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产后盆底肌肉修复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382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产后盆底肌肉修复仪,包括前板、摆动装置、顶撑装置、后板和瑜伽垫,所述前板上端面中部左右对称设有摆动槽,前板上端面后端设有顶撑槽,摆动槽内安装有摆动装置,顶撑槽内安装有顶撑装置,前板的侧壁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后板,前板和后板的上端面均覆盖有瑜伽垫,前板左右侧壁上设有滑槽,滑槽的后端呈倾斜向下的弧度,后板的前端设有滑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盆底肌修复仪存在的携带不便、过度依靠电、电修复仪存在副作用、修复周期长和修复效果一般等问题,可以实现对产后盆底肌修复的功能,具有携带方便、不依靠电、无副作用、锻炼与修复相结合和修复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产后盆底肌肉修复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产后盆底肌肉修复仪。
技术介绍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女性在生产时盆底肌会受到很大损伤,如果不进行修复会出现相应的功能性障碍,比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现有的盆底肌肉修复仪种类很多,有震动时按摩修复,贴片理疗修复等等,但是这些种类繁多的修复仪都具有一定的弊端:弊端一:现有的部分修复仪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使用的局限性较大;弊端二:现有的修复仪大多依靠电来进行按摩或理疗的盆底肌修复,这在使用时对电的依赖程度较大;弊端三:电修复仪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容易刺激皮肤或盆底肌;弊端四:依靠电修复仪修复,修复周期长且修复效果一般。国内在相关雾化器方面有一些探索与实践,专利申请号为201820298325.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盆底肌肉训练仪,其适合新生妈妈分娩后盆底修复、刺激盆底肌肉、促进神经发芽、放松盆底肌肉以及进行耐力训练。其采用电理疗刺激盆底肌肉进行盆底修复,这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同时修复周期较长。因此,很有必要对盆底肌肉修复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以解决上述所列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产后盆底肌肉修复仪,可以解决现有盆底肌修复仪存在的携带不便、过度依靠电、电修复仪存在副作用、修复周期长和修复效果一般等问题,可以实现对产后盆底肌修复的功能,具有携带方便、不依靠电、无副作用、锻炼与修复相结合和修复效果好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产后盆底肌肉修复仪,包括前板、摆动装置、顶撑装置、后板和瑜伽垫,所述前板上端面中部左右对称设有摆动槽,前板上端面后端设有顶撑槽,摆动槽内安装有摆动装置,顶撑槽内安装有顶撑装置,前板的侧壁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后板,前板和后板的上端面均覆盖有瑜伽垫。所述前板左右侧壁上设有滑槽,滑槽的后端呈倾斜向下的弧度,后板的前端设有滑杆,滑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滑槽内;工作时,前板和后板方便了修复仪的收放。所述的摆动装置包括缓冲机构,摆动槽的前端安装有缓冲机构,摆动槽的后端转动连接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的下端卡接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的下端设有复原机构。所述的摆动机构包括摆动轴,摆动槽的左右内侧壁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摆动轴,摆动轴的侧壁上安装有转动筒,转动筒左端侧壁上安装有转动卡齿,转动卡齿向逆时针方向倾斜,转动筒侧壁的上端安装有摆动板,摆动板的上端面安装有固定卡扣。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支撑板,摆动轴的下方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端面的前端转动安装有限位卡齿,限位卡齿与转动卡齿卡接,支撑板上端面的中部安装有限位板,支撑板上端面的后端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前端侧壁与限位卡齿的后端侧壁之间安装有限位弹簧。所述的复原机构包括滑轮,支撑板前端面的中部安装有滑轮,滑轮上绕有复原绳,复原绳的左端与限位卡齿的下端面相连接,复原绳的右端从前板的内部通过并穿过前板的上端面,且复原绳的右端与复原握把相连接,复原握把放置在前板上端面的圆槽内。所述的缓冲机构包括缓冲伸缩杆,摆动槽下内侧壁的前端左右对称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安装有缓冲伸缩杆,缓冲伸缩杆的顶端安装有缓冲板,缓冲板为弧形结构且缓冲板的上端面套接有缓冲垫,缓冲板与摆动槽下内侧壁之间安装有缓冲弹簧;工作时,利用腿部力量带动摆动装置往复运动,实现对盆底肌肉的锻炼与修复。所述的顶撑装置包括顶撑机构,顶撑机构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在顶撑槽右端的驱动槽内。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从动锥齿轮,支撑轴通过轴承穿过前板内部到驱动槽内,且支撑轴的右端安装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的下端啮合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安装在驱动轴侧壁的下端,主动锥齿轮的直径小于从动锥齿轮的直径。所述驱动轴的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槽的下端内壁上,驱动轴的上端通过轴承穿过前板的上端面,且驱动轴的上端安装有驱动盘,驱动盘的上端安装有转杆,驱动盘放置在前板上端面的凹槽内。所述的顶撑机构包括顶撑板,顶撑槽内侧壁的上端安装有顶撑板,顶撑板为弧形结构,顶撑板上均已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顶撑杆,顶撑杆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半圆形结构,下端半圆直径大于上端半圆直径,且顶撑杆的下端均指向支撑轴,顶撑杆的上端套接有海绵垫,顶撑槽的左右内侧壁中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支撑轴,支撑轴的侧壁上安装有凸轮;工作时,顶撑装置将手臂锻炼与盆骨锻炼相结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摆动机构和限位机构,摆动机构和限位机构相互配合,既能够锻炼盆骨和盆底肌,又能够在锻炼劳累时支撑腿部休息;二、本专利技术设置有驱动机构和顶撑机构,驱动机构采用手动驱动带动顶撑机构对盆骨进行修复锻炼,既能够锻炼手臂又能够锻炼盆骨;三、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前板和后板,后板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能够收纳前板,使得修复仪安装和携带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前板、部分摆动装置与部分顶撑装置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前板、部分摆动机构、限位机构、复原机构与部分顶撑装置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A向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B向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C向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便携式产后盆底肌肉修复仪,包括前板1、摆动装置2、顶撑装置3、后板4和瑜伽垫5,所述前板1上端面中部左右对称设有摆动槽,前板1上端面后端设有顶撑槽,摆动槽内安装有摆动装置2,顶撑槽内安装有顶撑装置3,前板1的侧壁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后板4,前板1和后板4的上端面均覆盖有瑜伽垫5。所述前板1左右侧壁上设有滑槽,滑槽的后端呈倾斜向下的弧度,后板4的前端设有滑杆41,滑杆4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滑槽内;工作时,左右推动后板4,能够将修复仪展开或收起,滑槽后端倾斜向下的弧度能够使得展开后的前板1与后板4保持水平。所述的摆动装置2包括缓冲机构21,摆动槽的前端安装有缓冲机构21,摆动槽的后端转动连接有摆动机构22,摆动机构22的下端卡接有限位机构23,限位机构23的下端设有复原机构24。所述的摆动机构22包括摆动轴221,摆动槽的左右内侧壁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摆动轴221,摆动轴221的侧壁上安装有转动筒222,转动筒222左端侧壁上安装有转动卡齿223,转动卡齿223向逆时针方向倾斜,转动筒222侧壁的上端安装有摆动板224,摆动板224的上端面安装有固定卡扣225;工作时,将腿放置到摆动板224上,并用固定卡扣225将腿固定,在摆动轴221的作用下,向上抬腿能够将摆动板224抬起进行锻炼。所述的限位机构23包括支撑板231,摆动轴221的下方安装有支撑板231,支撑板231上端面的前端转动安装有限位卡齿232,限位卡齿232与转动卡齿223卡接,支撑板231上端面的中部安装有限位板233,支撑板231上端面的后端安装有固定板234,固定板234前端侧壁与限位卡齿232的后端侧壁之间安装有限位弹簧235;工作时,当锻炼间隙需要休息时,腿部放松,限位板233与转动卡齿223卡接,使得转动筒222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产后盆底肌肉修复仪,包括前板(1)、摆动装置(2)、顶撑装置(3)、后板(4)和瑜伽垫(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1)上端面中部左右对称设有摆动槽,前板(1)上端面后端设有顶撑槽,摆动槽内安装有摆动装置(2),顶撑槽内安装有顶撑装置(3),前板(1)的侧壁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后板(4),前板(1)和后板(4)的上端面均覆盖有瑜伽垫(5);其中:所述的摆动装置(2)包括缓冲机构(21),摆动槽的前端安装有缓冲机构(21),摆动槽的后端转动连接有摆动机构(22),摆动机构(22)的下端卡接有限位机构(23),限位机构(23)的下端设有复原机构(24);所述的缓冲机构(21)包括缓冲伸缩杆(211),摆动槽下内侧壁的前端左右对称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安装有缓冲伸缩杆(211),缓冲伸缩杆(211)的顶端安装有缓冲板(212),缓冲板(212)与摆动槽下内侧壁之间安装有缓冲弹簧(213);所述的摆动机构(22)包括摆动轴(221),摆动槽的左右内侧壁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摆动轴(221),摆动轴(221)的侧壁上安装有转动筒(222),转动筒(222)左端侧壁上安装有转动卡齿(223),转动卡齿(223)向逆时针方向倾斜,转动筒(222)侧壁的上端安装有摆动板(224),摆动板(224)的上端面安装有固定卡扣(225);所述的顶撑装置(3)包括顶撑机构(31),顶撑机构(3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驱动机构(32),驱动机构(32)在顶撑槽右端的驱动槽内;所述的顶撑机构(31)包括顶撑板(311),顶撑槽内侧壁的上端安装有顶撑板(311),顶撑板(311)为弧形结构,顶撑板(311)上均已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顶撑杆(312),顶撑杆(312)的上端套接有海绵垫(313),顶撑槽的左右内侧壁中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支撑轴(314),支撑轴(314)的侧壁上安装有凸轮(3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产后盆底肌肉修复仪,包括前板(1)、摆动装置(2)、顶撑装置(3)、后板(4)和瑜伽垫(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1)上端面中部左右对称设有摆动槽,前板(1)上端面后端设有顶撑槽,摆动槽内安装有摆动装置(2),顶撑槽内安装有顶撑装置(3),前板(1)的侧壁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后板(4),前板(1)和后板(4)的上端面均覆盖有瑜伽垫(5);其中:所述的摆动装置(2)包括缓冲机构(21),摆动槽的前端安装有缓冲机构(21),摆动槽的后端转动连接有摆动机构(22),摆动机构(22)的下端卡接有限位机构(23),限位机构(23)的下端设有复原机构(24);所述的缓冲机构(21)包括缓冲伸缩杆(211),摆动槽下内侧壁的前端左右对称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安装有缓冲伸缩杆(211),缓冲伸缩杆(211)的顶端安装有缓冲板(212),缓冲板(212)与摆动槽下内侧壁之间安装有缓冲弹簧(213);所述的摆动机构(22)包括摆动轴(221),摆动槽的左右内侧壁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摆动轴(221),摆动轴(221)的侧壁上安装有转动筒(222),转动筒(222)左端侧壁上安装有转动卡齿(223),转动卡齿(223)向逆时针方向倾斜,转动筒(222)侧壁的上端安装有摆动板(224),摆动板(224)的上端面安装有固定卡扣(225);所述的顶撑装置(3)包括顶撑机构(31),顶撑机构(3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驱动机构(32),驱动机构(32)在顶撑槽右端的驱动槽内;所述的顶撑机构(31)包括顶撑板(311),顶撑槽内侧壁的上端安装有顶撑板(311),顶撑板(311)为弧形结构,顶撑板(311)上均已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顶撑杆(312),顶撑杆(312)的上端套接有海绵垫(313),顶撑槽的左右内侧壁中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支撑轴(314),支撑轴(314)的侧壁上安装有凸轮(3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产后盆底肌肉修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机构(23)包括支撑板(231),摆动轴(221)的下方安装有支撑板(231),支撑板(231)上端面的前端转动安装有限位卡齿(232),限位卡齿(232)与转动卡齿(2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婉芬王玉莲陈奕娜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