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寒牧区多功能温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315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畜牧业养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寒牧区多功能温棚,包括温棚本体,所述温棚本体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顶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微型控制器,所述第一连接板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微型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加热器、湿度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和移动终端的配合,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感应,将温度和湿度信息传递给微型控制器,微型控制器通过控制电动机、水泵和加热器对温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控,从而使温棚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

A Multifunctional Temperature Shed for Alpine Pastoral Area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breeding, and discloses a multi-functional greenhouse in alpine pastoral areas, including a greenhouse body. The inner part of the greenhouse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respectively.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top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micro-controller,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ing column. A motor is fixedly connected at one end of the column away from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moto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rod through a coupling. The utility model transmits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formation to the microcontroller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microcontroller, temperature sensor, heater, humidity sens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and through the induction of the temperature sensor and humidity sensor. The microcontroller controls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e temperature shed by controlling the motor, water pump and heater, thereby making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led.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shed are kept within a stable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寒牧区多功能温棚
本技术涉及畜牧业养殖
,具体为一种高寒牧区多功能温棚。
技术介绍
西藏高寒牧区自然条件严酷,冷季漫长,一般长达7至8个月,且寒冷干旱,严重影响家畜体质产能,寒冷低温是制约西藏牧区畜牧业发展因素之一,加之牧草生产期短,仅3—5个月,而且枯草期长达7-9个月,造成草地季节性生产与牲畜饲养需求严重失衡,草畜矛盾突出,形成“牲畜越多,草地退化越重,冬春季死亡越大”的恶性循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绿色食品的需求猛增,牧区除了生产绿色畜产品外,生产供应绿色蔬菜更是迫在敏捷,因此需要一种高寒牧区多功能温棚在冬季对家畜进行圈养。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寒牧区多功能温棚。(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高寒牧区多功能温棚,包括温棚本体,所述温棚本体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顶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微型控制器,所述第一连接板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电动机的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板并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套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传送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转动轴固定套接,所述转动轴远离套筒的一端贯穿轴承并延伸至第二连接板的下侧,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叶片,所述温棚本体的左侧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所述温棚本体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棚本体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有第一输液管,所述温棚本体左侧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第一输液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储水箱的顶板并延伸至储水箱的内部,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输液管,所述第二输液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温棚本体的侧板并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电网的输出端与微型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微型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动机、水泵和加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双向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移动终端双向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电脑中的一个。优选的,所述温棚本体的顶板由保温板和采光板组成,所述保温板与采光板之间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优选的,所述温棚本体左右两侧表面的顶部均连通有通风口。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转动轴等距离均匀的分布在转动杆的两侧。优选的,所述叶片的数量为十二个,且每三个叶片均匀的分布在转动轴的表面。优选的,所述温棚本体的前方还设置有贮草棚,且所述温棚本体的左侧表面设置有发酵池。(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寒牧区多功能温棚。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高寒牧区多功能温棚,通过设置电动机、转动杆、主动轮、套筒、转动轴、从动轮、传送带、轴承、叶片、水泵、第一输液管、储水箱、第二输液管和雾化喷头,使温棚能够达到控温和控湿的作用,再通过微型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加热器、湿度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和移动终端的配合,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感应,将温度和湿度信息传递给微型控制器,微型控制器通过控制电动机、水泵和加热器对温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控,从而使温棚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2)、该高寒牧区多功能温棚,通过设置雾化喷头,使储水箱运输的水变成雾状喷洒在温棚的内部,从而使温棚的湿度增加,通过设置通风口,使整个温棚内部的空气能够循环,同时使温棚温度过高时方便散热,从而使温棚的使用更加方便,通过设置发酵池,从而利用温棚的温度当即发酵当即施用,起到有机绿色与便捷性和多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温棚本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附图标记说明】图中:1温棚本体、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微型控制器、5支撑柱、6电动机、7转动杆、8主动轮、9套筒、10转动轴、11从动轮、12传送带、13轴承、14叶片、15温度传感器、16加热器、17湿度传感器、18水泵、19第一输液管、20储水箱、21第二输液管、22雾化喷头、23电网、24无线传输模块、25移动终端、26通风口、27贮草棚、28发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寒牧区多功能温棚,包括温棚本体1,温棚本体1的顶板由保温板101和采光板102组成,保温板101与采光板102之间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温棚本体1左右两侧表面的顶部均连通有通风口26,通过设置通风口26,使整个温棚内部的空气能够循环,同时使温棚温度过高时方便散热,从而使温棚的使用更加方便,温棚本体1的前方还设置有贮草棚27,且温棚本体1的左侧表面设置有发酵池28,通过设置发酵池28,从而利用温棚的温度当即发酵当即施用,起到有机绿色与便捷性和多功能,温棚本体1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2顶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微型控制器4,第一连接板2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支撑柱5远离第一连接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机6,电动机6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7,转动杆7远离电动机6的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板2并固定连接有主动轮8,第一连接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筒9,套筒9的内部套接有转动轴10,转动轴10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转动轴10等距离均匀的分布在转动杆7的两侧,转动轴10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轮11,主动轮8通过传送带12与从动轮11传动连接,第二连接板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轴承13,轴承13的内圈与转动轴10固定套接,转动轴10远离套筒9的一端贯穿轴承13并延伸至第二连接板3的下侧,转动轴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叶片14,叶片14的数量为十二个,且每三个叶片14均匀的分布在转动轴10的表面,温棚本体1的左侧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5和加热器16,温棚本体1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湿度传感器17;温棚本体1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18,水泵18的输入端连通有第一输液管19,温棚本体1左侧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20,第一输液管19远离水泵18的一端贯穿储水箱20的顶板并延伸至储水箱20的内部,水泵18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输液管21,第二输液管21远离水泵18的一端贯穿温棚本体1的侧板并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22,通过设置雾化喷头22,使储水箱20运输的水变成雾状喷洒在温棚的内部,从而使温棚的湿度增加;电网23的输出端与微型控制器4的输入端连接,温度传感器15和湿度传感器17的输出端均与微型控制器4的输入端连接,微型控制器4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动机6、水泵18和加热器16的输入端连接,微型控制器4的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24双向连接,无线传输模块24与移动终端25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寒牧区多功能温棚,包括温棚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棚本体(1)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板(2)顶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微型控制器(4),所述第一连接板(2)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远离第一连接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机(6),所述电动机(6)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远离电动机(6)的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板(2)并固定连接有主动轮(8),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筒(9),所述套筒(9)的内部套接有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轮(11),所述主动轮(8)通过传送带(12)与从动轮(1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的内圈与转动轴(10)固定套接,所述转动轴(10)远离套筒(9)的一端贯穿轴承(13)并延伸至第二连接板(3)的下侧,所述转动轴(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叶片(14),所述温棚本体(1)的左侧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5)和加热器(16),所述温棚本体(1)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湿度传感器(17);所述温棚本体(1)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18),所述水泵(18)的输入端连通有第一输液管(19),所述温棚本体(1)左侧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20),所述第一输液管(19)远离水泵(18)的一端贯穿储水箱(20)的顶板并延伸至储水箱(20)的内部,所述水泵(18)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输液管(21),所述第二输液管(21)远离水泵(18)的一端贯穿温棚本体(1)的侧板并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22);电网(23)的输出端与微型控制器(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5)和湿度传感器(17)的输出端均与微型控制器(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4)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动机(6)、水泵(18)和加热器(1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4)的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24)双向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24)与移动终端(25)双向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寒牧区多功能温棚,包括温棚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棚本体(1)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板(2)顶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微型控制器(4),所述第一连接板(2)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远离第一连接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机(6),所述电动机(6)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远离电动机(6)的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板(2)并固定连接有主动轮(8),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筒(9),所述套筒(9)的内部套接有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轮(11),所述主动轮(8)通过传送带(12)与从动轮(1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的内圈与转动轴(10)固定套接,所述转动轴(10)远离套筒(9)的一端贯穿轴承(13)并延伸至第二连接板(3)的下侧,所述转动轴(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叶片(14),所述温棚本体(1)的左侧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5)和加热器(16),所述温棚本体(1)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湿度传感器(17);所述温棚本体(1)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18),所述水泵(18)的输入端连通有第一输液管(19),所述温棚本体(1)左侧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20),所述第一输液管(19)远离水泵(18)的一端贯穿储水箱(20)的顶板并延伸至储水箱(20)的内部,所述水泵(18)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输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多吉顿珠周启龙陈少峰普布卓玛益西央宗杨文才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