,且螺杆的旋转是通过从动轮Ⅱ带动,且从动轮Ⅰ和从动轮Ⅱ之间由皮带Ⅰ连接,且从动轮Ⅰ和驱动轮之间由皮带Ⅱ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丝收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收线装置包括收卷转盘Ⅰ、铜丝导入口Ⅰ、收卷转盘Ⅱ、铜丝导入口Ⅱ、收卷转盘Ⅲ、铜丝导入口Ⅳ、收卷转盘Ⅳ、铜丝导入口Ⅲ、电机、螺杆、滑块,所述铜丝导入口Ⅰ、铜丝导入口Ⅱ、铜丝导入口Ⅲ、铜丝导入口Ⅳ分别通过固定杆固定在移动架上并分布在机架前端的左、右两侧,螺杆的外螺丝上套有螺母,螺母上固定有滑块,滑块的外部焊接有装配移动架的墙板,且收卷转盘Ⅰ和收卷转盘Ⅱ分别对应铜丝导入口Ⅰ和铜丝导入口Ⅱ一侧前后固定在机架上,且收卷转盘Ⅲ和收卷转盘Ⅳ分别对应铜丝导入口Ⅲ和铜丝导入口Ⅳ前后固定在机架上,且收线转盘Ⅱ和收卷转盘Ⅲ的转动是通过转轴Ⅱ并由驱动轮驱动,驱动轮与电机通过皮带Ⅰ连接,且收卷转盘Ⅰ和收卷转盘Ⅳ的转动是通过转轴Ⅰ并由从动轮Ⅰ带动,且螺杆的旋转是通过从动轮Ⅱ带动,且从动轮Ⅰ和从动轮Ⅱ之间由皮带Ⅰ连接,且从动轮Ⅰ和驱动轮之间由皮带Ⅱ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丝收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杆为外螺纹,螺母为内螺纹,螺母上固定有滑块,滑块上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现坤杨现星张功民李志刚赵振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七星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