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738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包括管板、若干换热管、折流圈和若干组折流支撑机构;所述折流圈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折流圈与管板固定连接;所述若干组折流支撑机构两端与折流圈内壁柔性连接,且折流支撑机构沿其自身轴向运动;所述折流支撑机构设有用于限定其运动距离的限位件;所述若干组折流支撑机构对称于折流圈中心轴线等距设置;所述任一换热管固定在同一组折流支撑机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解决了换热管震动导致焊接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
技术介绍
列管式换热器的U形管束一端固定于管板,由于管束间距较密,管束越高越不稳定,且在管束等间距处设置折流板,增大壳体内冷流的错流程度,以提高传热性能,同时也为了保证对折流管的支撑作用,现在列管式换热器用折流板材质普遍为钢板或聚丙烯塑料板,折流板厚度都较厚重,因此成本较高且不方便拆卸。并且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冷、热水流对管束的冲击力,管束会发生震动甚至导致管束与折流板、管束与管板焊接松动,造成安全隐患。折流板固定的管束在远离管板距离越远处震动越大,折流板和管束的连接件和焊接处越容易松动发生泄漏,导致流质混合腐蚀设备。因此,在工业应用中,常常在换热管束上额外使用减震结构,加重了设备的负担,且使作业人员的操作更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其通过改进折流板的结构,解决了折流板由于厚重不便拆卸的问题,并且增强了折流板的减震效果,降低了维护成本,防止震动使换热管管束松动造成流质泄露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包括管板、若干换热管、折流圈和若干组折流支撑机构;所述折流圈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折流圈与管板固定连接;所述若干组折流支撑机构两端与折流圈内壁柔性连接,且折流支撑机构沿其自身轴向运动;所述折流支撑机构设有用于限定其运动距离的限位件;所述若干组折流支撑机构对称于折流圈中心轴线等距设置;所述任一换热管固定在同一组折流支撑机构上。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增加折流板的减震作用,免去了在换热管上额外安装减震结构的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节省了维护成本;通过折流支撑机构与折流圈内壁柔性连接,折流支撑机构沿其自身轴向运动,并且设有用于限定其运动距离的限位件,当水流撞击时,折流支撑机构调节各换热管的震动范围,与折流板将换热管固定相比较,吸收了刚性冲击,降低了连接件受力强度,解决了由于震动传递使换热管与折流板、管板的焊接松动的问题;任一换热管固定在同一组折流支撑机构上,便于换热管的分别拆卸和安装。通过若干组折流支撑机构对称于折流圈中心轴线等距设置,防止管束的分布不均造成换热器积灰堵塞而降低换热效率的问题;并且由于每组折流支撑结构的对称均等间距排列,增强了冷流在折流圈内的错流程度,从而加速了传热;通过折流圈与管板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换热管的稳定性,增强折流支撑机构的防震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中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的侧视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安装俯视图。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折流圈1、支撑杆2、连接柱3、调节销4、弹簧5、滑槽6、条形孔7、换热管8、管板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如图1所示,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包括管板9、九个换热管8、折流圈1和四组折流支撑机构;折流圈1与管板9固定连接;所述四组组折流支撑机构两端与折流圈1内壁柔性连接,且折流支撑机构沿其自身轴向运动;所述折流支撑机构设有用于限定其运动距离的限位件;所述四组折流支撑机构对称于折流圈1中心轴线等距设置;所述换热管8根据规格不同分别固定在四组折流支撑机构上,且规格相同的换热管8相对折流支撑机构中点线对称固定在折流支撑机构两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在使用时,将各换热管8根据规格不同分别固定在不同折流支撑机构上,且规格相同换热管8相对折流圈1中心轴线对称固定。并将四组折流支撑机构等间距设置在折流圈1内。由于四组折流支撑机构两端与折流圈1内壁柔性连接,能够缓冲震动力;且折流支撑机构沿自身轴向运动;因此由于换热器壳体内冷流和换热管8内热流各自的流向影响,折流支撑机构会发生沿其自身轴向上的一定范围内移动。所述折流支撑机构设有用于限定其运动距离的限位件;根据折流支撑机构运动距离调整换热管8安全震动范围,以提高防震效果。由于各换热管8均匀分布,壳体内各处冷流传热均匀,且随着四组折流支撑机构的排列,冷流在壳程上的错流程度增大,其传热效果更好。并且,换热管8固定在折流支撑机构上均匀分布,避免发生较大震动,导致换热管8损坏或焊接不稳的问题。通过折流圈1与管板9固定连接,使折流支撑机构的稳定性更好,从而提高换热管8防震效果。任一换热管8固定在同一组折流支撑机构上;且换热管8根据同一规格对称设置于同一组折流支撑机构两端,使换热管8均匀分布,进一步提高换热管8的稳定性,同时能够安装更多换热管8。如图2所示,A部放大图,其中,所述折流支撑机构包括若干组支撑杆2和若干连接柱3;所述若干连接柱3一端固定在折流圈1内壁;所述限位件包括调节销4和弹性件;所述各组支撑杆2相对设有供换热管8穿设固定的通孔;所述连接柱3分别在支撑杆2两端设有的滑槽6内滑动;所述连接柱3轴面贯设有条形孔7;所述调节销4贯穿滑槽6和条形孔7,且两端固定在支撑杆2上;所述弹性件套设在连接柱3上且限定在滑槽6外。弹性件为弹簧5。通过支撑杆2上的通孔固定连接换热管8,拆卸方便、便于维护;连接柱3通过调节销4在条形孔7内活动,以限定折流支撑结构的活动范围,防止折流管震动时对管板9和折流板焊接的不稳。优选的,支撑杆2在条形孔7内活动的距离小于各换热管8之间的距离。通过连接柱3在滑槽6内滑动,调节销4带动支撑杆2在条形孔7内活动,使支撑杆2能够限定换热管8在安全范围内震动。通过弹簧5起到缓冲并逐渐削弱震动的作用,同时防止支撑杆2一端磨损折流圈1内壁,由于弹性活动的非对称性,降低了共振破坏的产生基础。如图3所示,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的侧视图,具体的,通过折流支撑机构沿四组折流圈1长度方向等距设置,加大对整体换热管8高度上的固定范围,进一步提高防震效果。通过分别螺母连接在折流圈和管板上的连接长杆将折流圈1与管板9固定。如图4所示,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安装俯视图,若干组折流支撑机构等间距排列,由于换热管8之间的间距,折流支撑机构相对于换热管8中心线对称,并呈斜向上排列。此设置的作用是对冷流导向的作用,并且增加错流,加快传热。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折流支撑机构包括若干组支撑杆2和若干连接柱3;所述若干连接柱3一端固定在折流圈1内壁;所述限位件包括调节销4和弹性件;所述支撑杆2两端分别在连接柱3设有的滑槽6内滑动;所述支撑杆2轴面贯设有条形孔7;所述调节销4贯穿滑槽6和条形孔7,且两端固定在连接柱3上;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支撑杆2上且限定在滑槽6外。通过支撑杆2两端分别在连接柱3设有的滑槽6内滑动,与实施例一中连接柱3分别在支撑杆2两端设有的滑槽6内滑动相比,更方便于支撑杆2上条形孔7的大小调节,以调整换热管8通过调节销4在条形孔7活动范围内震动,提高减震效果。所述直流支撑结构还包括缓冲套;折流支撑机构还包括缓冲套;所述缓冲套套设于调节销4上且位于条形孔7内。所述滑槽6底部也填充有橡胶。缓冲套和橡胶均是为了进一步缓冲震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板、若干换热管、折流圈和若干组折流支撑机构;所述折流圈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折流圈与管板固定连接;所述若干组折流支撑机构两端与折流圈内壁柔性连接,且折流支撑机构沿其自身轴向运动;所述折流支撑机构设有用于限定其运动距离的限位件;所述若干组折流支撑机构对称于折流圈中心轴线等距设置;所述任一换热管固定在同一组折流支撑机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板、若干换热管、折流圈和若干组折流支撑机构;所述折流圈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折流圈与管板固定连接;所述若干组折流支撑机构两端与折流圈内壁柔性连接,且折流支撑机构沿其自身轴向运动;所述折流支撑机构设有用于限定其运动距离的限位件;所述若干组折流支撑机构对称于折流圈中心轴线等距设置;所述任一换热管固定在同一组折流支撑机构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减震折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支撑机构包括若干组支撑杆和若干连接柱;所述若干连接柱一端固定在折流圈内壁;所述限位件包括调节销和弹性件;所述各组支撑杆相对设有供换热管穿设固定的通孔;所述连接柱分别在支撑杆两端设有的滑槽内滑动;所述连接柱轴面贯设有条形孔;所述调节销贯穿滑槽和条形孔,且两端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倩孙爱荣李俊松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昌发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