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地下太阳能充电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164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地下太阳能充电桩系统,包括路基和铺设在路基上的路面,路面包括在横向上分别铺设于路基两边的侧边路面段和两条侧边路面段之间的光伏发电区,光伏发电区包括设于所述路基上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两条侧边路面段与路基之间均埋设有充电桩,充电桩的上端开口且其上端开口与侧边路面段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与充电桩通过地下线缆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太阳能发电技术应用到了广阔的公路上,节约了布置空间,增大了受光面积,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充电桩从地上转移到地下,减少了地面空间占用,降低了驾驶难度,提高了道路安全性,就近连接太阳能发电装置并使用其转化的电能,缩短了传输距离,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地下太阳能充电桩系统
本技术属于机械工程中供能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道路地下太阳能充电桩系统。
技术介绍
太阳能的应用已很普遍,以光伏发电使用为其主要应用方式,其中,光伏电站一般选址在地域辽阔的地方,城市中应用的光伏产品的光伏发电部分通常安装于路灯杆架、建筑物顶、庭院地面、广场上等高处或空旷处以获得更好的光照条件,对应的也占用了更多的城市可用空间,这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城市光伏产品的发展;而城市中大量修建的普通道路,完全可以考虑在保证基本通行功能的基础上,再应用上光伏发电技术,扩大城市光伏发电应用面积。目前道路上供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桩也越来越多,其多连接市电或由蓄电池供电并设置在地面上,存在占用场地、增加驾驶难度和道路危险因数、能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现有的研究中,也有针对上述问题的,如CN207097841U就涉及了一种防水抗压的太阳能组件,以便能置于地面,但缺少与道路结合的具体安装形式、构造等;CN207388948U涉及了设于地下的充电桩,以解决空间占用问题,但缺少系统的规划,缺乏与可再生能源连接以保证可持续发展、就近连接以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等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道路地下太阳能充电桩系统,解决如何在修建的道路地下布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及充电桩的问题,使光伏发电技术在修建的道路上得到有效应用,取得减少太阳能发电装置在地面上的占用空间、缩短与充电桩的连接传输距离以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效果,促进光伏发电应用的发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道路地下太阳能充电桩系统,包括路基和铺设在所述路基上的路面,所述路面包括在横向上分别铺设于路基两边的侧边路面段和两条侧边路面段之间的光伏发电区,所述光伏发电区包括设于所述路基上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两条侧边路面段与路基之间均埋设有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的上端开口且其上端开口与侧边路面段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与充电桩通过地下线缆电连接。本技术提供了在道路地下布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充电桩的一种构造形式,实现了太阳能发电技术在广阔的公路面积上的应用,节约了布置空间;充电桩从地上转移到地下,占用更少的地面空间,也提高了安全性;实现了在修建的道路上通过太阳能发电装置吸收照射到路面上的太阳能量,并转化为可供利用的电能,然后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的功能;太阳能发电装置与充电桩就近连接并使用转化的电能,缩短了传输距离,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用时,光伏发电区可作为车行道,两条侧边路面段可以作为停车位,充电桩的上端开口并与侧边路面段的上表面平齐就降低了驾驶难度,避免了道路风险,所述充电桩内设有充电接线并可从其上端开口伸出,从而可对电动汽车实施连接并充电。使用时,两条侧边路面段也可以作为车行道,横向外侧两边再修建人行道或绿地等,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制。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与路基平行的格栅板,所述格栅板的每个栅格内均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格栅板下方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格栅板每个栅格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道以用于排水,所述格栅板上方设有透光承重面层以将各栅格封盖;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地下线缆电连接。这样,保证光伏发电区的路面强度,并有效保护太阳能电池板;通常说的格栅板,指纵横交叉排列形成若干方形格子的金属制件,本技术所述的格栅板,不限于方形格子,也可以是正六边形栅格的阵列形式等,其材质也可以是钢化玻璃、超强增韧尼龙或随着材料技术发展的其它新材质,只要满足路面使用需求并能在栅格内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即可;实施时,所述底板与路基之间可以是铺设填充可排水筑路材料,也可以通过在路基上设垫层后再通过排水支架层来支撑底板,最终能将所排水引入到市政排水管路即可,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制;实施时,所述透光承重面层可以是钢化玻璃或者高强度透明塑料,其上表面可设为凹凸不平的面以增加作为路面使用的防滑性能,透光承重面层可以是同时覆盖若干个栅格,也可以是每个栅格上对应封盖一个透光承重面层,可结合施工设计时太阳能电池板的大小、后期的可维修性灵活实施。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还包括太阳能控制器,所述地下线缆与太阳能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太阳能控制器电连接变电器,所述变电器与充电桩电连接;所述太阳能控制器和变电器均埋设于侧边路面段与路基之间以减少光伏发电区占用的竖向空间。这样,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合理布置所需的太阳能控制器和变电器,避免整个路面的厚度过大,节约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包括蓄电池和充电接线,所述变电器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接线的一端连接于蓄电池的上端,另一端连接有充电插头,所述蓄电池上设有竖向的缆线筒,所述充电接线位于所述缆线筒内,所述缆线筒的顶端形成为所述充电桩的上端开口。这样,蓄电池方便太阳能发电装置转化电能的储能,延长可持续使用时间,提高可使用性。缆线筒可起到保护充电接线的功能,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时从所述缆线筒的顶端拉出充电接线,使用后放回,实施时,所述充电接线可以是弹性接线或连接弹性结构,方便拉出充电之后自动缩回至缆线筒内。进一步地,所述缆线筒的顶端连接有可开闭的密封盖。这样,当充电桩不使用时,可以扣上封闭盖,保护充电桩内部,特别是防止高温或雨雪天气对充电接线造成损坏;实施时,可采用抽拉滑动开闭连接或铰接开闭连接形式。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道路地下布置了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充电桩,在满足路面使用需求基础上,将太阳能发电技术应用到了广阔的公路上,节约了布置空间,增大了受光面积,提高了能源利用率。2、本技术的充电桩从地上转移到地下,减少了地面空间占用,降低了驾驶难度,提高了道路安全性。3、本技术的充电桩就近连接太阳能发电装置并使用其转化的电能,缩短了传输距离,提高了能量利用率。4、本技术的光伏部分、控制器、变电器等布置合理,合理利用了地下空间,结构紧凑,节约建筑材料。5、本技术的充电桩能有效储能,延长可持续使用时间,可使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具体实施例的道路地下太阳能充电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俯视图;其中,路基1,侧边路面段2,光伏发电区3,太阳能发电装置4,格栅板41,太阳能电池板42,底板43,通道44,透光承重面层45,导线46,太阳能控制器47,地下线缆5,充电桩6,蓄电池61,充电接线62,缆线筒63,密封盖64,变电器65,路沿石7,基层筑路材料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具体实施例的道路地下太阳能充电桩系统,包括路基1和铺设在所述路基1上的路面,所述路面包括在横向上分别铺设于路基1两边的侧边路面段2和两条侧边路面段2之间的光伏发电区3,所述光伏发电区3包括设于所述路基1上的太阳能发电装置4;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4包括与路基1平行的格栅板41,所述格栅板41呈方形栅格阵列形式,每个栅格内均置有太阳能电池板42,所述格栅板41下方设有底板43,所述底板43与格栅板41每个栅格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道44以用于排水,所述格栅板41的每个栅格上方对应固定封盖有一个透光承重面层45,透光承重面层45的上表面为凹凸不平的面以增加作为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道路地下太阳能充电桩系统,包括路基(1)和铺设在所述路基(1)上的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包括在横向上分别铺设于路基(1)两边的侧边路面段(2)和两条侧边路面段(2)之间的光伏发电区(3),所述光伏发电区(3)包括设于所述路基(1)上的太阳能发电装置(4);两条侧边路面段(2)与路基(1)之间均埋设有充电桩(6),所述充电桩(6)的上端开口且其上端开口与侧边路面段(2)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4)与充电桩(6)通过地下线缆(5)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道路地下太阳能充电桩系统,包括路基(1)和铺设在所述路基(1)上的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包括在横向上分别铺设于路基(1)两边的侧边路面段(2)和两条侧边路面段(2)之间的光伏发电区(3),所述光伏发电区(3)包括设于所述路基(1)上的太阳能发电装置(4);两条侧边路面段(2)与路基(1)之间均埋设有充电桩(6),所述充电桩(6)的上端开口且其上端开口与侧边路面段(2)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4)与充电桩(6)通过地下线缆(5)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地下太阳能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4)包括与路基(1)平行的格栅板(41),所述格栅板(41)的每个栅格内均置有太阳能电池板(42),所述格栅板(41)下方设有底板(43),所述底板(43)与格栅板(41)每个栅格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道(44)以用于排水,所述格栅板(41)上方设有透光承重面层(45)以将各栅格封盖;所述太阳能电池板(42)与所述地下线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文明赵江雪杨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