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筒子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2173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纱线筒子固定装置,包括两头贯穿内部空心的筒体、中部开设有通孔一的底盘和横置的T形支架;所述筒体分为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均由若干片弧形片连接而成,且弧形片互相连接的一端口径小,弧形片远离连接部位的一端形成的口径大;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之间设有能调节上筒体和下筒体距离的两组卡接组件;所述上筒体的上部设有使弧形片收缩的张紧组件;所述下筒体上部设有固定组件;所述T形支架的一根杆身设有带螺纹部的通孔二;所述固定组件穿射有螺栓,所述螺栓穿射的一端依次穿过通孔一、通孔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带动纱线筒子旋转,解决了纱线筒子在纱线传送过程中的不稳定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纱线筒子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纱线筒子固定
,特别涉及一种纱线筒子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筒纱是把纱线均匀的缠绕在一个蕊子上的纱线。在利用经编机将纱线织成面料时,需要把纱线从纱线筒子上绕下来。目前,多数的做法是把纱线筒子套设在挂杆上,纱线不断的传送使挂杆上的纱线筒子不断的跟着旋转,实现纱线从纱线筒子上传到经编机上目的。但是在纱线传送过程中,若是传送速度过快,纱线筒很容易在挂杆上左右摇摆,甚至在旋转的过程中掉落,对纱线的传送过程很受影响,且稳定性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有待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纱线筒子固定装置,利用弹簧以及弹性片的张力使纱线筒子固定,通过本技术带动纱线筒子旋转,解决了纱线筒子在纱线传送过程中的不稳定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纱线筒子固定装置,包括两头贯穿内部空心的筒体、中部开设有通孔一的底盘和横置的T形支架;所述筒体分为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均由若干片弧形片连接而成,且弧形片互相连接的一端口径小,弧形片远离连接部位的一端形成的口径大;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之间设有能调节上筒体和下筒体距离的两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纱线筒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头贯穿内部空心的筒体(1)、中部开设有通孔一的底盘(2)和横置的T形支架(3);所述筒体(1)分为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所述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均由若干片弧形片(10)连接而成,且弧形片(10)互相连接的一端口径小,弧形片(10)远离连接部位的一端形成的口径大;所述上筒体(11)与下筒体(12)之间设有能调节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距离的两组相对的卡接组件(6);所述上筒体(11)的上部设有使弧形片(10)收缩的张紧组件(4);所述下筒体(12)上部设有固定组件(5);所述T形支架(3)的一根杆身设有带螺纹部的通孔二;所述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线筒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头贯穿内部空心的筒体(1)、中部开设有通孔一的底盘(2)和横置的T形支架(3);所述筒体(1)分为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所述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均由若干片弧形片(10)连接而成,且弧形片(10)互相连接的一端口径小,弧形片(10)远离连接部位的一端形成的口径大;所述上筒体(11)与下筒体(12)之间设有能调节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距离的两组相对的卡接组件(6);所述上筒体(11)的上部设有使弧形片(10)收缩的张紧组件(4);所述下筒体(12)上部设有固定组件(5);所述T形支架(3)的一根杆身设有带螺纹部的通孔二;所述固定组件(5)穿射有螺栓(7),所述螺栓(7)穿射的一端依次穿过通孔一、通孔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线筒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组件(4)包括若干圆柱块(41)、弹簧(42)和弹性片(43);每两个所述圆柱块(41)分别垂直固定于上筒体(11)中相对的两片弧形片(10)的上部;所述弹簧(42)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相对的两个圆柱块(41)上,且弹簧(42)的两端固定连接于圆柱块(41);所述弹性片(43)的两端开设有通孔三;其中一组相对的所述圆柱块(41)远离弧形片(10)的一端分别穿设于弹性片(43)的通孔三,所述弹性片(43)呈弧形拱起且其两端抵触于弧形片(10)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线筒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卡接组件(6)包括移动块(61)和水平卡紧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伟明姚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晶森经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