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谷小燕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收纳的、可折叠式的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81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收纳的、可折叠式的包装盒,该包装盒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折叠部,该折叠部包括能够向上翻折进入收纳腔的上折部和能够推动上折部翻折的圆台部,上折部包括有多个折叠部,其主要作用是方便下层的圆台部能够方便的将上折部翻折进入收纳腔,圆台部具有顶升的作用,其力量作用于上折部上,上折部受力向上翻进盒本体的收纳腔。每个折叠部均是上折部翻折,圆台部顶紧,然后圆台部内部形成了一个收纳腔,多个折叠部收纳后使包装盒体积减小,运输非常方便,而且在使用时只要将折叠部拉开即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装盒节约资源,可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收纳的、可折叠式的包装盒
本技术涉及包装盒,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便于收纳的、可折叠式的包装盒。
技术介绍
包装盒作为一个容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包装盒分纸制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硅胶制品,在运输过程中,空包装盒不容易压缩,占据相当大空间。一般人们在使用完包括装盒后,会将包装盒随意扔掉,浪费资源,重新回收还需要作大量的回收工作,而且包装盒的本身价值较低,回收成本较高,不利于企业的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便于收纳的、可折叠式的包装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收纳的、可折叠式的包装盒,该包装盒为圆形体或椭圆体,其包括盒本体、壳底座,在所述盒本体及所述壳底座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可折叠的折叠部;所述折叠部包括能够向上翻折进入收纳腔的上折部和能够推动上折部翻折的圆台部;所述上折部从上至下包括:截面呈倒梯形的第一折叠部;表面向内凹呈弧面的第二折叠部;截面呈矩形的第三折叠部;所述圆台部截面呈正立的梯形,其高度高于上折部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部与其上侧的盒本体之间设置有一圈弧形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水平面的夹角B的大小在55-65度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折叠部的弧面向内凹,其从上至下所在的圆直径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折叠部为一圆柱面,其与圆台部的夹角A的大小在115-125度之间。进一步的,在两个相邻的折叠部之间,圆台部与第一折叠部之间的连接处倒弧角。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装盒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折叠部,该折叠部包括能够向上翻折进入收纳腔的上折部和能够推动上折部翻折的圆台部,上折部包括有多个折叠部,其主要作用是方便下层的圆台部能够方便的将上折部翻折进入收纳腔,圆台部具有顶升的作用,其力量作用于上折部上,上折部受力向上翻进盒本体的收纳腔。每个折叠部均是上折部翻折,圆台部顶紧,然后圆台部内部形成了一个收纳腔,多个折叠部收纳后使包装盒体积减小,运输非常方便,而且在使用时只要将折叠部拉开即可。本技术包装盒节约资源,可重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包装盒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包装盒的折叠部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包装盒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折叠部与其上侧的收纳部连接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4,本技术的一种便于收纳的、可折叠式的包装盒,该包装盒为圆形体或椭圆体,其包括盒本体1、壳底座3,在所述盒本体1及所述壳底座3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可折叠的折叠部2;所述折叠部2包括能够向上翻折进入收纳腔的上折部和能够推动上折部翻折的圆台部24;所述上折部从上至下包括:截面呈倒梯形的第一折叠部21;表面向内凹呈弧面的第二折叠部22;截面呈矩形的第三折叠部23;所述圆台部24截面呈正立的梯形,其高度高于上折部的高度,由于圆台部24内腔需要形成收纳腔,其收纳腔的大小要足够容纳下部的上折部,因此,圆台部的高度要略大于上折部的高度。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折叠部21与其上侧的盒本体之间设置有一圈弧形面211。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折叠部21与水平面的夹角B的大小在55-65度之间,本实施例最优的选择是60度。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折叠部22的弧面向内凹,其从上至下所在的圆直径逐渐减小。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折叠部23为一圆柱面,其与圆台部24的夹角A的大小在115-125度之间,本实施例的最优选择是120度。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两个相邻的折叠部之间,圆台部24与第一折叠部21之间的连接处倒弧角。本技术包装盒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折叠部,该折叠部包括能够向上翻折进入收纳腔的上折部和能够推动上折部翻折的圆台部,上折部包括有多个折叠部,其主要作用是方便下层的圆台部能够方便的将上折部翻折进入收纳腔,圆台部具有顶升的作用,其力量作用于上折部上,上折部受力向上翻进盒本体的收纳腔。每个折叠部均是上折部翻折,圆台部顶紧,然后圆台部内部形成了一个收纳腔,多个折叠部收纳后使包装盒体积减小,运输非常方便,而且在使用时只要将折叠部拉开即可。本技术包装盒节约资源,可重复利用。在本实施例中,盒本体的最顶部可能设置内螺纹或外螺纹或者扣接部,其上端通过螺纹连接盖体,或通过扣接部扣接盖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收纳的、可折叠式的包装盒,该包装盒为圆形体或椭圆体,其包括盒本体(1)、壳底座(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盒本体(1)及所述壳底座(3)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可折叠的折叠部(2);所述折叠部(2)包括能够向上翻折进入收纳腔的上折部和能够推动上折部翻折的圆台部(24);所述上折部从上至下包括:截面呈倒梯形的第一折叠部(21);表面向内凹呈弧面的第二折叠部(22);截面呈矩形的第三折叠部(23);所述圆台部(24)截面呈正立的梯形,其高度高于上折部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收纳的、可折叠式的包装盒,该包装盒为圆形体或椭圆体,其包括盒本体(1)、壳底座(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盒本体(1)及所述壳底座(3)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可折叠的折叠部(2);所述折叠部(2)包括能够向上翻折进入收纳腔的上折部和能够推动上折部翻折的圆台部(24);所述上折部从上至下包括:截面呈倒梯形的第一折叠部(21);表面向内凹呈弧面的第二折叠部(22);截面呈矩形的第三折叠部(23);所述圆台部(24)截面呈正立的梯形,其高度高于上折部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收纳的、可折叠式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1)与其上侧的盒本体之间设置有一圈弧形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谷小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