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及微量样品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4111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及微量样品检测装置,属于样品检测领域。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设置于容纳空间内部的样品垫和层析膜,壳体上相互间隔设置有反应液加入孔、微量加样孔以及结果可视窗。微量样品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盒和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这种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及微量样品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对需要进行微量样品检测的样品进行检测,可以直接将样品加入微量加样孔实现微量加样和复杂样品过滤,而无需使用微量加样器或在检测前对样品进行过滤,从而有效简化检测的过程、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及微量样品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样品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及微量样品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样品所含的特定的生化、免疫成分进行检测的时候,经常会利用到试纸条检测卡,但是在对一些样品进行检测的时候,需要加入到试纸条检测卡的样品量非常少,而在利用滴管对样品进行滴加的时候,由于一滴液体的体积大致为50mm3,而对于血液、血清、粘稠样品以及对检测样品加入量要求较苛刻的样品时,需要用到的体积可能大致为3-40mm3,这就会导致即使只滴一滴,也会导致用量过多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微量样品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微量样品检测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部的样品垫和层析膜,所述样品垫和所述层析膜连接;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样品垫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层析膜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壳体上相互间隔设置有反应液加入孔、微量加样孔以及结果可视窗,所述微量加样孔设置在所述反应液加入孔和所述结果可视窗之间,所述反应液加入孔和所述微量加样孔均和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结果可视窗和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微量加样孔的面积为0.2-7.0mm2。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部的吸收垫,所述吸收垫和所述层析膜上远离所述样品垫的一端至少部分贴合。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还包括第三容纳腔,所述吸收垫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通气窗,所述通气窗和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窗上具有多个通气窗,多个通气窗之间间隔设置。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吸收件,所述吸收件设置为环形,所述吸收件设置在所述微量加样孔的周围。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层析膜上具有反应部,所述反应部上具有用于和被检测样品发生颜色反应的反应物。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样品垫和所述层析膜之间设置有标记物结合垫,所述标记物结合垫至少部分和所述样品垫贴合,所述标记物结合垫至少部分和所述层析膜贴合。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微量加样孔的形状设置为圆形。一种微量样品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盒和上述的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所述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放置于所述检测盒的内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将被检测的样品滴在微量加样孔中,由于微量加样孔只需要进行样品的加入,因此,可以将微量加样孔设计的较小,从而可以实现在利用滴管滴一滴液体,也就是大致50mm3的时候,进入到微量加样孔中的液体只有3-40mm3,其他的则依附在微量加样孔周围的壳体上,从而可以实现利用滴管来对需要进行检测的微量的样品进行检测,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的精度;并且可以直接将样品加入微量加样孔实现微量加样和复杂样品过滤,而无需使用微量加样器或在检测前对样品进行过滤,从而有效简化检测的过程、提高检测效率。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微量样品检测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利用检测盒来对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进行位置的固定,从而可以方便检测的进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微量样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110-壳体;111-反应液加入孔;112-微量加样孔;113-结果可视窗;114-通气窗;115-第一容纳腔;116-第二容纳腔;117-第三容纳腔;118-吸收件;120-样品垫;130-层析膜;131-反应部;140-吸收垫;150-标记物结合垫;200-微量样品检测装置;210-检测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100,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这种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设置于容纳空间内部的样品垫120和层析膜130,样品垫120和层析膜130连接;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容纳腔115和第二容纳腔116,样品垫12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115的内部,层析膜130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腔116的内部;壳体110上相互间隔设置有反应液加入孔111、微量加样孔112以及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部的样品垫和层析膜,所述样品垫和所述层析膜连接;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样品垫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层析膜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壳体上相互间隔设置有反应液加入孔、微量加样孔以及结果可视窗,所述微量加样孔设置在所述反应液加入孔和所述结果可视窗之间,所述反应液加入孔和所述微量加样孔均和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结果可视窗和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部的样品垫和层析膜,所述样品垫和所述层析膜连接;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样品垫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层析膜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壳体上相互间隔设置有反应液加入孔、微量加样孔以及结果可视窗,所述微量加样孔设置在所述反应液加入孔和所述结果可视窗之间,所述反应液加入孔和所述微量加样孔均和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结果可视窗和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加样孔的面积为0.2-7.0m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部的吸收垫,所述吸收垫和所述层析膜上远离所述样品垫的一端至少部分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的试纸条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还包括第三容纳腔,所述吸收垫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通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军程悦宁罗国良易立冯二凯郭利程世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