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306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10:47
一种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使用于扬声器中。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包括轭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一导磁板、第二导磁板、第一音圈以及第二音圈。第一磁铁包含第一轴孔,中柱穿过第一轴孔,而使第一磁铁套设于轭铁上。第二磁铁其固定在轭铁上,第二磁铁包含第二轴孔,顶凸穿过第二轴孔,而使第二磁铁套设于轭铁上。其中,第一磁铁的磁性方向与第二磁铁的磁性方向相同。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利用同一磁路系统推动二个音圈,可以大幅减少音圈驱动组件中所需要的磁铁数量,故而能缩小体积,并减少重量,并且特殊的结构设计同样能达到扬声的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
本申请涉及扬声器,尤其涉及扬声器中的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
技术介绍
动圈式扬声器(或称为电动式扬声器)是透过音圈与磁铁的交互感应,并以磁力推动振膜来发声。也就是当讯号线传送声音信号到音圈,音圈因电磁感应而产生磁场,电磁感应产生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互相影响再带动振膜振动,进而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声波。声音信号通常包含有高音及低音,高音及低音各自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若是透过单一音圈来进行声音信号转换,无法将声音真实的呈现,故而常采用双音圈的方式来避免声音失真。现有技术上,若要将双音圈同轴设置,往往是采用双组的轭铁、双组的磁铁才能达到双音圈的效能。故而为了设计二套互不干扰的磁路系统,不但所采用的组成元件较多,其排列组合上也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支持元件来达成组装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在此提供一种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包括轭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一导磁板、第二导磁板、第一音圈以及第二音圈。轭铁包含承载盘、中柱及顶凸,中柱由承载盘延一轴向延伸出,且顶凸由中柱延轴向朝向远离承载盘的方向延伸。第一磁铁包含第一轴孔,中柱穿过第一轴孔,而使第一磁铁套设于轭铁上,并与承载盘接触。第二磁铁其固定在轭铁上,第二磁铁包含第二轴孔,顶凸穿过第二轴孔,而使第二磁铁套设于轭铁上,并与中柱的顶面接触。其中,第一磁铁的磁性方向与第二磁铁的磁性方向相同。第一导磁板包含第一穿孔,顶凸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第一穿孔,使第二磁铁位于第一导磁板与中柱之间,第一导磁板与顶凸之间具有第一磁间隙。第二导磁板包含第二穿孔,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以轴向为中心轴同轴设置,第二导磁板设置于第一磁铁上,且第一导磁板及顶凸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穿孔内,第二导磁板与第一导磁板之间具有第二磁间隙。第一音圈位于第一磁间隙中。第二音圈位于第二磁间隙中。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磁铁的磁能积大于第一磁铁。较佳地,第二磁铁为钕铁硼磁铁环(NdFeBmagnet)。较佳地,第一磁铁为铁氧磁铁环(Ferritemagnet)。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音圈为高音音圈,且第二音圈为低音音圈。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磁板的厚度由外缘向第一穿孔呈阶梯状递减。较佳地,第一导磁板与第一磁铁的接触面为平面。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磁铁的外缘半径与第一导磁板的外缘半径大致相同。在一实施例中,轭铁的外缘半径与第二导磁板的外缘半径大致相同。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磁板的厚度由内缘向外缘递减。较佳地,第二导磁板与第一磁铁的接触面为平面。在一实施例中,承载盘的厚度由中柱向外缘递减。较佳地,承载盘与第一磁铁的接触面为平面。在一实施例中,中柱更包括凹槽,凹槽为沿顶凸外周缘设置的环形凹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利用同一磁路系统推动二个音圈,可以大幅减少音圈驱动组件中所需要的磁铁数量,故而能缩小体积,并减少重量,并且特殊的结构设计同样能达到扬声的效能。同时,在组装时可以减少支持元件,且减少组装所需要的步骤,缩短组装所需要的时间。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针对扬声器中音圈驱动组件的部分来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故而对于采用单振膜、双振膜或振膜的形状、连接方式、锁固件位置等并不加以限制。图1是是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的剖面图。图3是图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的磁力线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本申请的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特别适用于扬声器,请同时参考图1-3。图1是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的剖面图。图3为图2的B区局部放大图。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1包括轭铁70、第一磁铁10、第二磁铁20、第一导磁板30、第二导磁板40、第一音圈50以及第二音圈60。轭铁70、第一磁铁10、第二磁铁20、第一导磁板30、第二导磁板40、第一音圈50以及第二音圈60是以轴向A为中心轴同轴设置。轭铁70为T型轭铁,其包含承载盘72、中柱74及顶凸76。中柱74由承载盘72延轴向A向上延伸出。顶凸76由中柱74延轴向A朝向远离承载盘72方向向上延伸。由图2的剖面来看,轭铁70的中柱74呈阶梯状由中央向二侧递减,即顶凸76的半径小于中柱74的半径。第一磁铁10包含第一轴孔11、第一面102和第二面104。第二磁铁20包含第二轴孔21、第一面202和第二面204。第一磁铁10的第一面102是第一磁铁10与第二导磁板40的接触面。第二磁铁20的第一面202是第二磁铁20与第一导磁板30的接触面。于此,第一磁铁10及第二磁铁20的磁极分别位在第一面102/202及第二面104/20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磁铁20的磁能积大于第一磁铁10。优选地,第二磁铁20为钕铁硼磁铁环(NdFeBmagnet)。优选地,第一磁铁10为铁氧磁铁环(Ferritemagnet)。中柱74穿过第一磁铁10的第一轴孔11,而使第一磁铁10套设于轭铁70上。第一磁铁10的第二面104与承载盘72接触。第二磁铁20位在轭铁70上,顶凸76穿过第二磁铁20的第二轴孔21,而使第二磁铁20套设于轭铁70的中柱74上,并且第二磁铁20的第二面204与中柱74的顶面接触。第一导磁板30包含第一穿孔31,顶凸76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第一穿孔31,使第二磁铁20夹设于第一导磁板30与中柱74之间。第一导磁板30与中柱74的接触面为平面。较佳地,第一导磁板30的厚度由外缘向内缘呈阶梯状递减。第一导磁板30包括第一阶部302和第二阶部304,第一导磁板30的最外环是较高的第一阶部302,与第一阶部302往内相邻的是第二阶部304。第一导磁板30在第一阶部302的部分包括缺口306。例如设置二个缺口306,分别位在第一导磁板30直径上的对应二个端点。请回到图1,在一实施例中,支撑件80可设置在第一导磁板30的第二阶部304上,用以加强固定第一导磁板30,避免喇叭驱动时的过大震动。支撑件80并非必要的,因此以虚线表示,且图2未显示。第二导磁板40包含第二穿孔41,第一导磁板30的第一穿孔31与第二导磁板40的第二穿孔41以轴向A为中心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轭铁,包含承载盘、中柱及顶凸,所述中柱由所述承载盘延一轴向延伸出,且所述顶凸由所述中柱延所述轴向朝向远离所述承载盘的方向延伸;第一磁铁,包含第一轴孔,所述中柱穿过所述第一轴孔,而使所述第一磁铁套设于所述轭铁上,并与所述承载盘接触;第二磁铁,其位在所述轭铁上,所述第二磁铁包含第二轴孔,所述顶凸穿过所述第二轴孔,而使所述第二磁铁套设于所述轭铁上,并与所述中柱的顶面接触,其中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性方向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性方向相同;第一导磁板,包含第一穿孔,所述顶凸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使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导磁板与所述中柱之间,所述第一导磁板与所述顶凸之间具有第一磁间隙;第二导磁板,包含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以所述轴向为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导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磁铁上,且所述第一导磁板及所述顶凸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穿孔内,所述第二导磁板与所述第一导磁板之间具有第二磁间隙;第一音圈,位于所述第一磁间隙中;以及第二音圈,位于所述第二磁间隙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25 US 62/550,1511.一种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轭铁,包含承载盘、中柱及顶凸,所述中柱由所述承载盘延一轴向延伸出,且所述顶凸由所述中柱延所述轴向朝向远离所述承载盘的方向延伸;第一磁铁,包含第一轴孔,所述中柱穿过所述第一轴孔,而使所述第一磁铁套设于所述轭铁上,并与所述承载盘接触;第二磁铁,其位在所述轭铁上,所述第二磁铁包含第二轴孔,所述顶凸穿过所述第二轴孔,而使所述第二磁铁套设于所述轭铁上,并与所述中柱的顶面接触,其中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性方向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性方向相同;第一导磁板,包含第一穿孔,所述顶凸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使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导磁板与所述中柱之间,所述第一导磁板与所述顶凸之间具有第一磁间隙;第二导磁板,包含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以所述轴向为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导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磁铁上,且所述第一导磁板及所述顶凸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穿孔内,所述第二导磁板与所述第一导磁板之间具有第二磁间隙;第一音圈,位于所述第一磁间隙中;以及第二音圈,位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育兵阳少林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迪芬尼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