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机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331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摄像机支架,以降低摄像机支架的成本,同时提高其使用便利性。摄像机支架包括固定座、支撑臂、安装座、传动轴以及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其中:固定座具有安装孔;支撑臂为中空结构,且支撑臂的第一端枢装于安装孔内,支撑臂的第二端具有延伸方向与支撑臂的轴线相交的转轴;安装座通过转轴枢装于支撑臂,用于安装摄像机;传动轴套设于支撑臂内,且传动轴靠近转轴的一端通过一对锥齿轮与安装座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分别用于驱动支撑臂和传动轴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像机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监控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机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也越来越高,摄像机作为视频采集设备在监控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摄像机通常由摄像机支架安装于特定的位置,以实现对特定区域的监控,并且为了尽可能增大摄像机的监控区域,摄像机支架往往需要具备调整摄像机拍摄视角的功能,这样就会增加摄像机支架结构的复杂度,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摄像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01和设置于支架本体01一端的旋转组件02,摄像机固定于旋转组件02上,利用旋转组件02自身的旋转功能带动摄像机转动,从而实现对摄像机拍摄视角的调整。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旋转组件02与支架本体01需要分别设计,致使摄像机支架整体的成本较高,同时由于旋转组件02的体积较大,导致摄像机支架的整体占用空间也较大,因此使用便利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机支架,以降低摄像机支架的成本,同时提高其使用便利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机支架,包括固定座、支撑臂、安装座、传动轴以及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其中:所述固定座具有安装孔;所述支撑臂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支撑臂的第一端枢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支撑臂的第二端具有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臂的轴线相交的转轴;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转轴枢装于所述支撑臂,用于安装摄像机;所述传动轴套设于所述支撑臂内,且所述传动轴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一对锥齿轮与所述安装座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分别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臂和所述传动轴转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臂的轴线正交设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一对锥齿轮包括啮合的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设置于所述传动轴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二从动轮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传动轴为一体结构;和/或,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安装座为一体结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摄像机支架还包括第一圆柱齿轮组,所述第一圆柱齿轮组包括啮合的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与所述支撑臂固定连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从动轮与所述支撑臂为一体结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摄像机支架还包括第二圆柱齿轮组,所述第二圆柱齿轮组包括啮合的第三主动轮与第三从动轮,所述第三主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从动轮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从动轮与所述传动轴为一体结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摄像机支架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所述支撑臂的外壁固定连接;和/或,摄像机支架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支撑臂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所述传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和/或,摄像机支架还包括第三轴承,所述安装座具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枢装孔,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枢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座具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容纳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支撑臂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支撑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传动连接。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机支架,将摄像机安装于安装座上,当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支撑臂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时,枢装于支撑臂的安装座也会相应转动,从而带动摄像机在绕支撑臂的轴线的方向同步转动,当第二驱动电机驱动传动轴转动时,通过一对锥齿轮可以将传动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安装座绕转轴的旋转运动,从而带动摄像机在绕转轴的方向也同步转动,即该方案能够使摄像机实现在两个不同方向的转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摄像机支架自身的支撑臂、传动轴等结构即可实现对摄像机位置的调整,无需另行配置旋转组件,因此该方案在能够达到多角度监控的目的前提下,降低了摄像机支架的成本,同时提高了使用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摄像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摄像机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摄像机支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摄像机支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摄像机支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摄像机支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摄像机支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四。附图标记:现有技术部分:01-支架本体;02-旋转组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部分:100-摄像机支架;10-固定座;20-支撑臂;30-安装座;40-传动轴;50-第一驱动电机;60-第二驱动电机;11-安装孔;12-容纳腔;21-转轴;70-一对锥齿轮;71-第一主动轮;72-第一从动轮;80-第一圆柱齿轮组;81-第二主动轮;82-第二从动轮;90-第二圆柱齿轮组;91-第三主动轮;92-第三从动轮;22-第一轴承;23-第二轴承;24-第三轴承;31-枢装孔;32-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降低摄像机支架的成本,同时提高其使用便利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机支架。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机支架100,包括固定座10、支撑臂20、安装座30、传动轴40以及第一驱动电机50和第二驱动电机60,其中:固定座10具有安装孔11;支撑臂20为中空结构,且支撑臂20的第一端枢装于安装孔11内,支撑臂20的第二端具有延伸方向与支撑臂20的轴线相交的转轴21;安装座30通过转轴21枢装于支撑臂20,用于安装摄像机200;传动轴40套设于支撑臂20内,且传动轴40靠近转轴21的一端通过一对锥齿轮70与安装座30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电机50和第二驱动电机60分别用于驱动支撑臂20和传动轴40转动。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机支架,将摄像机200安装于安装座上30,当第一驱动电机50驱动支撑臂20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时,枢装于支撑臂20的安装座30也会相应转动,从而带动摄像机200在绕支撑臂20的轴线的方向同步转动,当第二驱动电机60驱动传动轴40转动时,通过一对锥齿轮70可以将传动轴4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安装座30绕转轴21的旋转运动,从而带动摄像机200在绕转轴21的方向也同步转动,即该方案能够使摄像机200实现在两个不同方向的转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摄像机支架100自身的支撑臂20、传动轴40等结构即可实现对摄像机200位置的调整,无需另行配置旋转组件,因此该方案在能够达到多角度监控的目的前提下,降低了摄像机支架100的成本,同时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固定座10具有与安装孔11连通的容纳腔12,第一驱动电机50与第二驱动电机60位于容纳腔12内,支撑臂20的第一端通过安装孔11与第一驱动电机50传动连接,传动轴40远离转轴21的一端伸出支撑臂20的第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60传动连接。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固定座设置于不同的位置可实现摄像机支架100的壁装、吊装,当然固定座也可以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支撑臂、安装座、传动轴以及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其中:所述固定座具有安装孔;所述支撑臂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支撑臂的第一端枢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支撑臂的第二端具有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臂的轴线相交的转轴;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转轴枢装于所述支撑臂,用于安装摄像机;所述传动轴套设于所述支撑臂内,且所述传动轴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一对锥齿轮与所述安装座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分别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臂和所述传动轴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支撑臂、安装座、传动轴以及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其中:所述固定座具有安装孔;所述支撑臂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支撑臂的第一端枢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支撑臂的第二端具有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臂的轴线相交的转轴;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转轴枢装于所述支撑臂,用于安装摄像机;所述传动轴套设于所述支撑臂内,且所述传动轴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一对锥齿轮与所述安装座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分别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臂和所述传动轴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臂的轴线正交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锥齿轮包括啮合的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设置于所述传动轴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二从动轮设置于所述安装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传动轴为一体结构;和/或,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安装座为一体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圆柱齿轮组,所述第一圆柱齿轮组包括啮合的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与所述支撑臂固定连接。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恩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