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设备识别信息采集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764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设备识别信息采集终端,包括顺次连接的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报警查询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便携装置及其连接的识别单元,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分析处理器及其连接的通信单元,所述报警查询模块包括报警单元和查询单元,所述识别单元连接所述分析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连接所述报警查询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已建立的便携装置,结合GPS、RFID技术,实现变电站设备的信息识别,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快速运维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设备识别信息采集终端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设备信息采集
,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设备识别信息采集终端。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变电站巡检和作业中,运行人员会遇到以下几大难点:现场安全管控难、巡检疏漏难以避免,工作手册记忆难,巡检作业经验难以沉淀,数据孤立设备评价难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现场安全难以管控,部分工作人员自觉性不高,导致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如跨越护栏进入带电区域的现象、不正确佩戴安全帽、不正确穿着工作服、监护人离岗等违章行为时有发生。当有监督管理人员在现场监管时,极少部分工作人员依仗资历老、职务高,对监督管理人员要求、提醒及规章制度不屑一顾,对作业现场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因此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导致事故发生,威胁人员生命安全,威胁电网运行安全。其次,是运检疏漏的难以避免,因为人不像计算机,粗心和懒惰是人性的弱点和通病。在变电站运检工作中很难保证完全遵循操作规范,完全没有疏漏,如巡视检查时与不同电压等级设备保持足够安全距离;进入户内SF6设备室要进行SF6气体泄漏检测并通风15分钟;智能柜,保护屏等设备箱随手将门关闭锁好等情况都是易疏忽的地方。因此会对人和设备的安全都造成隐患。隐患一旦变成事故,企业将支付高昂的成本。同时,检测经验难以沉淀,在设备状态评价的要求下,变电站检测数据采集等工作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但是这些专业知识难以分享,经验难以沉淀。为解决以上变电站巡检和现场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研究一种装置,能通过增强现实移动设备的功能,来实现变电站设备信息的采集与识别,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快速运维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变电站设备识别信息采集终端,通过已建立的便携装置,结合GPS、RFID技术,实现变电站设备的信息识别,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快速运维检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电站设备识别信息采集终端,所述采集终端包括顺次连接的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报警查询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便携装置及其连接的识别单元,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分析处理器及其连接的通信单元,所述报警查询模块包括报警单元和查询单元,所述识别单元连接所述分析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连接所述报警查询模块。进一步地,所述便携装置包括AR设备及其连接的红外热像传感器、可见光传感器,所述识别单元包括数据集中器、GPS模块与RFID识别器,所述可见光传感器、所述红外热像传感器连接数据采集卡;所述便携装置采集红外数据,并结合以可见光方式采集的设备信息,经处理后送入数据处理模块。进一步地,所述分析处理器包括单片机芯片、网络服务器及数据存储器,所述数据存储器连接报警查询模块。进一步地,所述通信单元包括无线传输模块与双向网络通信接口。进一步地,所述查询单元包括连接光伏阵列的人机交互界面,所述光伏阵列连接直流蓄电池。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包括GSM数传模块与CDMA数传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单元包括现场声光报警单元和网络云数据传输报警单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基于变电站的复合定位关键技术,通过RFID快速进行设备定位,并对设备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克服传统变电站内设备密集,以及室内环境、单纯的GPS定位难以达到精准的要求,不仅能在现实客户端中需要根据运行/检修人员的视线同步展示设备相关数据,快速识别设备,还具有将可见光场景转化为立体场景,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采集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变电站设备识别信息采集终端,采集终端包括顺次连接的信息采集模块1、数据处理模块2与报警查询模块3,信息采集模块1包括便携装置4及其连接的识别单元5,数据处理模块2包括分析处理器12及其连接的通信单元13,报警查询模块3包括报警单元20和查询单元21,识别单元连接分析处理器,通信单元连接报警查询模块。便携装置4包括AR设备6及其连接的红外热像传感器7、可见光传感器8,识别单元5包括数据集中器9、GPS模块10与RFID识别器11,可见光传感器8、红外热像传感器7连接数据采集卡17;便携装置采集红外数据,并结合以可见光方式采集的设备信息,经处理后送入数据处理模块。分析处理器13包括单片机芯片14、网络服务器15及数据存储器16,数据存储器16连接报警查询模块3。通信单元13包括无线传输模块18与双向网络通信接口19。查询单元21包括连接光伏阵列的人机交互界面,光伏阵列连接直流蓄电池22。无线传输模块包括GSM数传模块与CDMA数传模块。报警单元包括现场声光报警单元和网络云数据传输报警单元。本专利技术的主要采集核心在于AR设备及连接的传感器单元,以及GPS、RFID等定位识别装置:在实际使用中,鉴于AR独特的第一人称视角模式,可以通过设备实现第一人称的远程协作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在后台同视觉查看现场巡检人员的工作场景,直接在后台以手写标注的方式注明关键部件或关键工作,同屏现实到现场工作人员AR设备上,实现同步同频沟通,避免因表达或理解而产生的操作错误,快速解决问题,帮助一线人员快速学习巡检经验。在实际工作中,难免急需获取现场设备数据或进行变电站设备巡检,但申请去变电站手续需要较长时间,往往因为申请手续而错过现场查看设备的时机。而本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终端的开放共享。当有紧急情况需要变电站现场人员处理的时候,后台可发布紧急任务,直接推送到站端运行检修人员AR设备上,实现现场处理任务的功能。对于当前运行检修人员不具备完成任务的条件时,还可以通过第一人称现场辅助实现对一线人员的指导。本项目采用RFID技术对设备位置进行初步标注,RFID射频识别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标签、阅读器、天线以及应用软件四部分。在阅读器与电子标签的模块中均有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并且两大模块中传输的还有能量与时钟。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的信号用的。标签:标签是由耦合元件以及芯片所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一个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用来标识目标对象。标签:标签是由耦合元件以及芯片所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一个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用来标识目标对象。在本项目中主要通过AR设备读取RFID的电子编码,从而实现对设备位置的初级标识。其工作原理为:RFID可识别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RFID的应用有很多优点,包括快速扫描,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标签;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数据的记忆容量大,同时,由于RFI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及变造。分析处理器包括单片机芯片、网络服务器及数据存储器,数据存储器连接报警查询模块。本技术中的单片机芯片,实施例选用的是C8051F单片机系列中的性价比较高的C8051F410。它集成了丰富的模拟和数字资源,是完全意义上的低功耗系统级的微可见光传感器,主要有以下特征:速度提高:使用SiliconLabs的专利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设备识别信息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终端包括顺次连接的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报警查询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便携装置及其连接的识别单元,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分析处理器及其连接的通信单元,所述报警查询模块包括报警单元和查询单元,所述识别单元连接所述分析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连接所述报警查询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设备识别信息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终端包括顺次连接的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报警查询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便携装置及其连接的识别单元,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分析处理器及其连接的通信单元,所述报警查询模块包括报警单元和查询单元,所述识别单元连接所述分析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连接所述报警查询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设备识别信息采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装置包括AR设备及其连接的红外热像传感器、可见光传感器,所述识别单元包括数据集中器、GPS模块与RFID识别器,所述可见光传感器、所述红外热像传感器连接数据采集卡;所述便携装置采集红外数据,并结合以可见光方式采集的设备信息,经处理后送入数据处理模块。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竹茂胡晓岑晋涛王天正俞华赵亚宁白洋张申曹京津杨虹郝丽花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