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双头压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4676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双头压端机,包括装置箱体、取线机构、摆头机构、传动机构,所述装置箱体上端设置有收料盘,所述收料盘通过卡扣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所述装置箱体一侧设置有操作架,所述操作架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所述操作架前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镶嵌于所述操作架,所述收料盘后端设置有所述取线机构,所述取线机构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所述取线机构后端和一侧均设置有端子冲头。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合理,操作方便,使用简单,设备采用全自动运行,工作效率高,采用全自动控制,控制精度高,工件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双头压端机
本技术涉及线材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双头压端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电子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电子设备充斥在我们生活周围。在电子设备中,排线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基础零部件产品,其常应用于各种零部件的电线连接并最终实现一个电子产品的同一协同工作。排线在一些应用场合,其两端端部通常需要进行压端加工处理。然而,现有的设备普遍具有结构复杂、工作效率低、排线加工质量低等缺点,严重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向前发展,并且一般的压端机只是粗略的将端子压在线材上,无法保证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全自动双头压端机,本技术提高线材加工时压端子的工作效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全自动双头压端机,包括装置箱体、取线机构、摆头机构、传动机构,所述装置箱体上端设置有收料盘,所述收料盘通过卡扣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所述装置箱体一侧设置有操作架,所述操作架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所述操作架前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镶嵌于所述操作架,所述收料盘后端设置有所述取线机构,所述取线机构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所述取线机构后端和一侧均设置有端子冲头,所述端子冲头上端设置有打端子电机,所述打端子电机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所述端子冲头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打端子电机,所述端子冲头一侧设置有所述摆头机构,所述摆头机构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所述摆头机构后端设置有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所述打端子电机一侧设置有收线架,所述收线架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打端子电机,所述取线机构包括第一取线电机、伸缩架、机械手、气缸,所述第一取线电机一侧设置有所述伸缩架,所述伸缩架通过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取线电机,所述伸缩架后侧设置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上端设置有第三取线电机,所述机械臂通过销键连接于所述第三取线电机,所述伸缩架一侧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前端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和所述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皮带和所述支撑座,所述皮带两侧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和所述皮带啮合,所述皮带轮下端设置有第二取线电机,所述皮带轮通过销连接于所述第二取线电机,所述伸缩架和所述机械臂一侧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伸缩架和所述机械臂,所述伸缩架后端、所述机械臂一侧、所述支撑座后端均设置有所述机械手,所述机械手上均设置有所述气缸,所述摆头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传动轮,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一侧设置有所述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伺服电机,所述传动轮通过皮带连接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所述传动轮上端设置有摆头架,所述传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摆头架,所述摆头架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前端设置有滚花送线轮,所述滚花送线轮前侧设置有刀头电机,所述刀头电机上设置有刀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压紧螺杆、压紧支架、送线检测片、送线架,所述送线架上端设置有所述压紧支架,所述压紧支架上设置有所述滚花送线轮,所述压紧支架上端设置有所述压紧螺杆,所述压紧支架后端设置有所述送线检测片。优选的:所述装置箱体前端设置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如此设置,所述电控箱起控制和处理作用,通过螺钉连接保证了连接强度。优选的:所述送线检测片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送线架。如此设置,所述送线检测片起检测断线作用,通过螺钉连接保证了连接强度。优选的:所述压紧螺杆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压紧支架。如此设置,所述压紧螺杆通过螺纹连接保证了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滚花送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压紧支架。如此设置,所述滚花送线轮起送线作用,转动连接提高工作顺滑性。优选的:所述压紧支架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送线架。如此设置,所述压紧支架起支撑作用,通过螺栓连接保证了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电控箱通过导线连接于所述控制面板、所述打端子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所述刀头电机、所述送线检测片、所述第一取线电机、所述第二取线电机、所述第三取线电机。如此设置,所述电控箱通过导线连接于各个电器元件,保证了信息处理的时效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结构合理,操作方便,使用简单;2、设备采用全自动运行,工作效率高;3、采用全自动控制,控制精度高,工件质量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全自动双头压端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全自动双头压端机的取线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全自动双头压端机的摆头机构结构示意;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全自动双头压端机的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全自动双头压端机的电路结构流程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装置箱体;2、操作架;3、控制面板;4、收料盘;5、打端子电机;6、端子冲头;7、取线机构;8、摆头机构;9、传动机构;10、收线架;11、第一伺服电机;12、第二伺服电机;13、第三伺服电机;14、传动轮;15、摆头架;16、滚花送线轮;17、刀头;18、刀头电机;19、压紧螺杆;20、压紧支架;21、送线检测片;22、送线架;23、第一取线电机;24、伸缩架;25、机械手;26、气缸;27、支撑座;28、第二取线电机;29、机械臂;30、第三取线电机;31、皮带轮;32、皮带;33、固定块;34、支撑架;35、电控箱。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一种全自动双头压端机,包括装置箱体1、取线机构7、摆头机构8、传动机构9,装置箱体1上端设置有收料盘4,装置箱体1起承载作用,收料盘4起收料作用,收料盘4通过卡扣连接于装置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双头压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箱体(1)、取线机构(7)、摆头机构(8)、传动机构(9),所述装置箱体(1)上端设置有收料盘(4),所述收料盘(4)通过卡扣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1),所述装置箱体(1)一侧设置有操作架(2),所述操作架(2)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1),所述操作架(2)前端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控制面板(3)镶嵌于所述操作架(2),所述收料盘(4)后端设置有所述取线机构(7),所述取线机构(7)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1),所述取线机构(7)后端和一侧均设置有端子冲头(6),所述端子冲头(6)上端设置有打端子电机(5),所述打端子电机(5)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1),所述端子冲头(6)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打端子电机(5),所述端子冲头(6)一侧设置有所述摆头机构(8),所述摆头机构(8)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1),所述摆头机构(8)后端设置有所述传动机构(9),所述传动机构(9)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1),所述打端子电机(5)一侧设置有收线架(10),所述收线架(10)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打端子电机(5),所述取线机构(7)包括第一取线电机(23)、伸缩架(24)、机械手(25)、气缸(26),所述第一取线电机(23)一侧设置有所述伸缩架(24),所述伸缩架(24)通过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取线电机(23),所述伸缩架(24)后侧设置有机械臂(29),所述机械臂(29)上端设置有第三取线电机(30),所述机械臂(29)通过销键连接于所述第三取线电机(30),所述伸缩架(24)一侧设置有支撑座(27),所述支撑座(27)前端设置有皮带(32),所述皮带(32)和所述支撑座(27)之间设置有固定块(33),所述固定块(33)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皮带(32)和所述支撑座(27),所述皮带(32)两侧设置有皮带轮(31),所述皮带轮(31)和所述皮带(32)啮合,所述皮带轮(31)下端设置有第二取线电机(28),所述皮带轮(31)通过销连接于所述第二取线电机(28),所述伸缩架(24)和所述机械臂(29)一侧均设置有支撑架(34),所述支撑架(34)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伸缩架(24)和所述机械臂(29),所述伸缩架(24)后端、所述机械臂(29)一侧、所述支撑座(27)后端均设置有所述机械手(25),所述机械手(25)上均设置有所述气缸(26),所述摆头机构(8)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1)、第二伺服电机(12)、第三伺服电机(13)、传动轮(1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1)一侧设置有所述传动轮(14),所述传动轮(14)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2),所述传动轮(14)通过皮带连接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2),所述传动轮(14)上端设置有摆头架(15),所述传动轮(14)转动连接于所述摆头架(15),所述摆头架(15)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三伺服电机(13),所述第三伺服电机(13)前端设置有滚花送线轮(16),所述滚花送线轮(16)前侧设置有刀头电机(18),所述刀头电机(18)上设置有刀头(17),所述传动机构(9)包括压紧螺杆(19)、压紧支架(20)、送线检测片(21)、送线架(22),所述送线架(22)上端设置有所述压紧支架(20),所述压紧支架(20)上设置有所述滚花送线轮(16),所述压紧支架(20)上端设置有所述压紧螺杆(19),所述压紧支架(20)后端设置有所述送线检测片(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双头压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箱体(1)、取线机构(7)、摆头机构(8)、传动机构(9),所述装置箱体(1)上端设置有收料盘(4),所述收料盘(4)通过卡扣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1),所述装置箱体(1)一侧设置有操作架(2),所述操作架(2)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1),所述操作架(2)前端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控制面板(3)镶嵌于所述操作架(2),所述收料盘(4)后端设置有所述取线机构(7),所述取线机构(7)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1),所述取线机构(7)后端和一侧均设置有端子冲头(6),所述端子冲头(6)上端设置有打端子电机(5),所述打端子电机(5)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1),所述端子冲头(6)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打端子电机(5),所述端子冲头(6)一侧设置有所述摆头机构(8),所述摆头机构(8)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1),所述摆头机构(8)后端设置有所述传动机构(9),所述传动机构(9)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装置箱体(1),所述打端子电机(5)一侧设置有收线架(10),所述收线架(10)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打端子电机(5),所述取线机构(7)包括第一取线电机(23)、伸缩架(24)、机械手(25)、气缸(26),所述第一取线电机(23)一侧设置有所述伸缩架(24),所述伸缩架(24)通过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取线电机(23),所述伸缩架(24)后侧设置有机械臂(29),所述机械臂(29)上端设置有第三取线电机(30),所述机械臂(29)通过销键连接于所述第三取线电机(30),所述伸缩架(24)一侧设置有支撑座(27),所述支撑座(27)前端设置有皮带(32),所述皮带(32)和所述支撑座(27)之间设置有固定块(33),所述固定块(33)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皮带(32)和所述支撑座(27),所述皮带(32)两侧设置有皮带轮(31),所述皮带轮(31)和所述皮带(32)啮合,所述皮带轮(31)下端设置有第二取线电机(28),所述皮带轮(31)通过销连接于所述第二取线电机(28),所述伸缩架(24)和所述机械臂(29)一侧均设置有支撑架(34),所述支撑架(34)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伸缩架(24)和所述机械臂(29),所述伸缩架(24)后端、所述机械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本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琛威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