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延军专利>正文

能量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2410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绕其中心旋转的旋动装置,多个可沿指向所述能量转换装置的中心的方向变形的伸缩气箱,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支撑所述伸缩气箱的支撑装置,能够与所述伸缩气箱内部连通并向所述伸缩气箱内导入空气的输送装置,控制所述输送装置通断的进气输送开关;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伸缩气箱连接的出气端位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的下部,多个所述伸缩气箱沿所述旋动装置的周向设置依次连接排列呈环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的能量转换装置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压缩空气的能量转化效率,可用于发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量转换装置
本技术属于能量转换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能量转换装置最具代表性的为汽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功率大,适合大规模的能量转换,这也导致其使用时具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汽轮发电机占地大,气体排放亦需要较大的空间,配合连接的部件复杂,使得其整体对使用空间要求较高,一定程度的也限制了其使用灵活性;汽轮发电机工作温度高,推动其运转的高压蒸汽温度至少为300℃,工作环境恶劣,运行安全保障难度较大,恶劣的使用环境也限制了其场合,使得其使用环境受到严格限制;汽轮发电机结构复杂,运转过程复杂,其运转过程中需要专业程度较高的人工控制,对用户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汽轮发电机运转剧烈,运转过程中高压蒸汽与汽轮发电机叶片接触时间短,导致能量转换率低,并且,汽轮发电机溢出的气体温度、压力均较高,该部分能量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转换,现有技术中的汽轮发电机的热电转换效率一般不会超过60%,能量转换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能量损失。同时,高温蒸汽储存难度较大,一旦生成,若不及时使用,则后续的运输过程伴随着温度下降,不利于能量保持;另一方面,也对配合的高温蒸汽发生装置的运行协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现有技术中的能量转换装置存在明显的设备占地空间大、设备工作环境恶劣、设备运行人工要求较高、能量损耗大、能量转换可持续性低、能量输送困难等等问题。上述各问题严重限制了现有技术中的能量转换装置的使用,并且不利于资源的节约,严重时,还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威胁操作人员及周边环境的人的人身安全。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对气箱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和改进,通过双压气箱的设计使得气箱充气更快,保证充气效率,提高设备的能量转化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绕其中心旋转的旋动装置,多个可沿指向所述能量转换装置的中心的方向变形的伸缩气箱,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支撑所述伸缩气箱的支撑装置,能够与所述伸缩气箱内部连通并向所述伸缩气箱内导入空气的输送装置,控制所述输送装置通断的进气输送开关;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伸缩气箱连接的出气端位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的下部,多个所述伸缩气箱沿所述旋动装置的周向设置依次连接排列呈环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伸缩气箱的内部;所述旋动装置至少一部分浸没于浮力介质中,所述浮力介质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设备包括对所述伸缩气箱的变形提供引导的导轨,所述导轨为弧状,所述导轨包括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置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上侧,所述气箱向下运动的一侧距所述旋动装置的距离等于所述气箱未充气时的尺寸;所述气箱向上运动的一侧距所述旋动装置的距离大于所述气箱未充气时的尺寸,并小于等于所述气箱充气后的尺寸;所述第二段设置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在所述气箱向下运动的一侧,距所述旋动装置同一侧切线的距离等于所述气箱未充气时的尺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沿所述气箱变形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装置以及沿设备外部轮廓设置的第二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气箱朝向所述旋动装置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铰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伸缩气箱均匀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对应至少两个第一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均匀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控制其动作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至少部分沿所述伸缩气箱的伸缩方向可凸出/缩回的设置于所述伸缩气箱朝向旋动装置的一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开关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支撑装置一一对应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气箱上设置有与所述输送装置对应的压力开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包括固定所述气箱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绳状/带状,所述固定装置的一端铰接所述伸缩气箱远离所述旋动装置的一侧,另一端铰接所述伸缩气箱的靠近所述旋动装置的一侧;所述固定装置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伸缩气箱的伸缩方向呈一定角度;所述固定装置为柔性材料制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动装置为轮状,所述旋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浮力介质上方的第一旋动装置和浸没于所述浮力介质中的第二旋动装置,第一旋动装置和第二旋动装置的径向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进气输送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旋动装置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旋动装置上的电机,以及与所述旋动装置连接的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连接的蓄电装置;所述蓄电装置与所述电机连接。本技术进一步介绍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绕其中心旋转的旋动装置,沿所述旋动装置的周向设置的多个柔性材料制得的伸缩气囊,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支撑所述伸缩气囊的支撑装置,能够与所述伸缩气囊内部连通并向所述伸缩气囊内导入空气的输送装置,控制所述输送装置通断的进气输送开关;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伸缩气囊连接的出气端位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的下部,多个所述伸缩气囊依次连接排列呈环状,所述气囊上设有控制出气的气囊开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囊开口设置于多个所述伸缩气囊相邻位置处,多个所述伸缩气囊的气囊开口设置位置相同,所述气囊开口由柔性材料制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囊开口为突出于所述伸缩气囊轮廓的管状结构,所述气囊开口朝向所述设备的外侧设置,所述气囊开口设置于背向所述伸缩气囊的运动方向的一侧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本技术介绍的能量转换装置,能够提高对高压气体的能量的转换率,通常情况下,火力发电站产生的高压气体通过汽轮机之后仍然保持较大的内能,将该高压气体释放到大气中将导致该部分能量的浪费。将此种高压气体回收并加以利用能够提高高压气体的能量转换率。2、通过本技术介绍的能量转换装置,将能量转换装置的下部浸没于水中,伸缩气箱绕旋动装置做周向运动,当伸缩气箱运动到下方时被充入气体,伸缩气箱被撑起,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当伸缩气箱浮出水面时,压力开关开启,伸缩气箱内的气体被排出,伸缩气箱收缩变形,并在旋动装置的带动下向下运动,再次浸没于水中。3、通过本技术介绍的能量转换装置,占地面积小,结构设计灵活,可根据需要设计设备的大小,并且本技术介绍的能量转换装置结构简单,无需人工操作或复杂的维护操作。4、通过本技术介绍的能量转换装置,为设置增加了电机,用于为旋动装置的旋转提供至少部分动力。本设备旨在将压缩气体内蕴含的内能转化为电能,该过程中难免出现摩擦阻力等导致的能量损耗,电机的设置有利于将能量转换装置产生的能量储存起来,当设备需要外界提供动力时,则由蓄电装置将一部分能量提供给旋动装置用于为其转动提供动力,保证设备使用的连续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绕其中心旋转的旋动装置,多个可沿指向所述能量转换装置的中心的方向变形的伸缩气箱,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支撑所述伸缩气箱的支撑装置,能够与所述伸缩气箱内部连通并向所述伸缩气箱内导入空气的输送装置,控制所述输送装置通断的进气输送开关;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伸缩气箱连接的出气端位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的下部,多个所述伸缩气箱沿所述旋动装置的周向设置依次连接排列呈环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绕其中心旋转的旋动装置,多个可沿指向所述能量转换装置的中心的方向变形的伸缩气箱,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支撑所述伸缩气箱的支撑装置,能够与所述伸缩气箱内部连通并向所述伸缩气箱内导入空气的输送装置,控制所述输送装置通断的进气输送开关;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伸缩气箱连接的出气端位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的下部,多个所述伸缩气箱沿所述旋动装置的周向设置依次连接排列呈环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伸缩气箱的内部;所述旋动装置至少一部分浸没于浮力介质中,所述浮力介质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对所述伸缩气箱的变形提供引导的导轨,所述导轨为弧状,所述导轨包括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置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上侧,所述气箱向下运动的一侧距所述旋动装置的距离等于所述气箱未充气时的尺寸;所述气箱向上运动的一侧距所述旋动装置的距离大于所述气箱未充气时的尺寸,并小于等于所述气箱充气后的尺寸;所述第二段设置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在所述气箱向下运动的一侧,距所述旋动装置同一侧切线的距离等于所述气箱未充气时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沿所述气箱变形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装置以及沿设备外部轮廓设置的第二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气箱朝向所述旋动装置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伸缩气箱均匀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对应至少两个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延军
申请(专利权)人:宋延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