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糠智能型自动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042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麦糠智能型自动分离器,涉及小麦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壳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反弹板,第一反弹板处于进料斗的正下方,第一反弹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吸糠罩,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反弹板相对的第二反弹板,第二反弹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吸糠罩,壳体内固定安装有筛网,筛网的下端设有第三吸糠罩,壳体内设有集糠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反弹板、第二反弹板和筛网,小麦混合物由进料斗进入壳体内,经过第一反弹板和第二反弹板的冲击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小麦和麦糠散开,麦糠被吸附到集糠箱,解决了现在的小麦中麦糠难以除去且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麦糠智能型自动分离器
本技术属于小麦处理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麦糠智能型自动分离器。
技术介绍
农民在打麦时,通常是将收割的小麦摊铺在打麦场上,晒干后用石磙碾压,使麦粒与麦穗脱离。然后,除去麦秆,用木锨扬撒混有麦糠的麦粒,利用自然风将麦糠与麦粒分开。当自然风力微弱时,则用人力风车或风扇吹风以代替自然风。这种方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农民常苦累不堪;而且当风力过小或过大时,麦糠分离不干净,常有麦粒、麦糠混在一起,要将其彻底分离,更是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麦糠智能型自动分离器,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反弹板、第二反弹板和筛网,小麦混合物由进料斗进入壳体内,经过第一反弹板和第二反弹板的冲击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小麦和麦糠散开,麦糠被吸附到集糠箱,解决了现在的小麦中麦糠难以除去且费时费力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麦糠智能型自动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进料斗和出料口,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反弹板,第一反弹板处于进料斗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反弹板上阵列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反弹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吸糠罩,第一吸糠罩完全覆盖第一反弹板的下端面,第一吸糠罩上设有第一气管,第一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一吸糠罩,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连接有集糠箱,集糠箱固定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反弹板相对的第二反弹板,第二反弹板倾斜固定安装在壳体内,第二反弹板上阵列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反弹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吸糠罩,第二吸糠罩完全覆盖第二反弹板的上端面,第二吸糠罩上设有第二气管,第二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二吸糠罩,另一端连接第一风机;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筛网,筛网处于第一反弹板和第二反弹板的下方,筛网的一端穿过出料口处于外部,筛网的下端设有第三吸糠罩,第三吸糠罩完全覆盖筛网的下端面,第三吸糠罩上设有第三气管,第三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三吸糠罩,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风机,第三风机连接集糠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弹板倾斜固定安装在壳体内,且一侧边处于壳体的中部,第一反弹板固定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另一侧的水平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振动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震动轮,震动轮紧贴筛网的下端面。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的下端设有电动阀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反弹板、第二反弹板和筛网,小麦混合物由进料斗进入壳体内,经过第一反弹板和第二反弹板的冲击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小麦和麦糠散开,分别被第一吸糠罩、第二吸尘罩和第三吸尘罩进行麦糠吸附,达到去除麦糠的分离;2、本技术通过在进料斗的底部设置电动阀门通过控制电动阀门控制小麦混合物下落处理量,便于中途进行停机,进行集糠箱的清理工作;3、本技术通过设置振动器对筛网进行震动,经过振动器对筛网的震动作用下,将小麦里的麦糠进一步的进行分离出来,被第三吸糠罩吸附传送到集糠箱内,小麦粒从倾斜的筛网上受到震动,逐渐移动下滑到出料口进行收集包装。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麦糠智能型自动分离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2-进料斗,3-第一反弹板,4-第一吸糠罩,5-第一风机,6-集糠箱,7-第二反弹板,8-第二吸糠罩,9-筛网,11-出料口,12-振动器,13-电动阀门,31-第一通孔,41-第一气管,71-第二通孔,81-第二气管,91-第三吸糠罩,92-第三气管,93-第二风机,121-连接杆,122-震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壁”、“内”、“外”、“端”、“侧”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麦糠智能型自动分离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斗2和出料口11,进料斗2的下端设有电动阀门13,通过控制电动阀门13控制小麦混合物下落处理量,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反弹板3,第一反弹板3处于进料斗2的正下方,第一反弹板3倾斜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且一侧边处于壳体1的中部,第一反弹板3固定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另一侧的水平高度,小麦由进料斗2进入到壳体1内掉落在第一反弹板3上,受到倾斜面的反作用力反弹散开;第一反弹板3上阵列设有多个第一通孔31;第一反弹板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吸糠罩4,第一吸糠罩4完全覆盖第一反弹板3的下端面,第一吸糠罩4上设有第一气管41,第一气管41的一端连接第一吸糠罩4,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风机5,经过第一反弹板3反弹散开的小麦中的麦糠受到反弹作用力小,被第一风机5通过第一通孔31吸附进入到第一吸糠罩4内,实现了麦糠的智能分离;第一风机5连接有集糠箱6,集糠箱6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分离的麦糠进入到集糠箱6进行统一回收处理;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反弹板3相对的第二反弹板7,第二反弹板7倾斜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第二反弹板7上阵列设有第二通孔71,第二反弹板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吸糠罩8,第二吸糠罩8完全覆盖第二反弹板7的上端面,第二吸糠罩8上设有第二气管81,第二气管81的一端连接第二吸糠罩8,另一端连接第一风机5,经过第一反弹板3的反弹上来的麦粒击打到第二反弹板7上,再次进行反弹下落,与此同时小麦中扬起的麦糠被第一风机5通过第二通孔71吸附进入到第二吸糠罩8内,进一步吸附了麦糠,实现了麦糠的智能分离;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筛网9,筛网9处于第一反弹板3和第二反弹板7的下方,筛网9的一端穿过出料口11处于外部,筛网9的下端设有第三吸糠罩91,第三吸糠罩91完全覆盖筛网9的下端面,第三吸糠罩91上设有第三气管92,第三气管92的一端连接第三吸糠罩91,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风机93,第二风机93连接集糠箱6,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振动器12,振动器12上设有连接杆121,连接杆121的一端固定连接振动器1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震动轮122,震动轮122紧贴筛网9的下端面,从第一反弹板3和第二反弹板7处理后反弹下来的小麦全部掉落在筛网9上,经过振动器12对筛网9的震动作用下,将小麦里的麦糠进一步的进行分离出来,被第三吸糠罩91吸附传送到集糠箱6内,小麦粒从倾斜的筛网9上受到震动,逐渐移动下滑到出料口11进行收集包装。本技术的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麦糠智能型自动分离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斗(2)和出料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反弹板(3),第一反弹板(3)处于进料斗(2)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反弹板(3)上阵列设有多个第一通孔(31);所述第一反弹板(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吸糠罩(4),第一吸糠罩(4)完全覆盖第一反弹板(3)的下端面,第一吸糠罩(4)上设有第一气管(41),第一气管(41)的一端连接第一吸糠罩(4),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风机(5);所述第一风机(5)连接有集糠箱(6),集糠箱(6)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反弹板(3)相对的第二反弹板(7),第二反弹板(7)倾斜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第二反弹板(7)上阵列设有第二通孔(71),第二反弹板(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吸糠罩(8),第二吸糠罩(8)完全覆盖第二反弹板(7)的上端面,第二吸糠罩(8)上设有第二气管(81),第二气管(81)的一端连接第二吸糠罩(8),另一端连接第一风机(5);所述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筛网(9),筛网(9)处于第一反弹板(3)和第二反弹板(7)的下方,筛网(9)的一端穿过出料口(11)处于外部,筛网(9)的下端设有第三吸糠罩(91),第三吸糠罩(91)完全覆盖筛网(9)的下端面,第三吸糠罩(91)上设有第三气管(92),第三气管(92)的一端连接第三吸糠罩(91),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风机(93),第二风机(93)连接集糠箱(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麦糠智能型自动分离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斗(2)和出料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反弹板(3),第一反弹板(3)处于进料斗(2)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反弹板(3)上阵列设有多个第一通孔(31);所述第一反弹板(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吸糠罩(4),第一吸糠罩(4)完全覆盖第一反弹板(3)的下端面,第一吸糠罩(4)上设有第一气管(41),第一气管(41)的一端连接第一吸糠罩(4),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风机(5);所述第一风机(5)连接有集糠箱(6),集糠箱(6)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反弹板(3)相对的第二反弹板(7),第二反弹板(7)倾斜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第二反弹板(7)上阵列设有第二通孔(71),第二反弹板(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吸糠罩(8),第二吸糠罩(8)完全覆盖第二反弹板(7)的上端面,第二吸糠罩(8)上设有第二气管(81),第二气管(81)的一端连接第二吸糠罩(8),另一端连接第一风机(5);所述壳体(1)内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华坦许雪艳马飞
申请(专利权)人:泗县金丰面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